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再次探索残缺经画(二)(第2/2页)

文试的地位并没有武试那么重要,但同样份量惊人。是裁定武科举十二名武秀才最终名次的重要依据。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这次阅卷完全是独立阅卷,不受武试的影响。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在不成见的情况下,将所有考生的试卷全部评定名次。

每一份文章都需要反复评定!

这注定很个非常忙碌的时期。

按照文试阅卷的规矩,文试阅卷采用交叉阅卷的方式。早期先是由所有的文、武官员评定,然后再交由王泰和杨玄览两位主考官阅卷。

在这个过程中,两位朝廷的主考官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两位主考官不存在正副的,双方之间互相保持尊重。

能担任朝廷的武将,这本身证明了两位主考官的能力。所以在这一方面,朝廷对两位主考官的能力是保持绝对信任的。

正是五月的时候,琅琊城中处处都是槐花的芳香。

琅琊城中央,重重的重兵把守下,一座暗色的大殿矗立,钉铆的大门打开,里面是一名名坐在成排的金属桌案前文、武官员,一个个满头大汗,正紧张的批阅着几千考生的试卷了。

一个个连汗水掉到茶杯里,喝到嘴里都不知道。

文卷的批阅有时间的限制,在数天的时间内必须全部完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只余批阅试卷的声音。

大殿的上首,正对着成排的文武官员,珠帘撩起,王泰坐镇单独一间审阅间,监督整个考场。

“文采不错,书法风流,可惜,毫无思想,唉……”

王泰看完手中的几张试卷,叹息一声,将这名考生的文章压到一旁。武科举不是文科举,哪怕涉及到文试的部分也是不一样的。

书法风流,文采翩然,毫无用处。没有思想,没有真知灼见……在考试中毫无益处,只有落榜一途。

王泰叹息一声,看了一眼旁边厚厚的几堆试卷,这都是下面的文武官员初步筛选出来的。但是真正能入得了王泰这位老将军法眼的寥寥无几。

揉了揉眼睛,王泰召过旁边的都尉,一指金属桌案上叠得高高的试卷:

“拿下去吧。”

“是!”

都尉会意,挥了几名甲士,将试卷搬了下去。

批阅试卷是很耗脑力的,甚至比战场拼杀还要耗神。不过这一切都快结束了。文试的批阅到现在也差不多结束。

“等文试的名次排定,这次的琅琊之行也就差不多结束了。这次能发现几名天赋惊人的后起之秀,对于朝廷也算是有个交待了。”

王泰拿过桌上的刚泡的铁观音,轻轻啜了一口,心中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