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也不能这么说。宗荣同志这是抹杀我为革命牺牲的事实啊!哈哈。好,不说了,有什么事?”

“是这样。我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这个司机……”

“啊,我也一直在考虑。只是宗书记最近好像不太出去,所以就没定下来。这样吧,办公室情况你是知道的,司机情况你也清楚。你定吧。”

“那个李红旗怎么样?”

“李红旗?啊。他可是……给杰之同志开车的。”

“啊,是吧。”

“不行这样,我跟杰之书记说说,看看能不能调剂一下。”

“那就不必了吧?不太妥吧?”

“没事。我定了再给你说。”

姚和平出去后,宗荣给南州市委的马天副书记打电话,问最近情况如何?马天笑着说:“情况你宗书记应该比我清楚。王书记没直接告诉你?哈哈,看来我要祝贺你啊,宗荣同志。王书记对你……”

“马书记这话是……除了从你马书记口里知道,还有谁能告诉我?”宗荣说着话,心里却是一疼。

马天道:“不说了,还没定。不过,我听锦光同志的意思,可能旭升书记给他说了下。”

“啊,还得请马书记多关照啊。”宗荣这话是实话,马天听了却在电话那头一笑,说:“当然行。什么时候来请我到湖月轩啊,我也想跟宗荣同志单独小酌一杯呢。”

“当然可以。只是现在没空哪。陪马书记总得好心情,不然岂不扫了您的雅兴?”宗荣这话说得堂皇,马天也笑了,道:“有空过来吧。我正开会。”

“那好,就不打扰了。”宗荣挂了电话,脸上却是一种无奈。上午开会时,一个多年前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说是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她的号码的。那同学姓吴,以前在大学时,是她的下铺。脸长得圆圆的,一副孩子相。就是这么个孩子,大学毕业时却自愿到了西藏。一去十年,回到内地后,现在自己创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打电话给宗荣,一是叙叙旧,二也是希望能在湖东招收些学生。

问及家庭,这同学声音灿烂。丈夫是在西藏认识的,一起回到了内地。现在有一个孩子,还收留着两个藏族儿童。听她的声音,宗荣就知道,那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女人的声音,是一个能自由而独立地生活着的女人的声音……

可是自己呢?

邹涛正在部队,虽然混了个正团,可也面临着转业了。邹涛是个脾气耿直的人,这些年,两个人虽然不在一块,却也为大大小小的事争吵过多次。特别是每次邹涛探亲期间,自己忙着工作,有时还得喝酒应酬。邹涛为此很是生气,说一个女子……当然,这是气话,可细一想也是。这些年,孩子一直由外婆带着,自己风一把雨一把,尽在官场上打拼了。到头来,不过是进了一个更大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是旋转的,只要进去了,就得动,就想着不断地突破,进入更大的圈子。停不下来,无法停下,这是她最近突然产生的一种对官场的感受。昨天晚上,跟邹涛通电话谈到转业的事。邹涛说不想回内地,要到沿海去,而且想让她一道过去。

“我的一个老首长在深圳,创业了一家大公司。想让我去。你也去吧,当官有什么意思?不如到那边,我们在一起好好地过日子。”邹涛劝她。

宗荣说:“我也想这样。可是现实不是你想像的那样的。说走就走?一走了之?不太可能啊。都四十多的人了,还是回来吧。我已经找了市委的周书记,到时安排时……”

“那就不必了。我已经定了到深圳。你也好好考虑吧。”邹涛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那还和我商量什么?”宗荣说着,挂了电话,自己却哭了。

最近,宗荣发现自己的心态有些问题了。也许是上次到省城后开始的,也许是一直积累着的,或者本来在内心里就郁闷着的。反正,心里是越来越沉重了。

“宗书记在吗?”外面有人叩门了。

宗荣道了声“请进”门就开了。是政协主席迟大维。

“迟主席好啊。”宗荣站起来,招呼道。

迟大维说:“宗书记好,正好过来有点事给杰之同志通个气,他不在,就想起到这来了。”

“啊,刚刚开完会,大概有事出去了。”宗荣说着,要给迟大维泡茶。

迟大维马上制止道:“不喝了。就是坐坐。党校学了半年吧?”

“四个多月,刚刚结束。”宗荣道。

“小邹还在山东?快……”

“还在。开年都得转业了。快啊。到了正团,不转也得转哪。”

“就是。回来也不错嘛。唉,不知市里怎么考虑的,湖东怎么能一直两边都空缺呢?唉,很多工作都不好做啊。”

“是啊,市里应该有所考虑了吧。时间长了,不利于工作。”

“那你这次……啊,也是可以的嘛。”迟大维说得很婉转。严格地说他是宗荣的老领导,宗荣从乡里副书记干到乡长,就是迟大维在组织部长任上提的。后来,迟大维调离了湖东,只是去年才从外地调回来,到政协了。

“这是组织上的事。迟主席你知道我,对这事一向……”

“我清楚,清楚啊。不过,你的工作能力我是看好的,当年提你当乡长,也有争议啊。现在证明我还是对的嘛。是吧。”

“那真还得谢谢老部长。”宗荣问,“阿姨好吧?”

“就这样。半身不能动,请了个保姆。”

“唉,也够为难的。弄点中药如何?”

“试过了。不行!杰之同志最近听说到省里去了,也是为……”

“不太清楚。”宗荣笑着,“也许是为正常工作吧。”

迟大维见宗荣说话没多少兴趣,坐了会儿,就告辞了。临走时,又回了头,道:“小宗哪,看你脸色不太好。可要注意身体啊。”

“谢谢迟主席。”宗荣是真的有些感动了,鼻子一酸,赶紧回过头。

迟大维虽说是政协主席,年龄并不算大,好像好才五十二三岁。他主要是在外地不好安排,才要求回湖东解决一个正县级的。不过,现在县一级干部到了五十多点,也就没有太大的指望了。有人说:“省干五十五,厅干五十整,处干四十八,科干四十五”。这意思是说省级干部到了55岁,厅级干部到了50岁,处级干部到了48岁,科级干部到了45岁,其实就到了上不上去的坎儿了。中国干部多,不在年龄上一刀切也是难办。话又说回来,能当上个正处,本身也是了不得的了。

宗荣对迟大维的工作能力是亲眼所见的,这个人工作能力强,有魅力。而且胆子大,敢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敢用一些别人不敢用的人。用现在的话,好听点讲叫“开拓”,不好听地说就是“专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