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8页)

自从那次中秋节晚宴之后,冯开岭就成了朱家的常客,频繁给他打电话的,不再是朱主任,而是朱夫人。到了朱家,冯开岭也很勤快,拖地、洗碗、抹桌子、搬煤气罐之类的力气活基本全包,一有空就陪准岳母聊天,有时还陪她上街买买东西。不消一个月,朱夫人就向女儿下达最高指示:这个女婿找定了,同意不同意都是他。

朱洁在看到冯开岭的第一眼,确实没有把他当回事,只当是敲错了门的陌生客,或者是众多专程来给朱主任送礼的普通通讯员。吃饭的时候,看着父母和他聊得非常投机、热络,妈妈又时不时向自己投来有些暧昧的目光,朱洁才开始感觉有点不对劲儿。再用眼睛余光认真打量对方,发觉这个阳城师专的老师身高、长相大体也还说得过去,一口普通话听着也顺耳,就是眉眼、骨子里总有股说不出来的乡土气,一眼就能看出来自某个偏僻乡村的普通农家。而当时的朱洁,也刚刚中专毕业不久,正在省属重点学校的阳城中学做会计,年龄比冯开岭小三岁。

刚开始,朱洁死命不肯和冯开岭谈,主要理由是土气,带不出去,再说如果像爸爸那样,家里总有一帮七大姑八大姨的上门,怎么受得了!可是,朱主任夫妇却不依。关于土气带不出去的问题,主要由朱主任出面化解,老人家亲自帮冯开岭把所有作品全部剪贴成册,摊放在女儿面前一一点评给她听,那些文章如何精彩耐读。“这样有才气的人未来前途肯定不可限量,现在的土气以后会随着地位变化而彻底改变,到那时带不出去的恐怕不是对方,而是你自己喽。”对乡下七大姑八大姨的担忧,则由朱夫人亲自出马。她收起以前抱怨丈夫的那些陈词,反过来劝说女儿:“乡下人怎么啦,乡下人纯朴善良,你有什么大事小情,他们保准第一个上门帮忙,你偶尔下趟乡,他们像接财神一样热情迎着你,哪像周围这些势利的城里人呢?”——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架不住父母如此轮番攻击,更主要的是,朱洁毕竟也是个中专生,又在阳中那样的重点学校工作,自然对冯开岭的那些文章并不真的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她也从中看出对方是个爱读书、勤思考、有学问、有志向的人。于是,慢慢同意和冯开岭接触。男女恋爱之事,最难便是开头,一旦起了头,后边就是男人们的天下了,彻底由不得女孩儿了。何况,冯开岭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凭他过人的心计,拿下美人指日可待。

如今,每每看着女婿步步高升如此长进,朱主任就要在女儿面前居功:“你看看,要不是老爸我报纸上慧眼识英雄,你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朱夫人也不甘示弱:“都是我一锤定音嘛!”

11

杨副秘书长前脚离开阳城,冯开岭和黄一平马上就着手研究文章方面的事情。

大凡懂些写作之道的人都清楚,文章之首要,在于主题与立意。

“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东西。发表出来是一回事,主要是要有影响,收到奇效,而其中最关键之处是要引起省委龚书记的注意。这种注意,又不是一般的注意,而必须是高度关注。”冯开岭进一步为文章的立意奠定基调。

按照冯市长的这个基调,黄一平已经做了些前期准备工作。他先是从网上下载了一大堆相关信息,又到图书馆找了许多参考资料,多是各种各样的论文,有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报纸理论版的,也有专门的论文集。而后,根据杨副秘书长餐桌上的点拨,拟定了几个题目,比如:新农村建设方面,阳城市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农业规模化经营等,都走在全省前列。其中有的在大型会议上作过典型介绍,有的则是省里在阳城开过现场会。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方面,阳城虽然在面上未必有很大优势,但在某些点上却也相当突出——阳北县以船舶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占到全省的将近四分之一;阳东区的纺织企业升级,已经走到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此外,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也都能找出很多亮点出来。

冯开岭虽说是由文章步入政坛,在官员里面也确是写作高手,可写文章也与唱歌、打拳一般,讲究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练常熟。自从当上常务副市长之后,客观上事情多了,工作繁忙了,主观上也因为有了黄一平这个满意的“替身”,很多文稿就不再亲自动手了。因此,按照平常写作讲话、材料的套路,一般是由黄一平提出几个题目和大体思路,交由冯开岭斟酌确定下来,就算万事大吉了。可对于这篇文章的选题,冯开岭却是慎之又慎,不肯轻易认可。

“你说的那几个题目好是好,但是,有一样你可能没有考虑到,而且是犯了大忌。”冯市长连连摇头,却又卖了个关子。

黄一平眼睛瞪得大大的,目光里流露出一丝惊恐之色,等待市长下言。

“这篇文章取得龚书记注意、重视当然非常重要,可也不能因此而得罪了另外一些人,产生太大的副作用。”冯开岭说。

“副作用?你是说别人会忌妒?”黄一平不解。

“同僚之间眼红忌妒那只是小事,若是被人家抓住明显破绽当成攻击的武器,那就可能得不偿失了。”冯市长的关子还没卖完。

“哦?”黄一平更加迷惑。

“你想过没有,就我现在的身份而言,虽说有市委常委和常务两个挡箭牌,可说到底还只是一个副市长,上边有洪书记、丁市长,市委那边有副书记张大龙也排在我前边,周围还有若干常委与副市长。按照市委、市府分工,新农村建设是市委洪书记的政绩工程,工业经济由丁市长主抓,现代服务业在张大龙手里,农业一块又归秦众。如果照你说的这几个题目做下来,他们会怎么想?实际效果或后果又会如何?”冯开岭终于点到问题的要害。

原来如此!

“呵呵,我还真没想到这些。毕竟您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否则我就会好心办坏事,帮了您倒忙了。”黄一平说的是心里话。

“那么到底该从哪里切入,才能既避开矛盾又收到奇效呢?”冯开岭这一发问,说明心里有底了。

黄一平非常熟悉冯市长的这种思维方式,在不断的设问、否定中,思路越来越清楚,离最终需要的那个结论或答案也越来越近了。

果然,冯开岭提出,不要触碰那些事关全局性的选题,以免让洪书记、丁市长他们感觉你有越位、擅权之嫌,也避免其他同僚、竞争对手觉得你是提前篡权、迫不及待了。更不要涉及别的常委、副市长分管的范围,包括自己过去分管过的农业口,否则人家会说你手伸得太长,有贪天功为己有的意思,或者说现在分管农业口的秦众副市长不如你冯开岭当年管得好,云云。总之,阳城官场与中国所有官场一样,显也好,潜也罢,规矩很大水很深,千万不要触碰了不该触碰的雷区,不要趟那些不该乱趟的浑水与深潭,否则,到断气了你都还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