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都活得那么脆弱? 从马丁“回家乡工作”的情感与观念说开去(第2/2页)

前面已经说过关于亲情的处理,这里看看后面那句话。其实我觉得谁都会得得失失,取取舍舍,我不觉得“舍”就是伟大,还不如叫选择。因为舍得舍得,“舍”的同时也在“得”,这其实不是一种牺牲,只是一种选择,无论你选择了什么都是一种选择。不要跟我说什么“伟大”、“牺牲”之类的词语,因为你心里面存有这种“伟大”、“牺牲”的观念,一旦发生矛盾,就会说或者想“我放弃了那么多那么好的东西回到家乡,你们却要如此对我,对得起我吗?”但是无论以后境况会如何,如何恶劣,如何出乎意料,都只是你选择的结果。

其实很多人,回到家乡才发现家里事情也是一大堆,也感觉很心烦,本来想要归宿感,但是没有安定感宁静感,反而适得其反。有的在深圳、广州的作家,回到省外的家乡,却发现家乡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工作、亲情、人际皆如此,最终还是回到深圳、广州后,才有了安定感宁静感。

当然,亲情的脆弱主要是家庭不和睦,矛盾多罗罗。另一种亲情的脆弱是以高尚的名义包括亲情的名义来剥夺个人的自由、幸福。我也听说过家长以爱的名义来伤害了孩子的未来,造成人格分裂的悲剧。

其四,我想到了爱情的脆弱。爱情的脆弱可以分为爱情与情感,爱情与家庭,爱情与疾病,爱情与金钱,爱情与工作,爱情与等待等很多方面,这里且讲讲爱情与等待。之所以说爱情与等待显得脆弱,是因为现在是一个经不起等待的时代,什么都求快,三分钟热度。而卡夫卡早就说了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是人类的两大罪恶。现在就是这样充满罪恶的时代,由于漫不经心我们不想回天堂,而由于缺乏耐心我们回不到天堂。

刚才看到一句话“说爱你的人未必是能等你的人,能等你的人肯定是爱你的人”,我觉得此话要辩证看待。

一是,说爱你的人也可以是能等你的人。如有些人等一年半载,沈从文等了4年,巴金等了8年,金岳霖等了一辈子。

二是,能等你的也可以是不爱你的人,看其怎么等。如果是说爱你,不找对象专门等你,那是爱你的;如果是父母要求而不是出于内心的要求等你的,未必是爱你的;如果是找不到对象或者找了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时间流逝,你回去了,对方还没有结婚,你以为是在等你,那你就错了。

三是,不等你的人也可以是很爱你的人。如林语堂,由于陈父反对而被迫分开,爱了陈锦端一辈子晚年都不能走路了还想去看她。你能说这不是爱吗?这世间有多少爱可以这么简单,这么深厚,这么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