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领导(第6/8页)

白金本说:“这些传言我也听到了,根本没有的事,被人一传,就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像真的似的。那天晚上杨明山做东请他吃饭,我也去了。杨明山请客的目的很明确,他承建的步行街工程已经完工通过验收了,政府还欠着他一百多万元工程款,他就是想让王天寿早点把钱给他。那天王天寿喝得也不少,当场答应3天内给杨明山打过去。喝完酒杨明山很高兴,要拉他去潇洒,他不去,我与杨明山一起把他送到家,回来的路上杨明山倒是拉我去潇洒了一下。第二天早上,才听到他老婆说早上起床,发现不知啥时他就没有气了。这也是他命该如此,怨不得别人。”

卫国华这才轻轻地“哦”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升迁的阶梯

一连好几天,苏一玮忙得不亦乐乎,王天寿一死,好多遗留问题一下凸显了出来,他既要处理日常工作事务,还要摆平这些问题。

就在这天上午上班不久,市政府的大门口一下聚集了成百上千名群众,堵住了市政府大门,门前的整条街都被他们堵住了。秘书长李家昌急急忙忙跑进来说:“苏市长,不好了,毛纺厂的工人又来闹事了。”苏一玮心里一紧,就问李家昌:“他们的问题过去不是解决了吗?”李家昌说:“上次是开过一次协调会,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一听说王市长死了,又跑来闹。”苏一玮说:“为什么不落实?”说完觉得这不是李家昌能够做主的事,决策者是王天寿,主管工商业的副市长丁建成应该知道内情。于是便话锋一转说,“丁副市长在不在?你去请他过来一下,我们共同商量商量。”李家昌说了一声“好”,就出去了。

虽说工商业这一块不是苏一玮具体分管,但是基本情况他还是有所了解的。市毛纺厂是10年前组建的,当时前景看好,市里作为一个支柱企业投了不少资,又动员入厂职工每人集资两万元,引进了德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因为毛纺厂是以政府的名义对外招工集资的,所以就有了一定的可信度,一些家长不惜借账累债,凑够了钱,让子女来毛纺厂当国营职工。一时间,集资当工人成了西川老百姓的热门话题。很快地,入厂职工一下达到四千多名,仅集资款就近一个亿。

最初的那几年,还算比较理想。但是,没想到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因为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原材料也得从德国进口。最初从德国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与国内相近,还能承受得起。到后来原材料价格猛涨了上去,而国内的毛料价格还维持着原来的价格水准,不生产吧只能停工,要生产等于生产得越多,亏本就大。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停产。这一停产,几千名工人的生活成了问题,纷纷聚集到市政府讨说法。市里的领导换的换了,退的退了,新领导不理旧事,能推就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前年,王天寿一狠心,将这个包袱廉价处理给了一家外资企业,这四千多工人有一多半转行,其他人还守在原地。那些退出的职工就想讨回原先的集资款。大概两个月前,他们聚集过一次,将市政府堵得水泄不通,非要讨个说法。王天寿亲自召集工人代表和厂家代表进行了洽谈,最终意见是让毛纺厂出一点,政府出一点,工人承担一点,化解旧有矛盾。但协调会上的意见没有得以落实,工人们又不得不重新找上门来。

苏一玮来到窗边一看,外面黑压压的一片人,将市政府的大门围了个严严实实。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确也冤,10年前拿出两万元钱实在不易,好不容易当了个工人,却拿不到工资,反把两万元钱也搭了进去,要是换成谁,谁也不舒服。早知这样,倒不如用那两万钱做个小本生意。可见,政府决策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决策者,不能盲目地反对发展,但是绝不能盲目地发展。一些领导为了个人的政绩,名曰为老百姓办事,实是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为自己筑就向上爬的阶梯。在中国的每座城市,都可以看到废弃的楼房,倒闭的工厂,究其原因,都是一些领导者缺乏科学的发展观所致。而奇怪的是,它们却成了这些官员升迁的阶梯,留下的恶果却由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承担。

不一会儿,李家昌和丁建成进来了。他们一看苏一玮正沉着脸,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苏一玮直直地盯着丁建成说:“丁副市长,你们上次怎么协调的?你看这……”又指了一下窗外,“动不动就把政府围起来了,且不说直接影响了政府正常的工作秩序,让上门办事的人员无法进入,就社会影响而言,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了啥?”

丁建成说:“还是毛纺厂那帮人。上次已经召开了三方协调会,答应给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又跑来闹什么?我看有人想趁王市长的死故意制造混乱,影响市政府的形象。必要的时候,我看让司法部门参与进来,把带头闹事分子抓起来拘留上两天,看他还敢不敢?”

苏一玮平时就对丁副市长的工作不太满意,总觉得这位空降干部凭着自己的后台硬,年轻气盛,锐气有余,慎重不足,工作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深入扎实,说话办事又喜欢想当然和好大喜功。有时候真想说他几句,但是一想自己充其量也是副市长,和他平起平坐,谈得好则好,谈不好反而得罪了人,让人家说你管得太宽了,不该管的也管。更何况,人家王天寿也不说他,反夸他思想敏锐,有胆有识,我得罪他干吗?此刻,他更觉得丁建成的话实在有点过头了,人民选我们当市长,是让我们为他们服务的,而不是让我们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地指责他们,更不能用他们给予我们的权力对付他们。想到这些,他就对丁建成说:“丁副市长,上次协调会上你们答应什么时候给他们解决?”

丁建成说:“当时答应这个月初解决,可是王市长说政府这边资金不足,他们的事放一放再说。你看这……他刚死,他们又跑来闹,这还像不像话?”

苏一玮说:“既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要兑现,否则,政府怎么取信于民?”

丁建成说:“我想王市长当时也是权宜之计,他现在走了,只能由你做主了。我看要平息这一事件,靠做思想工作是不行的,要么就按王市长答应的条件给钱,要么就把带头闹事分子抓起来关上几天。”

苏一玮笑了一下:“你说怎么办好?”

丁建成说:“只要政府拿钱,当然是兑现条件好了。”

苏一玮心想,这丁建成是真傻还是故意装傻,想点起火来,让我去充当镇压上访群众的刽子手,在这关键时刻犯一个低级错误?如果说他傻,也不至于傻到这个地步,如果不傻,那岂不是太可怕了?我犯了错对他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也想竞争市长的宝座不成?退一步讲,如果我失去了竞争市长的资格,也轮不到你丁建成呀,你急什么急?先悠着点儿吧!他几乎不带任何表情地说:“那我尊重你的意见,就按王市长生前定下的办,该兑现的,就一定要兑现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