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妥之处

正所谓现编不如捡现成的,崔颂一眼扫到郭嘉,毫不犹豫地把他当做模子,胡编乱造,勾勒出一个莫须有的“心上人”。

“我喜欢的人……聪慧机敏,体性通达,不拘绳墨,时常有出人意料的举措……不合眼缘之人,被他忽之若草,觉得他傲慢可憎;若是被他接纳,则如浸温水,相处舒泰,不自觉地敞开心怀,恨不得与他对酒畅饮……”

有了模板,剩下的就容易很多。

崔颂几乎是脱口而出,根本不曾细想。

“他的眼睛非常干净,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看透人心,令一切光影无所遁形……

“被他凝视的时候,仿佛能看见整片星空,让紧绷的心绪放松下来。

“……弹的琴也非常好听,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嗜酒如命算一条……经常喝醉了往角落一躺,让侍从一顿好找。而且有时候太过随心,完全不考虑会给自己造成怎样的麻烦……”

一开始的时候元娘听得十分认真,待说到“嗜酒”,她的秀美狠狠一皱,听到最后,已是一副薄怒之色。

“这是哪家的娘子?明知过饮有害身体,还死守着杯中之物……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好好照顾,又怎么照顾小郎,怎么生下健康的麟儿?”

崔颂:……

刚刚入戏就被元娘的声讨拉回现实,听到“生下麟儿”几字,崔颂的表情空白了一瞬,在心中给躺枪的郭嘉烧了三炷香。

“还总是在外面喝得醉醺醺的不归家,这样的娘子,哪怕千好万好,也必定是不会疼人的。”

元娘因为义愤填膺,声音未经控制,向外扩散,引来远处二人的注目。

见郭嘉看了过来,崔颂心里有些发虚,掩饰性地举起袖子咳了一声。

元娘见崔颂脸色有些奇怪,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话有诋毁人家心上人的嫌疑,气闷地停下声讨。

“在小郎心里,我真的不如那位娘子么?”

崔颂很想拔腿就跑,但他忍住了,发挥自己多年浸淫话剧台本的戏骨,幽幽叹道:“我只喜欢她一人,旁的人就是千好万好,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元娘咬了咬唇:“纵是她不顾小家,也不懂得疼人?”

崔颂憋住擦汗的冲动,露出一个忧悒而温柔的笑:“便是所有人都觉得她不好,在我心里,她也是最好的。”

元娘懊丧地垂头,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不甘。

“你啊你……多情苦无情,情深而不寿,你可不要被她伤着才好。”

崔颂只想安静地做个“为情所苦”的忧郁少年。

元娘踮起脚拍了拍他的肩,留下一句:“等你想通了可以来找我。”英姿飒爽地转身离开。

走到半路的时候,郭嘉恰与一位牧民完成交流,撑着竹拐子往回走。

两人迎面碰上,元娘道:“脚伤未愈,出来作甚?有事可以嘱咐小奴,一定妥帖地帮你做好。”

郭嘉道:“闲得久了,出来走走。”没有说自己是外出寻草药来的。

见元娘面带郁闷之色,郭嘉往她的来处看了一眼。

“姑娘似是心情不佳,可是有什么难事?”

元娘率直坦荡,素来藏不住事。此刻被主动问起,她便忍耐不住,竹筒倒豆地全部倒了出来。

“我族自古流传着五不嫁,嗜酒便是其中之一。被欲念左右,恣意妄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的人,又怎么有余力去照顾别人?”

郭嘉:……

“竟还醉得幕天席地……如此不讲究,便是不被野兽食,不被山贼砍杀,夜风凉寒,常年风寒入体,一旦哪日病倒了,还要小郎倾力照顾……这哪是有担当的家主会做的事?”

郭嘉一开始并不知道被元娘吐槽的是谁,但当人设越来越熟悉,他满心只剩下“……”的无限刷屏。

膝盖中了无数箭的郭嘉嘴角微抽,见元娘义愤难平,说出的话有理有据,他竟开始莫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有不妥之处。

至于元娘的那句“心上人”,郭嘉并没有当真,就算用脚趾头想,他也能猜到是怎么回事。不说他对崔颂的了解,光只刚刚那飘忽的目光,郭嘉就已肯定,崔颂必定是拿“已有婚约”之类的理由来忽悠元娘,又找不到那个人,情急之下便拿他来当模子。

想到与他对视时,崔颂只差在眼中直写心虚二字的模样,郭嘉有些好笑,随便和元娘共同讨伐了那“嗜酒”、“不顾家”、“不疼人”的娘子几句,撑着竹竿子回去了。

一掀开帐子,就见崔颂背对着他坐在榻上,好似在研究帐上的细纹。

郭嘉也不拆穿,慢慢地挪到榻边。

榻有些矮,大约是怕他坐下的时候扯到伤腿,崔颂还是搭手帮了一把。

“伤筋动骨一百天,郭兄腿伤未愈,还是仔细着些好。”

关心的话一出口,其他的便容易许多。

他简单地说明了一下之前的情况,包括自己“借用”郭嘉人设的事。

郭嘉早有预料,对此毫不在意。

不一会儿,一直照顾他们的侍童又扛来一大箱东西。金银器皿,玩物摆件……连腰带毡帽都有,说是首领送来的慰问品。

一听是元娘送来的,崔颂险些绷不住面上的表情。

等侍童走后,他立即转向郭嘉。

“我已婉拒元娘,明言自己心有所属……为何她还会送这么多东西过来?”

而且还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多,箱子都差点卡住门,这在崔颂看来绝对的不科学。

郭嘉悠然道:“女子的心思千回百转,崔弟怎知自己不是歪打正着,反让元娘更难放下?”

崔颂怀疑地眄他一眼:“莫非你懂?”

郭嘉笑着呷了口茶,不作回答。

乡人常说他通透人心,却不知世间万物皆有迹可寻,不过“多看”、“多听”、“多想”罢了。

看的多了,琢磨的多了,便能把握得十不离九。再究其本性,易地而处,这最后的一分不确定亦能成为肯定。

女子也是人,纵人性繁复诡谲,比之奇策兵法来,倒也难不上许多。

崔颂见他这副情态,有些不服,将柳江雪的事更名换姓,改了时代,换汤不换药地讲述了一遍。

“郭兄既明理通达,可知这刘姑娘到底是何心思。”

“女儿家的心思,嘉未必懂,然而凡事皆有因果,若从动机入手,剥丝抽茧,追本溯源,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侍童奉药而入,郭嘉接过药碗,试了温度,递给崔颂,“照崔弟所说,刘娘乃是岑郎兄嫂之妹,二人本就是姻亲关系……若刘娘嫁与岑郎,岑郎与他兄长可不就成了连襟?”

崔颂正准备一口气将汤药灌下,听到郭嘉的话,刚含入口里的药水顿时喷了出来。

“刘娘之语,实为试探心迹……”郭嘉眼明手快地偏头,避开迎面而来的喷泉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