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第2/3页)

他的陛下大概不知道,刚才他脸上的表情到底有多可爱、多想让他拥在怀里。

……

因为霍采瑜早早就开始针对太后的叛乱行动,处理收尾也变得十分简单。

毕竟是原身的亲生母亲,李锦余没有对太后做出什么处罚,只将太后的母家韩氏、孟大将军归属的孟氏拥有的权势取了回来。

政变只发生在宫廷内部,隔着九重宫阙之外的京城百姓载歌载舞地度过了这个荻花节,完全没有察觉到皇宫内发生了什么。

唯一有些纠结的便是对孟大将军的处置。

孟大将军这些年对荻朝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马功劳——景昌帝自暴自弃的这些年,朝中全靠孟大将军撑着才没有彻底分崩离析。

孟大将军也是一个极为固执的守旧派,太后以李锦余并非正统中宫嫡子的名义说服了他,才让他参与到这次政变中。

解开误会后,孟大将军羞愧的无以自拔,听凭李锦余安排。

李锦余想了想:“反正也没几个人知晓这次叛乱,就让大将军安心回家养老吧。”

霍采瑜早就猜到他的陛下会这么决定,点点头,亲自去天牢将大将军放出来。

在天牢门口,霍采瑜看着像是苍老了好几岁的孟大将军,淡淡地问:“大将军可知为何本王亲自送将军离开?”

孟大将军沉默着看了眼霍采瑜,叹了一声:“摄政王年少有为,不是来看我笑话的吧。”

他一生戎马,本以为军队指挥无人可比,没想到皇宫政变居然这么简单就被霍采瑜彻底击溃。

“本王没那么闲。陛下视大将军为忠臣,但大将军似乎并不这么认为。”霍采瑜平视着大将军,郑重地道,“迟钟鸣在大将军手下也待了这么久,大将军想必不会不清楚迟钟鸣的性子。大将军是真的认为迟钟鸣做皇帝会比陛下更好吗?”

孟大将军嗫嚅了几下,说不出话。

迟钟鸣最开始就是他的下属,他自然知晓每一个下属的性子,好决定他们在战场上适合什么角色。

迟钟鸣性子活泼跳脱,重小情轻大局,适合防守而非进攻,更不适合政治。

当今陛下虽说之前有些混账,但现在认真起来之后其实干得还不赖。知人善任、敢于放权,最重要的是考虑问题总是优先从整个朝廷和百姓的角度思索。

若要孟大将军说迟钟鸣比李锦余合适,那确实是昧着良心。

“大将军忠君爱国,只是国与君究竟哪一个更加重要?”霍采瑜恳切地道,“太.祖当年也是从一介白身起家,嫡庶正统当真比的上治国之才?”

孟大将军低了一下头,苦笑了一声:“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陛下厚恩饶恕我谋逆之罪,我如今也不过是一普普通通的武夫罢了。”

霍采瑜摇了摇头:“本王与大将军说这些并非为了其他,只因陛下内心依然感激大将军对大荻的贡献,不愿大将军一生戎马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孟大将军抬头看着霍采瑜双眸中的坚定,怔忡片刻,再次苦笑了一声:“自古英雄出少年……我真的老了。”

老得思想都被禁锢在了那人为固定的条条框框中,却不如眼前的摄政王想得通透。

他向着霍采瑜准备好的骏马走了几步,轻轻抚摸了一下马背,忽然忍不住回过头,看着霍采瑜:“摄政王殿下,若陛下不适合做皇帝,你又会如何选择?”

他如今也看得出来,陛下和摄政王之间真的没有一丝君臣该有的隔阂嫌隙,彼此信任、彼此依赖,他纵观史书,也未曾见过如此和谐的君臣之谊。

霍采瑜对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意外,轻轻挑了一下眉:“这个问题取决于陛下。”

孟大将军一愣。

“陛下若不想做皇帝,我便陪陛下辞去官职,自由自在浪迹天涯;陛下若想做皇帝、却做不好,那陛下不擅长的事,我来替陛下完成。”霍采瑜微微一笑,“有我在一日,都保陛下安逸无忧。”

孟大将军凝视霍采瑜半晌,忽然笑了一声,摇摇头:“摄政王待陛下如此忠心,实在令人钦佩。我……自叹不如。”

他翻身上马,拉扯缰绳,最后看了眼霍采瑜:“劳烦摄政王替我转告陛下——我孟击浪之前错了!祝陛下与大荻千秋盛世!”

……

李锦余感觉自己好像在做梦。

他发现自己确实在做梦。

梦中皇宫里尽是他不认识的男男女女,觥筹交错,还有太医一脸焦急地走来走去。

他仿佛只是一个看电影的观众,看着身边的场景不断切换,自己却心如止水。

过了没多久,忽然传来一声模糊的喊声——“陛下驾崩!”

李锦余悚然一惊:谁驾崩了?他吗?

画面很快闪过了举国大丧、满城白绫,最后落在新帝登基的场景上。

李锦余望着龙椅上那个十几岁的孩子,莫名觉得他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他。

画面再次跳跃,这次跳转到了装点着素白纱帘的宫殿。

李锦余认出这里就是慈宁宫。

慈宁宫里,年幼的皇帝坐在左下方的椅子上,抱着一杯清茶小口小口地喝着,中间停下来小声道:“母后,这茶味道好怪。”

冷漠的女声在慈宁宫的正座上响起:“都喝完。”

小皇帝皱着眉,听话地继续喝了下去。

看到皇帝喝完了茶,凤座上的人唇边才微微勾了一下,轻轻舒了口气,喃喃道:“不要怪我……”

再后面便是年幼的皇帝深夜在龙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总是忍不住暴躁发脾气的场景。

李锦余已经明白这些画面是什么。

是原身景昌帝的记忆。

难怪这个小皇帝看起来这么面熟,只因为他长大之后的模样自己每天都会在铜镜中看到。

画面跳转突然快了起来。

有小皇帝趴在玉案上对着奏折冥思苦想的画面、有坐在龙椅上强忍着烦躁仔细倾听朝臣汇报的画面、还有晚上躺在床上难以入眠时捧着《国策》仔细学习的画面。

很快又回到慈宁宫。

这次已经长大了几岁的皇帝面色惨白地看着凤座上的母后,一脸不可置信:“朕只是……一时的替代?”

“在哀家找回真正的皇儿之前,需要有个人坐在皇位上。”那个冷漠的女声似乎有些不耐,“你本应该和钟氏一同葬身在冷宫里,能得这几年龙椅,已经是几世修来的福分,还有什么可不满的?”

小皇帝脸色惨白,喃喃地道:“所以母后才给我下了那种毒?”

“哀家的皇儿回来之前,后宫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不能留下旁人的孽种。”太后的声音宛如一把尖刀,狠狠刺入小皇帝的胸口,“你也莫怪哀家心狠,怪只能怪你自己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