五 词话 词谱(未出版)

(一)《乐府指迷》校笺

沈伯时《乐府指迷》一卷与张玉田《词源》二卷,同为宋人论词专著。沈与吴梦窗同时,是其书视《词源》先出。明清间二书传本甚少,词家多不得见;沈书尤罕传,故眉公《秘笈》误以《词源》下卷为《乐府指迷》。厉樊榭跋《绝妙好词》有引张玉田《乐府指迷》语,可知皆未尝见《乐府指迷》本也。此书卷帙不多,未闻有单刻。陈耀文《花草粹编》卷首附刻一通,当为今所知最早之刻本,实明万历十五年也。清咸丰时,钱塘金氏《评花仙馆》以活字覆印《花草粹编》,亦附印之。同时吴江翁大年从文澜阁抄得一本,校正付梓。然此三本亦流传甚稀。至光绪中王幼遐四印斋刻本出,遂盛称于词苑。盖此本晦迹几六百年,始复显也。近年有蔡嵩云笺释本,搜聚诸家词话为沈说参证,甚便学者,可谓沈氏功臣。蔡君书似据四印斋本,虽序中言依据山二本(即万历本及《评花仙馆》本),然余以暇日及二本校之,犹有异同。因录予校记于此,俾治蔡书者参考焉。

1 “思此则知其所以难,子弟辈往往求其法于余。” 万历本作“则知所以为难” ,“子弟” 作“子侄” 。(《评花仙馆》与万历本全同,故不并举。)按:“子弟” 一词在宋人别有义,此处当作“子侄” 。

2 “即如《花间集》小词亦多好句。” 万历本无“即” 字,“花” 字上有空缺一格。按:宋人称《花间集》常冠以唐字,此处所缺,疑亦是“唐” 字。

3 “却是赚人与耍曲矣。” 此句诸本均同,然“赚人” 字疑当作“赚令” 。旧本“令” 字残缺下半,误钞作“人” 字耳。“赚令” 或即“缠令” ,下文虽有做赚人之语,然此处谓曲子,不谓人物也。参看《都城纪胜》。

4 “短句须剪裁齐整。” 万历本作“剪截” 。

5 如《绛园春》之用“游人月下归来” ,“游” 字合用去声字之类是也。万历本作“游人” ,不作“游子” 。按:此乃吴文英《绛都春》词句。吴集中此调凡八阕,其六阕此处均用去声字,一阕云“祗应花底春多” ,则用上声,惟此处用平声,便不谐律,故沈氏拈出之。万氏《词律》于此处注云:“可平。” 盖未见《指迷》耳。又沈氏之意,实谓“游” 字当用去声字,不云“游人” 二字。此恐万历本误刻,宜从翁、王校本。

6 “咏月却说雨,咏春却说秋。” 万历本作“咏春却说凉” 。按:“凉” 字甚是。“咏春却说秋” ,殆无此作家,旧本可笑,在此一字。

7 “不豪放处,未尝不叶律也。” 万历本无“豪” 字。

8 “情场奉倩” ,万历本作“荀倩” 。按:《清真集》诸本均作“荀倩” ,“奉” 字误。

9 “却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炼句。” 万历本作“亦要炼句” 。按:此数语不甚可解,疑有脱误。然无可校,或蔡氏断句有误,当读作“却易得,古人句同亦要炼句” 。谓词中用古人句,亦要经过锻炼也。“却易得” 似当承上。

10 “何曾说出一个柳梨字。” 万历本作“梨柳” 。

(二)词旨 词旨畅

1 概述

《词旨》一卷,元人所著,题“陆辅之撰” 。其《小引》有“予从乐笑翁游,深达奥旨制度之法,因从其言,命韶作《词旨》。” 因知其人与张炎同时,其所言实《词源》之别录也。

然辅之爵里无考,或以“命韶作《词旨》” 之语,题“陆韶辅之撰” ,疑或不然。此《小引》似韶之父所书,或传钞本夺其署名,否则此“命” 字不可解也。

汪砢玉《珊瑚网》云:“汾湖居士陆行直辅之,有家妓名卿卿者,友人张叔夏赋《清平乐》赠之。后二十一年,行直官翰林典籍归,叔夏、卿卿俱下世。” 则辅之名行直矣。

明刻本又题“陆友仁撰” ,友仁乃松陵陆子敬之字,岂又字辅之耶?顾嗣立《元诗选》云:“陆行直,字季道,一字德恭,一作季衡,吴人,居于甫里,自号天湖居士,翰林典籍致政。” 此又不云行直字辅之,而其人即《珊瑚网》所载者,此皆疑莫能定也。

此书凡“词说” 七则,“属对” 三十八则,“乐笑翁奇对” 二十三则,“警句” 九十二则,“乐笑翁警句” 十三则,“词眼” 二十六则,“集虚” 数则,卷帙戋戋,未见单刻。余所见明则惟《说郛》本,清则以乾隆二十七年云间姚培谦《砚北偶钞》本为最早,题“元陆辅之述” ,其次为乾隆四十三年刻《词林纪事》本,题“宋陆韶辅之撰” 。

明刻本题“陆友仁撰” 者,余未尝见,光绪间王幼遐四印斋刻一本题“元陆辅之述” ,今《词话丛编》采用之。

光绪三十年,长沙胡元仪取张叔夏《词源》注之,以发明其说,又录原词于对句、警句之下,分为二卷,命曰《词旨畅》,言畅其旨也。

此书松陵陈去病辑《笠泽词徵》,取胡元仪所撰校订附印之,亦为佳本。《说郛》、《砚北》、《词林》、四印斋本均至“单字集虚三十三字” 而止,《词林》本尚有“两字集虚” 一目,其文则缺。《说郛》、《砚北》、四印斋则并目亦无之,胡本则尚有“两字集虚” 、“三字集虚” 二目,其文则缺,此亦胜于《说郛》以来诸本者。

辅之论词曰:“夫词亦难言矣,正取近雅,而又不俗(《词林》本、四印斋本作“不远俗” )。” 此言最为精辟,与宋人论词多主于雅,不知词固俗文学也。尚雅则宜为诗,辅之揭“近雅不俗” 之旨,实得词学真谛。近雅,非诗也;不俗,非南北曲也,斯乃词也。

又云:“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 此语亦沈伯时、张叔夏所未及。胡元仪注云:“谋篇之妙,必起结相成,意远句隽,乃十全之品。” 此注实未畅其旨,当取名家词起结相照映者,为之例证,可助人神思不少。

又云:“凡观词须先识古今体制雅俗,脱出宿生尘腐气,然后知此语咀嚼有味。” 胡注云:“今生尘腐气固宜脱,必并宿生尘腐气脱尽,乃可至雅正清新之域也。” 此以“宿生” 为“前生” ,疑其误会。宿,陈也,犹陈言也,即上文所云“造语贵新” 也。生,涩也。《词源》云:“词中用一生硬字不得。” 尘,凡庸也;腐,迂也。此等语皆上不近雅,下不免俗,故当摆脱此等气质,然后方能有味乎作家名句也。

2 词旨校记(胡元仪《词旨畅》、《词林纪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