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榨干(第2/2页)

李九宝躺在床上,只在魏采薇刚刚进来行礼的时候说了句“免礼平身”,就再也没言语,虚弱的她连说话都费劲,一切都是陈经纪代为传话。

魏采薇看了李九宝的舌苔,也瞧不出有什么不对,遂要陈经纪把产后半年来所有的药方、食物、点心、水果、甚至喝了什么茶,一切入口的东西都拿过来给她瞧。

幸好陈经纪照顾的极为细心,都留有存档,魏采薇要李九宝先歇息,她移步偏殿,去看堆积如山的药方和食谱,当天没有出宫,一直半夜才歇息,次日又早早的起来看。

魏采薇渐渐发现了一些端倪。李九宝产后恶露不尽,量大的时候,每天替换扔掉的陈妈妈(今卫生巾)要扔掉两箩筐,流了三个月,别说一个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女子,就是一个强壮的男子,连续失血三个月也要虚脱了。

给李九宝开的药方没有问题,都是温补止血的,但吃进去的食物就有有点意思了。

食物有以形补形之说,什么东西虚就补什么,李九宝的日常饮食里,哈士蟆油(雌性林蛙的输卵管)、紫河车(人类的胎盘)几乎天天都有。后来李九宝胃口不好,就添了什么猪肚(就是猪的胃)牛肚等等,全是大补特补之物。

这些食物,尤其是哈士蟆油和紫河车魏采薇一直不相信能有大用,但是因其十分难得,就成了珍贵的补品。至于猪肚等等大荤之物,的确有进补之用,可是李九宝身体太虚了,不仅克化不动,还伤了脾胃,李九宝的胃口越来越差,到了现在每顿只强行咽下一两口的地步。

而御膳房每日往承乾宫里的东西依然是哈士蟆油、紫河车、猪肚羊肚之类的以形补形、荤腥油腻之物,看起来一顿饭所耗费的银两是皇上皇后的数倍之多,是宫里饮食最精细的人,谁都挑不住毛病来,其实是李九宝的催命符。

找到了患结所在,魏采薇对陈经纪说道:“你去御膳房挑几个可以信任的人,在承乾宫开个小灶,贵妃娘娘入口的东西,除了汤药,一应吃食点心零嘴都自己做,我给娘娘开了食谱,都是最简单的吃食,要小灶照着做。”

陈经纪脸色大变,低声道:“有人要害娘娘?在吃食里动手脚?”

魏采薇摇摇头,“东西都是好的,只是吃的太好并不是好事,人吃五谷,娘娘缺乏水谷之资。那些油腻荤腥之物,尤其是紫河车,好了也别碰这种邪物。等我为娘娘调理好了脾胃再吃荤腥。”

以陈经纪如今的人脉关系,做到这些并不难,当天就安排上了。

魏采薇按照李九宝的身体状况,亲自配置了消积导滞的阿魏丸,用山楂、连翘、半夏、麦芽、把阿魏捣成糊状,用醋蒸之,做成丸子,并附以二陈汤、四物汤来调理身体,吃了两日,李九宝渐渐有了食欲,奇迹般吃了一碗加了肉沫和猪肝粥饭,晚上吃了鱼肉也不再反胃恶心了。

吃了饭,稍微歇一会,魏采薇就命宫人扶着虚弱的李九宝走动,只要不刮风下雨,她都要李九宝去承乾宫的小花园里晒一晒太阳,不要整天不见日光。

半个月后,李九宝一餐能吃半碗饭,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不需要人时时刻刻扶着了。

这期间魏采薇一直住在承乾宫,把修缮丁府一事交给了汪大夏。

汪大夏在锦衣卫衙门教了易容术,兴冲冲回家,却发现老婆又没了,又要和采薇两地分居。

这种日子何事是个头啊!汪大夏无奈,听老婆的话,每天去一趟大舅子的家里当监工。

承乾宫私自开小灶一事,轰动紫禁城,传到了陈皇后那里,陈皇后红着眼睛找隆庆帝,说道:

“……我一心照顾贵妃,宫里开销最大都是承乾宫,从不吝啬银钱,却不晓得贵妃是何意,把御膳房的食盒拒之门外,开起了小灶,且不说烟熏火燎的伤身子,生明火太危险了,昔日尚太妃和先帝在床帐玩烟火,把毓德宫烧成了废墟,前车之鉴,不可掉以轻心,我都是为了贵妃好。”

前面还好,隆庆帝觉得无所谓,李贵妃为他生了五个健康的孩子,宫里这么多嫔妃,他每晚辛苦耕地播种,至今颗粒无收,他还期盼着李贵妃养好身体,他再去播下龙种呢。

别说开小灶了,就是把御膳房搬到承乾宫,隆庆帝也没意见。

但是陈皇后在后面提到嘉靖帝和宠妃在床上玩烟花把毓德宫给点了,戳中隆庆帝的死穴——所有嘉靖帝做过的事情,他都讨厌。

隆庆帝正要开口要陈皇后取缔危险的小灶,太监冯保急匆匆来报,“皇上,贵妃娘娘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