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下一大盘棋(第2/2页)

“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这个项目贵公司已经放弃,而它恰恰又能满足我公司的需求,所以我才冒昧的有这个提议。”冯一平解释道。

和之前的拜访一样,不管有没有成功的希望,他总要努力一把,主要也是冲这种玻璃将来的收入上。

这种玻璃将来收入有多高呢?

智能手机的屏幕,把一个打工妹,捧成了未来国内的一位白手起家的女首富,以及香港一个排名前十的富豪家族。

而那两家公司,他们生产的手机屏幕关键的原材料,都是从康宁采购,最后再经过加工,制成智能手机用的防护玻璃。

这两家,他们的利润,远和康宁不能比,就创造了那么巨额的财富,冯一平现在,要是把这种康宁自己不要的技术拿到手,那将是多么好的一项投资?

而且这样类似检漏的事,很爽的说。

“为什么不这样呢,你的公司提出采购申请,我们重启生产线?这样操作,我们完全不存在问题。”本杰明问。

“贵公司重启生产线,对采购数量的要求肯定很高,一开始,我可能满足不了,另外,”冯一平笑着说,“在这里的生产成本太高,最终的采购价格,肯定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这些问题本杰明不可能不清楚,他这么问,其实也是试探。

对这些大公司来说,他们都相信“耐心资本。”就是押注未经验证的技术的理念,一种新技术,可能因为找不到应用领域,而一直躺在角落里吸灰尘,直到一个机会的到来,马上大放异彩。

康宁公司本身,也有这样的先例,比如他们现在热卖的耐热厨房用具,所用到的玻璃,本来是设计用于铁路信号灯罩的。

“我完全明白你的诉求,会如实向公司反应你的提议,有任何消息,都一定会反馈给你,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

“谢谢你,本杰明先生。”

冯一平现在也不急,现在不卖,并不意味着明年不卖,明年不卖,也不意味着后年不卖。

互联网泡沫,将要持续到02年,康宁这两年的日子,会像王小二过年一样,一年不如一年,他们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考虑让一项已经束之高阁、鸡肋的技术,换取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

对了,得让李睿远额外关注康宁的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