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口大户的难题(第2/2页)

他这么考虑,自然不止是出于情感上的,主要还是基于商业上的一些原因。

沿海的那些代工厂,不可能只为他们一家代工,实际上,这就等同于为竞争对手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相对轻松的了解的神奇工坊的产品,包括制造工艺。

但如果放在省内,从模具开始,所有的生产环节,保密性相对会更高一些。

目前这个时候,没有多少公司,会选择让内陆的公司来为他们代工。

另一个理由,自然也是出于长远的考虑。

未来随着低价和人工工资的增长,沿海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会逐年下降,相关的制造业,肯定会向内陆地区转移,嘉盛何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这一方面也抢先一步呢。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制造业逐渐向内陆转移,这会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为省里探探路。”

书记看了眼高官,“这又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新课题。”

高官点点头,“那么一平,你要和我们谈的问题,是关于出口吗?”

“是的。”冯一平说。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省城的港口,在相关问题的处理方面,主要是在报关以及纳税方面的效率,和沿海港口,还是有一定差距。”

这是他们目前经常性遇到的一个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无论如何,在省城港口报关检验以后,到外地海关,还必须检验一次,这中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通过运费更高的铁路,直接运到外地海关,而不是从省城港口,通过水运抵达。”

“考虑到我们的出口逐年增加的趋势,我想,省里在这方面,能不能和兄弟单位协调,尽量简化相关的流程和手续。”

“经过长江,运送到外省港口出关,如果时间能缩短到现在的一半,我们很乐意在省城报关出口。”

“你有没有测算过,如果能达到你的要求,不算时间成本,在运费上,你们能节省多少?”高官拿起笔来准备做记录。

“我们已经测算过,每吨至少节省运费200到300元。”冯一平说。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高官点头。

“这个问题,不简单,”他低头想了一会,“但是,必须得做。”

“从全省的角度考虑,也必须解决。”书记也表态。

这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