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2页)

试想,能增产的水稻品种,谁不想呢。

甚至省里报社记者知道后扛着相机跑来了大兴村,对着一片片金黄的稻谷拍了又拍,甚至她永正叔作为村长都出镜了,次日就在本省的报纸报道了。

省报给了一个正面的A4页纸报道,大兴村取得的成绩也算是对土地承包政策的一个良好结果的反应,加之大兴村的菊花、稻谷两项农产品能出口岛国,亦是一件极为让本省长脸的好事。

当地市里的报社反应慢了一拍,也紧跟着省报的步伐来大兴村采访,做了一个秋收的专题,作为后续的报道。

这两张报纸可成了大兴村的骄傲了,不少人都托人在县里市里给他们将这一期的报纸带回来。虽然说不上人手一份那么夸张,但每户一份却是事实。

像周永善周永正等老一辈人就非常看重这事,捧着报纸都觉得与有荣焉,周徽嵐倒是寻常。

她如此淡定,看在周家那些老人眼中,就觉得她有大将气度,不骄不馁的。

仪水县某个知名小区,韩海韩惠竹兄妹二人相顾无言。

对手的实力越来越强,实在不是一个美妙的体验。

韩海无知无畏,加上他自觉本身工程队发展不错,挺受上面领导待见的,真和周惠兰对上硬拼,他们不一定会输。相反,赢面还蛮大的。

而韩惠竹内心是焦躁的,她二哥看不到他们的危险,她看到了。

她是重生的,很清楚接下来几十年,他们国家注重经济发展,热衷于招商引资,尤其注重外汇储备这一块,对于能给国家创造外汇的产业和项目,一概都是一路绿灯的。

工程队,他们是占了先机,却并非不可或缺的,没见周郢如今拉了人拿了资金就干起来了吗?

而周惠兰做的事是很难被替代的,以后她会如何发展说不好,但现在至少周惠兰他们家这一步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