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怀抱百忧中说秦少游(第3/5页)

滕贵说的是宋时白话,“波波” 在唐宋俗语中是奔波之意,“波波地打闲官”就是做了个劳碌奔波的无权小官;另外“波波” 可能是波波吒吒、波波查查的省略,意为波折,则“波波地打闲官”意为费尽磨折,也只是做了个闲官。

少游何以说他的人生选择是没奈何?须知愈是诗性的人格,愈是钟情,愈不肯降志取容,东坡既以国士待少游,少游亦唯有以国士报东坡,身窜南荒,九死不恨。

晋代王戎,儿子万子夭折,他的朋友山简来探视,王戎哭得不行,山简说:小孩子不过是你抱在怀里面的小玩物嘛,何至于此?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八字正可以作为少游一生的注脚。少游钟情而富于情,这也是一种天赋,不是所有人都会拥有的。

晋代还有一位王伯舆,曾官长史,登茅山(今属江苏镇江) ,俯仰天地,放声痛哭,道:“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少游同样也是毕身跳不出“ 情”字,终为情死的至情至性之士。

清代词论家冯煦评论说,少游所为词“ 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更精当地指出,“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以为虽子瞻之明俊,耆卿之幽秀,亦有所不及。所谓词才,是指对于词的体性的精深把握与娴熟驾驭,而词心却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一个概念。大抵说来,词心是一种幽怨悱恻不能自已的情思,唯有深刻领略绝望的滋味的人,才是真词人,才是有词心的词人。《淮海居士长短句》情溢于辞,一往而深,这是由少游的性情决定的。

少游词以情致见长。女词人李清照说他的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大意是说少游词情感浓挚动人,可惜很少运用典故及化用前贤诗句,这样词就不够典雅。兹说未免过求,少游的长处,正在其通俗而不庸俗,真正做到了文学最难的境界——雅俗共赏。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 (chǎn )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nuó )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 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写别意的词。开头“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 尽还生” 三句,神来之笔。斜阳、芳草、长亭、王孙,这些本来都是与别意相关的文化意象,词人却寻找到芳草与别恨之间幽微隐约的特殊联系——别恨就像是萋萋芳草,刬 尽了,还会再生长出来。堪称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口中所无。下片“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是千古名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意“ 春风十里扬州路”,深情眷眷,婉丽中含着幽峭。一结“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学的是杜牧《八六子》结句“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而更具轻灵飞动之美。“销凝” 是宋词常用语,意谓“ 销魂、凝望”。词中有柳下辞别、水边分袂的脉脉情愫,有飞花弄晚、残雨笼晴的无奈怅惋,有对一帘幽梦、十里柔情的销魂忆念,情景交炼,意在言外。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 断,灯火已黄昏 。

这首词是少游的名作。他因此词被称作“山抹微云秦学士”,与“晓风残月柳屯田”齐名。但这首词其实是一首写众人之情的乐府,却不是真正意义的文学。不过,少游天生浓挚得化不开的情感,投射到词中,品格自高,与周邦彦那种寡淡乏情的咏众情之作是很有区别的。

词的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秋日黄昏凄清冷落的画卷,用以映衬别情之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一句,“聊”字特妙,意谓本没有心意,姑且还是安排离筵,饮酒分别吧。“多少蓬莱旧事”用的是《神仙传》中的典故。仙女麻姑说:“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用这个典故,是喻指相聚日少,欢会易散,至今思之,恍如沧桑巨变。“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从隋炀帝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化出,但少游的改作显然更胜原作,他把原诗静态的图像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画面,所以尤其感人。

过片以一短韵“销魂”转接。“销魂”用的是江淹《别赋》中的名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古人分别时,有脱下贴身衣物,解下身上饰物互赠的习俗,这三句写的是分别时脉脉含情的感觉。“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化自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谩”是空自、徒然的意思,意谓本无心离别,而不得不行,徒然在青楼姊妹中留下薄幸的坏名声。“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只问不答,备见高明。一结以景语代情语,余味不尽。这首词的每一句,都十分浅,十分淡,但在浅淡中又有哀婉的情致,故而为难。

鹊桥仙

纤 云弄 巧,飞星 传恨 ,银 汉迢迢暗 度。金风玉露 一相 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 长时 ,又岂在、 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咏七夕节令的名作。七夕是女儿节、乞巧节,传说是日女子备瓜果拜双星,可得手巧。“纤云弄巧”即寓此意。词人借每年七夕,喜鹊填河,牛郎、织女短暂相聚的民间故事,写出他对于爱情深刻的见解。这首词相对于少游的一般之作,多了一层理性的思索,因而词境也就更深婉。词人把牛郎、织女的情感抽绎为人世间所有痴心情侣所共有的情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对真爱挚情的崇高礼赞,更是对人间负心薄幸之辈的有力鞭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情至极致之语,也是彻悟爱情之语。这首词,少游不是用来礼赞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用来礼赞爱情本身。

钟情之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低的人。少游的情绪易受外物影响而波动,前人笔记已有记载。《诗话总龟》云:

秦 少游 始作蔡州教授 ,意谓 朝夕便 当入馆 ( 指做翰林学士 ) ,步 青云之上 ,故 作《东风解冻 诗》 云:“ 更 无舟楫碍 ,从此百川通 。” 已而久 不召 用,作《送张 和叔》 云:“大梁豪英 海,故 人满 青云。为谢 黄叔 度,鬓毛 今白纷 。” 谓山谷 也。(黄叔度是东汉贤士,此处指代黄庭坚。山谷是庭坚的号。) 说者以为 意气之盛 衰一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