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宋末词人与辛派后继(第2/2页)

宋亡前夕,已有一些有识之士对国运的衰落表示了深刻的反思。如文及翁的《贺新凉》: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磻溪未遇〔33〕,傅岩未起〔34〕。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作者在宋末曾官参知政事。他虽然怀着澄清天下的责任感,但面对着醉生梦死、毫无恢复之愿的南宋君臣,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那些隐居的贤人身上。然而一则如今已不可能有起于屠钓之事,二则是这些隐士也不过是像林和靖那样,根本不关心国事。惟一可倚仗的只有衣带一江。“天下事,可知矣”的沉重叹息,预言了南宋必亡的前景。宋亡之后,百官宫人被俘北去,人民流离道路,哀悼家国的感人之作很多。其中一些妇女在生死之际写的词,直接反映了亲身经历的战乱,弥足珍贵。如宫廷昭仪王清惠的《满江红》,即题于北上途中的汴京夷山驿。另有徐君宝妻随夫被掳,为抗拒敌人侮辱,题《满庭芳》一阕于壁上,投水而死。这首词说: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35〕?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作者将自己的死与宋朝三百年太平江山的覆灭联系起来,使夫妇死别的离恨融入了国家灭亡的大悲剧中。她所能庆幸的只是尚未死在北方,孤魂仍可在故乡徘徊。这样沉痛的绝笔词是一般的伤离恨别之词所无法相比的。

宋亡以后,遗民词里有许多感人之作,如汪元量的《水云词》。和他的诗一样,记录了他随恭帝和太后北上途中的见闻,不但悲凉凄惨,而且具有诗史价值。又如与文天祥和刘辰翁都有交往的邓剡,在厓山兵败后投海未死,以节行自守,著有《中斋词》。刘辰翁之子刘将孙有《养吾斋集》、王奕有《玉斗山人词》。当然随着世移时迁,他们的词里再也不会有苏、辛的豪气,只是余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