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寻(第2/3页)

……

……

朱厚照回京,接连几日派人去内阁和六部询问军情,让朝中上下一片焦虑。

户部尚书杨一清本与此事无关,但他却觉得沈溪长久失踪实在是有违常理,紧忙去见兵部尚书王琼,希望从王琼那里得到答案。

“……之厚从京师离开后,便一直未有消息,直到陛下回朝,才有传言说他是奉旨出海,率领船队跟佛郎机人交战,现下看来,或许跟此前平海疆盗寇后续事项有关……”

即便王琼是兵部尚书,对涉及沈溪之事也所知甚少。

杨一清道:“陛下甚至派萧公公往户部问询情况……以萧公公之意,怕之厚出了变故,现下与陛下的联系也断绝。”

王琼惊愕地问道:“有此等事?难道未有监军和属官上奏圣上?”

杨一清神色彷徨,最后无奈摇头:“近年来之厚领兵,朝廷已不再委派监军,平海盗倭寇一战几乎是他一力完成,陛下无意派人监督,也是相信之厚的能力和忠君体国之心……眼下看来就是因此出事。”

王琼思索良久后说道:“若之厚是因领海船出海,遭遇变故,才出现此种状况,倒也说得过去……就算有监军在旁,也未必能将密折从海上发出……现在就怕船队出了什么变故。”

杨一清突然凑上前,说了个外间并无流传的消息:“之厚的亲眷,可是从江南回京途中出意外,到现在都下落不明?”

“啊!?你这话是何意?”王琼不安之色跃然脸上。

杨一清叹息道:“就怕并非只有盗寇和佛郎机人在算计他,朝中也有人对他不利。”

王琼突然沉默,他自然想到沈溪在朝中有多少政敌。

看似沈溪跟朝中文武一团和气,但还是有人跟沈溪过不去,比如之前因刺杀沈溪而落罪的外戚张氏兄弟,再比如说刘瑾党羽,或者那些想令沈溪退位让贤之人。

甚至就连王琼都不能完全撇脱干系。

杨一清道:“朝野满是猜测,若不赶紧给陛下一个交待,怕是要出大乱子。之厚临走前,把吏部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到现在尚未出乱子,不过军队却很容易因之厚不在而起波澜……若真有人图谋不轨,年前这些日子,或许就会总爆发。”

王琼点点头:“在下明白,先要保证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不乱,在下这两日便会去拜访在京领兵勋贵,先保证京师不乱,再谈找之厚之事。”

……

……

王琼跟杨一清是多年老友,虽然互相看不过眼,有一定芥蒂,但在大事上二人都不含糊。

沈溪不在,朝中能真正顶起事情来的人不多,恰恰王琼跟杨一清都属于实干派,历史上都曾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算得上是一代名臣,他们的能力比之六部其他尚书,包括内阁大学士梁储和靳贵,不知强了多少。

不过因沈溪之事,王琼不得不去见张懋、朱晖等在京勋贵,对王琼和杨一清来说,能否找到沈溪的下落尚属其次,先要保证京师不出乱子,更不能让沈溪隐身幕后酝酿“阴谋诡计”,毕竟大臣突然失踪这种事也有可能会涉及政变。

沈溪在军事上的造诣,让王琼和杨一清感觉不可思议,他二人即便也统过兵,但也知道战场上没法跟沈溪匹敌。

就算沈溪不谋反,也要防备被有心人利用,沈溪家眷失踪之事,让他们感觉到问题不简单。

张懋从王琼这里得知沈溪之事,并不觉得有何意外。

沈溪失踪已不算秘密,五军都督府已做好防备沈溪突然发难的准备,只是张懋不相信沈溪会谋逆,便在于这次沈溪失踪太过反常。

“……德华,你不必心急,你也说了,之厚是奉皇命出京,牵涉海疆平定,老朽才刚得到消息,说是两个多月前,海盗和倭寇在佛郎机人支援下,集合数百条船只北上,似为之前海战失利而寻仇……此战非之厚亲自前去应对不可!”

张懋语气相对平和,间接跟王琼透露出都督府内一种想法,便在于沈溪失踪,对都督府中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沈溪在京让这些人感受到的压力无比巨大,便在于沈溪为文官领袖的同时,也是世袭国公,皇帝钦命的武勋,只是沈溪未在都督府挂职罢了。

王琼问道:“都督府可还有更多地方线报?”

张懋惊讶地问道:“难道兵部没收到风声?之厚在塘沽以及登州府外海,跟贼寇接连发生海战,听说战事异常惨烈,南直隶部分海域也发现战船残骸,陛下还派锦衣卫前去调查……呵,老朽所知也不多。”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说的太多了,张懋话到半途便装起了糊涂。

王琼则心存疑惑,开始怀疑张懋。

王琼心道:“应宁说这朝中有人想对之厚不利,怕不就是这些掌军的勋贵吧?之厚的家眷怎会平白无故于回京途中失踪?地方官府断不敢如此胡作非为,若说是盗寇所为,那就更不可能了,那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敢在内陆的运河上闹事?怕是这京师勋臣,跟地方官员里应外合……或许跟张氏外戚有关。”

张懋见王琼突然沉默下来,感觉气氛有些不对,笑了笑道:“此事还是静待消息为妥,老朽所知不多,德华你不妨派人去跟东厂打探一番。张永张公公在城中有私邸,寻他问个清楚很方便。”

王琼摇头道:“张公公怎会对此等事知情?若知情,又何至于陛下派人到兵部来问话?”

张懋摊摊手:“那老朽便爱莫能助了!”

“不多叨扰。”

王琼很识相,见张懋对自己态度有所回避,起身告辞离开。

……

……

王琼这边才刚走,国丈夏儒从后堂出来。

夏儒问道:“王尚书走了?”

“嗯。”

张懋点头。

夏儒追问:“却不知来作何?难道也是打探沈之厚的下落?”

张懋叹了口气:“现在满朝文武除了此事,还会关心旁的?但老朽从何去得知之厚近况?闹得好像老朽知情不报一样。”

夏儒道:“不过我这边倒是从宫里面得到些消息,说此事跟张家二兄弟有关。”

张懋赶紧做出“噤声”的手势:“我说国丈啊,这种事你也能乱说?张家那俩小子,什么事做不出来?之前便说海盗倭寇的武器就是从他手中所得,若情况属实,今日之事跟他们定有牵连,只是现在没证据罢了。”

夏儒好奇问道:“那就是说,就算我们知道什么,也不能对朝中人提及?”

张懋叹息道:“这几年之厚太过锋芒毕露,若可行的话,杀杀他的锐气也是好的,他再有本事,朝廷也不能围绕着他一个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