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去外公家(第2/2页)

冯一平到时,隔壁的大舅家没人,估计还在地里忙着。

外公坐在后院樱桃树下,两岁多的小表弟瑞瑞,正跟在条小狗后面追。

“外公!”

梅建中回过头,原来是大外孙来了。

“不是要开学吗?怎么来了?”

边说边进屋准备给他倒水。

冯一平把手上的东西递给他,梅建中埋怨道,“我又不缺吃的,带这些东西干什么?”

冯一平就说,“外公,你有归你有,这是爸妈他们作为子女的一点心意,不一样。”

外公有点欣慰,小学刚毕业,这外孙说话就有点模样。

时间还早,不到中饭的时候,冯一平就搬了张板凳,坐在外公旁边闲聊。

外公问了父母的身体,特别是母亲的,冯一平说都挺好的,问起姐姐,冯一平说,在市里被服厂也挺好的,年底能回家过年。

其实同村的女孩子有信回来,说姐姐现在不在市里被服厂打工,和市里一个女孩子拜了干姐妹,然后就辞职不干。

提起姐姐,冯一平还是有些怨言的。小学毕业,刚15岁的冯玉萱无心读书,随村里在纺织厂上班的女孩子一起去了市里,倒是也找到了工作。

但和她同厂的同村女孩们,每月多少都有钱寄回来,月月不断,她从来没有,就信也没有一封。

前年出去的,一直没有回家,记忆中是明年年年底才回家过年,自己打扮的很时髦,可是交给家里还不到一百块钱。想到女儿那么小就出去打工,父母是不忍苛责,即使说什么,她也一句“我愿意,你管得着吗?”给顶回来,还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冯玉萱此后一如既往的靠不住,一直到98年冯一平自己也工作了,她一共补贴了家里不到五百块钱,8年的时间,五百块钱!

冯一平读中专的时候,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每月都在为他百多块的生活费发愁,塆前借到塆后,冯玉萱还是一分钱没有帮忙。到后来,遇到事的时候,大家提也不提她,家里好像都忘了,其实还有一个人本来是可以分担,可以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