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4/5页)

何鉴笑了笑:“于乔你能想开就好,有些事全看你如何想,多说无益……好了,你刚回来,很多事你得亲力亲为,留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回头吏部这边会把近来的工作纲要整理好交给你,你快去做别的事吧。”

谢迁叹道:“内阁有介夫坐镇,事情基本已办妥当,我需要担心什么?不如直接打道回府……许久没回家,不知家里人如何了。”

突然间谢迁变成了一个恋家的人,以何鉴的年龄能理解谢迁这种心态,权力场上的勾心斗角,始终不如一家和睦来得实在。

何鉴心说:“于乔到底不是冷血之人,他针对之厚也不是为了争名逐利,仅仅是为了保持大明国运昌隆,跟我倒还有几分相似。”

因为何鉴早就已经产生了离开朝廷的心思,所以何鉴对朝事的关心程度很低,反倒不如对家的眷恋。

谢迁站起来要走,何鉴起身相送,却被谢迁拦下,摆手道:“你这把老骨头还不如我呢,留步吧,我这就回家看看。这一去便是大半年……”

跟旁人出外做官不同,谢迁去延绥近乎于被皇帝发配,且谢迁家里有妻有妾,除了二儿子谢丕成人外,剩下的子女年岁还小,谢迁前半生就是太在意求学和做官,以至于忽略了家庭。

……

……

谢迁没有欺骗何鉴,他急着回去的确是要去见家人。

离家久了,他很希望回去看看,至于别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此时的谢迁心态改变,多少跟觉得自己老了,年轻人已可独当一面有关。

虽然谢迁有了离开朝堂的想法,却不会跟何鉴等人一样一走了之,他会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尤其涉及接班人的问题,他需要有人在朝中牵制沈溪,显然梁储在这点上有所不足,这也是谢迁一直担心的地方。

回去的路上谢迁依然在想这个问题:“叔厚虽然能力很强,但他跟之厚关系密切,二人因为叔厚恩师的事情有一段渊源,之厚回朝后,让叔厚暗中制衡,大概难以完成。不过介夫做事似乎又过于急切,冲动行事会加剧朝局动荡,于大局无补。”

谢迁跟梁储和杨廷和相处久了,对二人性格自然有清楚的认知,虽然他觉得杨廷和更有机会制衡沈溪,但又担心杨廷和做事的风格会激化朝廷内部纷争。

一边是老好人会跟沈溪相安无事,一边有魄力却可能会做出一些激进的事情,两个人中让他选一个出来当自己接班人,谢迁自然要好好想想。

回到家门,但见家仆已列队等候,之前谢迁已派人回家通知,他走下马车,见到儿子谢丕过来迎接,同时前来迎接的还有弟弟谢迪。

“兄长终于回来了。”

谢迪很高兴,上前用力地抱着谢迁,体现出他对这个大家长的尊重。

谢丕眼里含着热泪,上前行礼。

谢迁伸出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脸上满是倦色,倒不是他的身体有多疲累,毕竟从居庸关到京城这段路很短,而且相对平顺,远不如他从延绥到居庸关那段路那么颠簸,更多的是心累。

谢迁向家人点了点头,不想说太多话,恰在此时谢迪道:“兄长,内阁杨介夫正在您的书房等候。”

谢迁一听不由皱眉,没料到杨廷和居然会先一步到他的家里来守着,而且杨廷和没有出现在出门迎接的人中,猜想大概是杨廷和觉得这次迎接算是谢家人内部见面,不如等谢迁先跟家里人寒暄过后,再到书房说正事。

“他来了多久?”谢迁脸色不冷不淡。

谢迪道:“已经有一两个时辰了吧……从你进京城开始,他就一直在这里等候。却也奇怪,他为何不到内阁去等?莫非兄长知道他不在宫城,所以才赶回府来?”

谢迪不明白,为何谢迁跟杨廷和会在谢府会面,他却不知谢迁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见杨廷和的打算,谢迁做事很有条理,知道哪些人该见哪些人可以延后见面。

谢迁心想:“介夫揣摩我心态,倒是一猜一个准,我回京城必定先见何鉴,之后若是杨应宁在京城,也会见,唯独不会见他跟叔厚。”

谢迁没有回答谢迪的问题,一摆手示意先回去再说。

刚进门,家人便开始放鞭炮,显然都觉得谢迁能回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谢迁本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

……

谢迁来到书房外,杨廷和出来迎接。

杨廷和大概是听到鞭炮声出来,见到谢迁赶紧过来行礼,谢迁却一抬手示意杨廷和不必多礼,二人进到书房内。

此时距离黄昏还有些时候,天色明亮,谢迁眼前书房整齐,心里多了几分温馨,离家半年多时间,回来后一切如旧。

“无论朝廷发生了多少事,家里还是如以前一样……却不知君儿那丫头怎么样了。”

不知不觉谢迁想到了谢恒奴,毕竟血浓于水,在这种感性的时候,他关心起这个被他嫁入沈家,觉得有所亏待的孙女。主要是因为谢迁对沈溪有一种抵触情绪,明明是一家人,却无法完全像家人那般其乐融融,这让他心里十分不舒服,觉得孙女在沈家肯定过得不会好。

“介夫,老夫不在京城这段日子,你做得很好,朝廷事务你打理得井井有条,你……还有叔厚都是劳苦功高。”谢迁先是称赞了一下杨廷和,算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对方做事能力的肯定。

杨廷和行礼,心里并没有觉得多荣幸,其实自从谢迁回京一直到当下,他心情都有些失落,感觉自己面对朝事的无助。

杨廷和从怀里拿出厚厚一叠书稿,道:“谢阁老,此乃各部这几月来所有批阅奏疏的票拟底稿,至于对应奏疏太多,无法一一呈现,有要紧的已整理下来,明日便可送过来。”

谢迁点了点头:“很好,你想的很周到,值得表扬。”

谢迁越是客气,越让杨廷和觉得别扭,他宁可让谢迁骂自己一顿,这样才会觉得自己在朝中做的事情能掀起一抹波澜。

不然的话,他感觉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谢迁根本不是在肯定他的作为,更好像是在敷衍。

杨廷和道:“之前太后娘娘召见叔厚跟在下,说及陛下安危,也是由我二人提出派兵前去护驾,随后太后娘娘调遣户部尚书杨应宁以及保国公前往。”

谢迁再度点头:“这件事老夫已知晓,在这个问题上,你做得很好,安排也很妥当。”

杨廷和苦笑不已,心想:“难道你就不能说点建设性的东西?一直敷衍称赞我算什么意思?”

杨廷和道:“目前得到的情况,陛下已动身回京,估摸十天左右便能抵达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