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八章 铲除异己?(第2/3页)

沈溪道:“陛下,万事开头难,如果想一步吃成大胖子,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张苑在旁提出质疑:“沈尚书,您这话就不对了,之前您提出,要让陛下建立后方指挥所,但如今这指挥所只有主帅,没有合格的谋臣,如何能为前线将士提供正确的谋略,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朱厚照听到这话,没提出反对意见,显然他也觉得自己可能被沈溪诓骗。

沈溪打量张苑一眼,正色道:“陛下组建的军事指挥所,除了陛下和微臣外,还有王将军这样经历过前线实战的将领,也有英国公等老而弥坚的老帅,还有寿宁侯这样年富力强带领京营多年的勋贵,更有今后从士子中精心选拔的军事学堂学生,怎能算不周全呢?”

朱厚照问道:“那今天的讨论,便不能进行下去吗?”

沈溪道:“若陛下暂时不想听学生的意见,那臣就找一些有资历的人来,为陛下出谋划策。”

“哦!?”朱厚照很迷惑,“沈先生说的是谁,英国公?还是国舅?又或者是别的勋贵?”

沈溪摇头:“陛下暂时不必惊动那些高级将领,因为兵部自身就有合适的人才,从臣这个尚书往下,有侍郎、郎中、主事等若干官员,可将这些人请来,由陛下临场考核一下,便可知道其中是否有滥竽充数之人,由陛下对他们做出奖惩。”

朱厚照深深地吸了口气:“这倒是个好主意,兵部作为大明主管军事的衙门,里面应该有不少能人异士……朕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既然沈先生提出要考核,那就请沈先生安排吧!”

……

……

沈溪突然提出要考核兵部官员,朱厚照觉得很不错,一方面可以在臣子面前耍威风,另一方面则可试试兵部中人是否有真本事。

张苑和钱宁却多少明白沈溪的用意。

很显然,沈溪想借此番考核,对兵部有司人员进行一番整顿,或者说——沈溪趁着刘瑾不在朝的机会,开始清除异己。

刘瑾为防备沈溪坐大,在兵部安插不少眼线,收买了不少官员,如此一来沈溪有什么动向,或者是兵部发生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传到刘瑾耳中,这也是刘瑾监控沈溪的一种方式。

现在刘瑾被发配到宣府领兵,沈溪要掌控局面,自然得先从清除异己上入手。

张苑和钱宁都在想:“还是沈之厚手段高明,把陛下带到军事学堂,四两拨千斤的一招,便可在兵部形成一言堂。”

沈溪不动声色,让人去把兵部能排得上号的人一起叫来。

兵部侍郎熊绣和何鉴不明白沈溪为何要搞出如此大的阵仗,等沈溪来到学堂门前等候时,熊绣道:“沈尚书,您带陛下到这地方来也就罢了,但若说将整个兵部同僚都调到这里研讨军机,怕不那么合适吧?”

连张苑和钱宁都能想到沈溪可能是要排除异己,熊绣和何鉴作为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老臣,自然能理解到这一层。

沈溪道:“此乃陛下所发御旨,吾等只管遵命行事便可,至于面圣后如何,本官会酌情处置,两位侍郎请一起到里面面圣,参与到对前线战略的议论中。”

熊绣和何鉴对视一眼。

尽管二人心怀疑虑,但只能跟沈溪一起到军事学堂内专门用于兵棋推演的大会议室面圣,围绕着硕大的沙盘研讨宣府一线用兵事宜。

……

……

半个多时辰过去,朱厚照实在困顿不堪,在座位上打起了瞌睡。

好不容易听沈溪介绍说人员已到齐,朱厚照睁开惺忪的眼睛,环视一圈,问道:“沈先生,现在就要开始讨论吗?哎呀,人还真不少呢。”

朱厚照从当上皇帝开始,只去过兵部一次,还是在兵部外见到沈溪就离开,根本没进过衙门,从未有过一次性召齐兵部所有官员问事的先例。

其余六部情况也无例外,朱厚照登基后对朝事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这次召见大臣,也是沈溪找机会促成,甚至不是出自朱厚照的本意。

兵部各级官员足足来了六七十号人,加上军事学堂的三十多名学生,大会议室内外密密麻麻都是人。

沈溪做了开场白:“陛下派遣兵部郎中王守仁,以及司礼监刘公公往宣府,目的是抵御鞑靼犯境,今日陛下召诸位来此,是想询问诸位对当前战事的看法……请各抒己见,若是谁所提方略被采纳,定有嘉奖。诸位可畅所欲言。”

沈溪说完后,大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朝堂议事本是高官的权力,中下层官员别说是参与朝政,就算入皇宫面圣都要赶着三节两寿,而且不是每年都有机会,至于那些七八品甚至更往下的小官,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皇帝。

第一次面圣就要说及宣府战事,事前没有任何准备,对于宣府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也不是很了解,没人敢出来随便搭话。

朱厚照问道:“诸位卿家,怎么了?你们是怕朕,觉得朕不好说话,才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这会儿朱厚照坐在沙盘正北方的主持台上,他所在的地方居高临下,可以看到沙盘上所有地形地貌,甚至连上面竖着的小旗子上的字也一清二楚。

在场官员战战兢兢,谁都不敢胡乱说话,儒家的中庸思想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担心枪打出林鸟。

等了半天,没人出来说话,朱厚照对沈溪道:“沈卿家,看来兵部没人愿意当朕的幕僚啊。”

沈溪笑道:“或许是诸位同僚不知该怎么说,那就由本官起个头吧。”

在场并非所有人都不想说话,很多“后起之秀”,甚至包括弘治十八年的观政进士,他们刚到兵部不久,就等着外放,这会儿突然有机会面圣,自然想好好表现一番,但奈何对宣府的事情了解不多,只能默不作声。

沈溪指着沙盘上的标志:“鞑靼犯境,原因很简单,就是之前我朝跟达延汗部左翼人马交锋,大获全胜……”

明明是小胜,却被沈溪说成大胜,主要是保全朱厚照的面子。

见大家盯着沙盘作思考状,沈溪再道:“鞑靼兵马,将会从宣府北面那些堡垒和城塞发动攻击,主要攻击方位不详,但以鞑靼人侵凌我朝边疆的特点,三五日内宣府必然会告急!”

熊绣道:“沈尚书,这鞑靼兵马即便来势汹汹,断不至于短时间内便攻破外长城一线所有边塞,威胁宣府的安全吧?”

沈溪打量熊绣,道:“熊侍郎对宣府近况可有所知?”

熊绣缄口不言,因为他发现自己对居庸关外的事情一头雾水。

这时代交通落后,消息传递存在很大问题,跟后世到处都是公路、铁路不同,在大明中叶,即便是京畿之地,也仍旧处于半原始状态,京城周边开发的土地不到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