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台上笑,台下哭(上)(第2/2页)

冯一平摸了摸头,“好像不是一直都是,虽然好多事不记得,或者是选择性的遗忘吧,但我听我妈妈说,小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连狗也嫌的家伙。”

他的这副表情和话,让台下的人都笑了起来。

“不过,随着慢慢长大,懂了点事,再加上成绩也不错,不少大人见面都夸,一平真是个好孩子乖孩子之类的,这样的话听多了,好像也没办法不乖?所以,我现在想想,后来变成乖孩子,应该是大人们教育的结果。”

“呵呵,看来我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学学这一招。那你为什么会把这篇小说投递出去,而且直接投递到收获去?要知道,收获采稿的要求,要求很高。”

“投递的原因和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钱,”冯一平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妈妈的病,以及家里新建房子,欠下了不少外债,从四年级开始,我的学杂费,总要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才能陆陆续续的交完。

比如秋天家里的一些经济林,板栗,桐子之类的卖了以后,能交一部分,如果运气还好,家里养的猪,没有得病,能顺利的养到年底,在年前杀了,卖一些,才能把剩下的交齐。

而初一的学费,比小学的又上了一个档次,我记得很清楚,要45块,当时家里连5块也拿不出来,爸妈就准备了3块钱,是用来把米换成饭票,要交的柴火钱。

所以,在那个暑假,我就一直想,能不能想办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帮家里,也帮帮自己。

我就在山上边放牛砍柴,边琢磨,后来的一个晚上,在邻居家里看到一本故事会,猛然觉得向杂志投稿,是一个路子,也是我唯一的路子。

刚好那会,砍柴时,不小心把脚戳了一个大洞,也没办法继续砍柴,在山上只能单纯放牛,所以有时间来想写点什么,那几万字,我写了一个多月。

至于为什么向收获投稿,纯属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只知道这本刊物,要是明白它的地位,说不定我还真没有勇气去做这样的事。”

冯一平在上面说的很顺畅,下面的观众里,有一些人,却已经红了眼睛,这里面,有些是和他小时候经历相似人,他说的这些,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另外一些,则是感情丰富的女性,比如黄静萍,比如金翎,包括方颍芝。

黄静萍是大概知道冯一平之前的日子,但是,知道的并不是很详细,而金翎,更是第一次听说这些。

一向自恋身世的方颍芝,这时觉得,原来自己的童年,和冯一平相比,要幸福的多。

女主持人当然也一样,“那你真是个乖孩子,那么小,就知道想办法为家里分担。”

“其实也没你说的那么好啦,”冯一平依然笑着说,“我写小说,其实也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