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务实的决定

民谚说,节到小雪天下雪,夹雨夹雪,无休无歇;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

这确实很有些道理,因为大雪的这天,不但没有下雪,反而还罕见的出了太阳。

即便如此,潘时敏从白色的大G里下来后,依然是一路小跑着奔向原本的候机楼。

这处原本未完工的通航机场,现在已经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城镇,哪怕是在这样的隆冬里,草坪和树木依然青翠,路旁那些在其它的季节里,显得平平无奇的梅花,此时早就成了园区最最动人和靓丽的风景。

干冷的空气中,明亮的阳光下,黄色的花朵鲜嫩得让人心颤。

以至于经常会有人站在树下拍照,其中的一些,身上的白大褂都还没脱下来。

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梅花啊,始终是他们最喜欢的花之一。

但景色再美,依然改变不了那刺骨的寒冷。

哪怕是通航机场,选址的时候,也定会选在空旷的所在,哪怕在小镇建设的时候,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调整,寒风依然比城区里猛烈得太多,让潘时敏更难调和温度和风度之间的对立。

她的目的地,是塔台。

并没有投入使用的塔台的顶层,此时被布置成了会议室模样,四周一圈的玻璃,让整个房间,都沐浴在难得阳光中。

潘时敏一进门,就看到了和老马并肩站在窗前的冯一平,两人都双手叉腰,看着这个日益壮大的小城,但看起来,却没有说什么话。

“潘总,这是带来了什么大礼?”高志毅接下她拎着的箱子,“哦,蜜桔。”

潘时敏摘下手套,笑吟吟的跟大家介绍,“家里刚收到的,这个时节最适合吃。”

那自然是好东西了。

老马那边现在进一步扩大范围的次日达,对潘时敏来说,一点都不稀罕,因为她很早就享受到了空运带来的便利。

而空运的这些时鲜水果,无疑都会是精品。

大家也不客气,笑呵呵的一人拿一个,很有些团拜会的架势,确实,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些过年的气息了。

南方这个时候,都会开始准备腌肉,北边,年画厂家也已经全力开工。

但今天的这个会议,从一开始,就不太轻松。

“形势的变化,已经越来越明朗,美国次贷的相关影响,已经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现在受到影响的,已经不只是那些以外贸为主的公司。”

进入12月以后,市场的反应,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再也很难自欺欺人下去。

国内相关的联动最明显的,就是出口增速。

今年初,出口增速还高达百分之五十多,接近百分之六十,上个月,就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几,而且还在呈下降的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情况,肯定会更糟,很多原本不屑于做内销的公司,迫于生计,接下来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这就意味着,集团很多公司的业务,接下来将会面临着最激烈的竞争。”

“我希望大家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

但老马和周星宇此时却表现轻松,他们一个是线上的平台,一个是线下的平台,相关公司的竞争更激烈,会为他们增添了不少有利因素。

比如说,便利店很可能会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更低的价格。

而对老马来说,那些外贸厂家加大内销的力度,肯定会带来电商商户的增加。

而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增高,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减少去商场的次数,选择相对更实惠的网购。

“烈火炼真金,我希望明年国内业务的综合表现,依然符合我们的期待。”

“所以,经过综合考虑后,我决定,不会调整已经确定的关于明年的那些指标。”

梅义良此时就没那么轻松了。

他坐镇的省内,集中了嘉盛旗下众多的制造业,结合目前的形势,明年要完成相关的目标,真的不会轻松。

但是,怎么说呢,他又并不觉得,明年就一定不会完成相关的目标。

前几年也是这样,每次看到相关的指标,他都会觉得,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到最后,却全都能超额完成。

这让他对各公司的潜力,有些盲目的自信。

努努力,拼拼命,应该也是可以的。

“因为,从大的层面上来看,国内业务,我们绝对不容有失。”

“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我们的国际拓展,都不轻松。”

“我想,大家也都留意到了我们和相关国家的纠纷,加入WTO以后,国内公司,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起诉。”

“美欧既不说了,就是在亚洲,情况也不容乐观,日韩和印度,和我们的贸易纠纷也越来越多。”

“澳洲的情况也相差仿佛。”

“虽然从大的方向来说,无论在哪个市场,我们的出口额一直都在上涨,但我们要注意到,这样的增长,真的不容易。”

“……政策的风险非常大,原本大好的形势,可能会因为一项反倾销调查,从而彻底逆转。”

“但看看另一个方面呢?”冯一平站了起来,“外资在国内,依然会享受着比内资公司更多的优惠,我们的消费者,天然更推崇那些外资公司,尤其是知名外资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想去他们家门口,面临着很多障碍,有时候,甚至根本就抵达不了,但他们却可以完全不受限制的在我们的家门口和我们竞争。”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顶不住,那么以后翻身的机会,可能就不大。”

这一点,老马有切身的体会,当初如果没把eBay给击败,那么在电商领域,他大概率永远不会有出头的机会。

“所以,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实际上是底线。”

潘时敏很想说一句,“老板,你这底线好高啊!”

但想想那是冯一平,而嘉盛,又是国内民企的领头羊,如果连他们都没有这样的志气,那确实也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我也希望,集团的所有高层,都能接受和WTO有关的培训,我们得承认,在对相关规则的利用上,我们和欧美公司,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金翎插了一句,“在这方面,国内不管是公司还是相关监管机构,和国外相比,都可以说是相差悬虚。”

“国外对我们国家发起的相关诉讼,多不胜数,但反观国内的公司呢?不过在今年才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也只是突破了零而已,就是,只发起了一起诉讼。”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遇到这样的问题,主管部门,还不太指望得上,所以,我们确实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以防万一遇上这样的事。”

她向冯一平点了一下头,示意自己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