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五十三章 阴山万古雪,瀚海百重冰(第2/3页)

幽州已破,城中自有细作,飞羽传报,将北平王战死消息报入云中金城,军民向南痛哭,满城皆白,其时长孙道生、张黎,八部诸将俱已出征诸胡,城中唯禁军六十万,武将唯斛律明月、高长恭数人而已,朝堂之上,空虚无人,只有司徒崔浩等一干文臣于驾前侍候,赫连太后左右顾盼,不由得哭将起来:“阿母!我大魏立国四百年,今将灭亡,如之奈何?不若更向东北而退,返归北海故地。”拓跋宏年纪虽小,倒有胆气,朗声道:“大鲜卑山龙兴圣地,祖宗神灵,俱在此地,如何可弃之不顾?母后,唐军若至,我等唯有死战,战若不胜,有死而已。”赫连氏流泪不语,窦太后突然站起身来,拂袖而退,赫连太后道:“太皇太后是唐主生母,就是城陷,与她无涉,她如今必是舍我母子而去了。”拓跋宏道:“母后何出此言!我大魏对祖母恩深义重,祖母岂有他意?”话说如此说,心中也自忐忑。

无何羽林报来,太皇太后陛下单人独骑,出城而去,不知去了何方。赫连太后道:“我说如何?她见我大魏将亡,不可依恃,此去必是投唐主而去,依旧安享尊荣。”拓跋宏忽然大怒尖声道:“胡说!”年纪虽小,竟凛然有了帝王之威,赫连太后倒吃了一惊,又哭将起来,拓跋宏下座跪而致歉:“臣无礼,请母后恕罪。”赫连太后抬起泪眼,将拓跋宏抱入怀中,越发大哭起来:“官家,我无子息,只有倚靠官家,官家不可坐以待毙,我等不如出城北去。”

崔浩忽然出班启奏道:“太后、陛下,勿须如此,料太皇太后此去,不久便可回还。”赫连太后道:“崔司徒,你足智多谋,先帝对你言听计从,你所言想必有几分道理。”拓跋宏道:“我们且安坐等待。”

且说窦太后出了云中金城东门,快马加鞭,驰于山道之上,约有一个时辰,早望见静轮宫层台壮丽,风轮八表,露盘璀璨,青幡招展,巍巍然仙家气象,超出世外。

太后下了马,至宫门之前,双膝跪下,那宫中寂寂无声,便如没有人一般,太后也不言语,只跪在门首,伏地不起。

静轮宫中,龙汉殿上,丘处机与马钰对坐蒲团,静然无言。

静轮宫前,太后独跪,直跪得玉兔西坠,金乌东升,门内脚步声响,道童将大门推开,丘处机道髻青袍,悠悠然步出宫门,见了太后,讶道:“呀!太皇太后陛下,你怎么跪在此处?折杀处机也。快快请起。”太后不起,道:“国师不允老身所求,老身跪死宫门。”丘处机道:“太后贵为国母,有何事要求我这山野之人?贫道不敢承当,快快请起,但贫道能为之事,贫道无不答应。”窦太后道:“我知国师神通广大,前番沙竭罗自南北来,便是国师大法。如今先帝猝崩,诸胡兴乱,唐军北来,先帝事业,风雨飘摇,请国师再展大法,救我魏国一救,老身过去有得罪国师之处,还请国师大量包涵。”

丘处机听了,道:“身外之言,于贫道犹如烟云,贫道不曾介怀。只是贫道有一事不解,却要请教太后。”太后道:“国师垂询,老身知无不言。”丘处机道:“先帝虽亲,终究不过是太后养子,并无太后血脉。唐皇倒是太后亲生之子,贫道听得传言,唐主此来,乃欲直捣云中,迎还太后,大魏存与不存,与太后一身之荣辱祸福,并无关联,太后为何如此用心?”窦太后道:“二郎虽是我子,所为令我寒心;佛狸儿虽非我出,侍我更甚生母。佛狸儿大志未成,撒手西归,老身怎忍见佛狸儿一生心血,尽付东流,故此特来求国师相助。佛狸儿生前,对国师好生敬重,国师想必不会坐视魏灭而袖手罢?”

丘处机道:“贫道知之矣,太后请起。只是贫道德薄才鲜,如今唐皇倾国南来,军中亦不乏异能之士,贫道亦不知能否抵挡。”窦太后道:“国师既已答应,不论成与不成,老身衷心感德。”丘处机道:“贫道应允太后,前去一试,贫道先送太后回宫。”窦太后站起身来,丘处机将长袖一拂,万道青气漫卷而出,托住太后身躯,飘飘荡荡,起在空中,无移时已到魏宫太华殿上。

宫中怯薛歹见了,惊道:“是太皇太后回来了!”丘处机将袍袖一卷,窦太后轻轻落于阶前,只听得空中朗朗长笑:“太后、陛下,贫道去也。”道人足踏虚空,从容迈步,须臾出了众人视线。

百官与拓跋宏、赫连太后又喜又惊,下殿来接住窦太后:“阿母,却到哪里去了,儿等一夜无寐。”窦太后将前情说了一遍,拓跋宏道:“丘真人果有如此神通,可敌数百万大军?”窦太后点了点头,又道:“若是不敌,想是我大魏气运尽了。”众人默默无语。

且说李世民将大军在幽州城北,休养数日,吹动胡笳,拔营缓缓北行,依燕山山势,迤逦而行。众军之左,伤心海浪花徐卷,幽咽有声。

铁甲锵然,马鸣旗飘,大军北行,遥遥看见群山之间,轩辕台青苍如削,高高耸立,李世民在马上祝曰:“轩辕圣主,制度衣裳,礼乐冠冕,日中为市,乃上古圣君。此去伐魏,若尽破诸胡,迎还太后,朕必以太牢之礼,祭拜于圣帝台前。”长孙无忌听了此言,忽然高声喊道:“直捣云中,迎还太后!”五百万唐军齐声高呼:“直捣云中,迎还太后!直捣云中,迎还太后!”群山响应,直传出数千里之远。

正行之际,猛抬头见前面一座孤峰,峰前有一通石碣,数十丈高下,七八丈宽阔,石碣上如天工神笔,泼血也似三个鲜红古篆:绝龙岭。李世民见了,心上微微吃了一惊,长孙无忌道:“此处乃绝龙岭,昔者商周迭代,闻太师伐周,即葬身此处。”李世民听了,心中不喜,吩咐:“教众军急行,过了绝龙岭,再寻地扎营休息。”长孙无忌传下敕令,众军果然加速,猛然间风自北来,气温骤降,满天上彤云急速堆叠,霎时间不见了日光天色,雪花片片,大如羽毛,飘飘而落,马毛气蒸,三军在马上,牙齿格格而战,长孙无忌忙安排辎重营,分发御寒衣物,李世民与近卫突前而行,看那雪时,真是好大,正是那:

百万貔貅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

桑乾沙土初飞雪,未到幽州一丈深。

茫茫一白,随风乱舞,霎时间不见了天地山川,皇帝在马上执鞭吟诗曰: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再看时,连伤心海也冻住了,周围五千里,层冰嵯峨,寒气滚涌,长孙无忌与诸将上前以铁锤击打,只打得几个白印,那冰更不见碎裂,李世民皱眉道:“北地天气,却是如此古怪的么?这海水何以封冻得如此之快?或者大军可履冰而过,不必再行此崎岖山道?”隔着几匹马儿,那飞剑少女颜色如冰雪,忽然道:“这雪来得古怪,这冰也来得古怪,非是天时,乃是人为。”“人为?”李世民道,“何人能有此大法力也?”少女道:“世间自有大法之人,倒海移山,反覆天地,毫不足难,陛下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