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二手货(第2/3页)

徐小燕看了一眼:“我们要的是小份,你们这都是这种大份吗?”

老板娘解释:“这就是小份。”

燕飞无所谓:“没事,我胃口大的很,有多少都能吃完。”

“你们是第一次来我们这边吧?要是以前不常吃的话,一次吃太多这些海里的东西,会不习惯的。”老板娘提醒道。

“那好吧,就先上我刚才点的,一会儿不够吃了再点。”燕飞笑着回答。

如果是到大饭店的话,人家才不会管你点多少,吃不吃得完,也就这种小地方,人们朴实的多,会提醒客人们不需要点太多菜。

老板娘又问了一句让燕飞两人很纳闷的话:“就只点这些,不点些荤菜吗?我们这里还有野味的。”

等燕飞问过才明白,当地的人们,都不认为海鲜算是荤菜,只有猪羊牛肉才能算。老板娘说的野味燕飞两人也看到了,就是些野鸡野兔——附近多山,这些东西真多的很。只不过这些东西燕老板都是吃腻的,根本不感兴趣。

倒是当地称呼海鲜不是荤菜,燕飞还真不知道,实际上他觉得自己走这一路,学当地的风俗习惯已经学的很快了。比如刚才点菜的时候,他说的海蛎子就是当地叫法,其实就是蛤蜊,或者叫牡蛎。

至于那个海虹,则是贻贝。小乌鱼也就是墨鱼,既然加了个小字,就是很小的,肯定不会是深海几米的那种。

等老板娘给他们俩解释完,燕飞也是有点无语,这些东西都是在水盆里养着的,每种都是活生生的,居然不叫荤菜,这也是没谁了。

但是对于其他的,燕飞两个真没兴趣,就笑着道:“不用了,这些就行。我们本来没想在这里停留的,离老远就闻到你们这厨房里的味道,觉得做的特别地道,就在这里停下来了。要不是奔着这味道,我们现在都跑海边了!”

作为半个厨子,燕飞对吃上的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这些海鲜类的东西他又不是没自己做过,虽然恐龙世界的生物和现代社会的有差别,可总归有些想通之处。

没想到就这一句话,让在旁边忙着做菜的一个师傅听见,顿时就高兴起来,对着老板娘嚷嚷了起来。

他说的太快,燕飞两人也没听懂他的当地话,不过老板娘脸色先是一副挨训的样子,接着就转脸笑着对他们两个说:“我们当家的说了,你们就两个人,都是上一大份的话也怕你们吃不完。要不这样,这些菜都有别人点,待会儿给他们做的时候多做点,给你们少上点,这样你们还能多吃几样,行吗?”

燕飞点点头:“那更好,麻烦你们了!”

老板娘连声道:“不麻烦不麻烦,你们大老远的来我们这里,来了就是客嘛!”

结果吃饭的时候就乐呵了,徐小燕姑娘的嘴一直没停,除了吃就是在笑。

太乐了,谁家饭店上菜的时候,一个大盘子就放了一点东西的?特别是有燕飞这个大胃王在,基本上只要厨房里有做的,都会给他们来一点。

螃蟹就上两只,爬虾上一对,鲍鱼两个,海参两条,海螺,蛏子,扇贝……都是一对一对的上,一个大盘子就放两个,看着太好玩了。

等到饭店吃饭的人都快散差不多的时候,两人的桌子上堆了一大堆盘子,让其他饭店里的客人都是盯着他们直看——也不排除不少人是看姑娘漂亮,趁着这机会假装看盘子,多瞄姑娘两眼的。

到最后结账的时候,连抠门的徐小燕姑娘都不好意思了:“我们吃了那么多份,怎么才这么点钱,不能让你们赔钱的,小飞你多给点。”

“我们这是小饭店,就没贵的东西。收二十块钱已经不少了,两位就别客气了。”老板娘还真是挺实在的。“两位觉得好了,下次来还来我们这里吃饭啊!”

因为姑娘吃的比较饱,燕飞也不着急离开,就带着姑娘在这小镇上转了一圈。在市场上一溜达,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吃的东西,在这里的价格还真是都不贵——像爬虾海虹这些,廉价的和万城那边的大白菜有的比。

内地人都觉得一提起海鲜,肯定都是价格很贵的东西。实际上在这个距离海边还有一百来里路的小镇上,当地因为土地条件问题,有不少所谓的海鲜,还没有青菜的价格贵。

怪只怪以前两人去海边,都是跟着郭家的少爷小姐们,也没去过太便宜的地方吃饭。

两个人逛的时候,在一家卖干海鲜产品的店里,还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们三岔河方言的中年人,一问才知道,这位是在万城那边当过兵的。

和这人聊了一阵子,两人对这边的情况了解的就更多了点,比如说这里是五天一赶集,比如说这地方明明都是种的苹果树,偏偏叫个桃花村等等。

虽然知道这些也没什么用,但是好歹也算见识风土人情了不是。

桃花村的名字虽美,却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这里是丘陵地带,当地的田地不行,种的小麦玉米产量都不高,连万城市那边的一半产量都不到,只有花生产量还算好点。

这里虽然有特产苹果,但是这年头运输也不方便,特别是这地方以山路居多,交通不便利,人们富裕的程度还是不高。

等到两人买了些干海鲜产品,告辞了这个在万城市当过兵的人上了车,徐小燕姑娘感慨:“都是你,早知道小地方的东西这么便宜,咱们就不应该只找大城市去玩。”

这两位都来这一片地方第三天了,前两天都是在大城市玩。那两个城市都是旅游城市,对外卖的东西肯定不会太便宜。倒是胡打乱撞来了这么个小镇,让姑娘的口腹之欲得到了很大满足——姑娘的抠门性子,那边东西贵,她就不让燕飞多点,两天吃的东西,还没这一顿吃的种类多。

燕飞直笑:“那是咱们运气好,刚好遇到了好人,如果是遇到欺生的本地人,那你怎么办?”

姑娘还忍不住朝刚路过的小镇看了一眼:“反正我觉得这里就挺好。”

那位老板娘如果知道,自己只用一顿饭就把这姑娘收卖了,估计也是该自豪的了。

看燕飞不说话,姑娘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一个梨,拿着水果刀削了起来。燕飞直担心:“你就不能不在车上削皮?”

姑娘头也不抬:“你要不说话不打搅我就没事儿!”

燕飞没招儿,只能尽量把车开平稳点。

削完皮之后,姑娘把梨放嘴里咬了一大口,然后把剩下的塞他嘴里:“吃吧,哼!”

接着再拿一个,继续削着感慨:“这里的梨也好吃,比咱们那里的好吃,吃完之后都没渣渣的……”

三岔河乡当地的梨是那种个头大大,吃着也好吃,就是吃到最后,总觉得嘴里有些木质的东西——本地人就说这是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