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四章 灵根孕育源流出(第3/3页)

噫!先前那几个小猴大猴都觉奇怪,我们都碰不得,怎么大王浑然无事?只见其余群猴都回头看他们,都道:“你们几个却好会装乔扯谎,如何大王进去便没事?”都跟着猴王往里面去了,也都没有事情。

奇怪了,怎地现在就没事?那几个小猴大猴跟在后面,走到那石室前,伸出一个指头尖儿去碰那门户,全不见丝毫异状。几个猴子心中疑惑,跟着群猴一起,进了石室。

众猴进得洞内,四处探看,见里面约莫百余丈宽阔,北面一处石台上摆了一个蒲团,显已年代久远,拿起来看时,却不见有腐坏痕迹,也不知是何材料制成。

石台边上,有一方青岩,岩上长了一根碧绿的藤条儿,藤条上结了一个淡绿的葫芦儿,七寸长短,嫩嫩的似乎能掐出水儿来,众猴不由伸手去摸。只见绿光暴涨,猴影连闪,周围十丈十余丈内数十群猴都往后飞跌出去,痛呼声响成一片。

金光一道,猴王纵身跳来,“什么事?”众猴都指着那葫芦儿,猴王探掌便抓那葫芦,却又奇怪,众猴稍一碰触,即被绿光弹出,猴王伸手捞住,那葫芦静悄悄的,一身绿光时明时暗,倒仿佛通灵的一般。

大王果然是大王,天生神异,非我辈能及也。一众猴儿见了这幕情景,惊讶之余,对美猴王更是加倍敬畏了。

猴王握着那葫芦儿,只觉手心忽凉忽热,微微震颤,猴王闭上眼睛,目中不知何时滑下两行清泪。

“大王,大王,你怎么哭了?”众猴跳舞大叫,猴王吃了一惊,睁开眼来,方才脑海中无数景象蓦然搅乱模糊,像夏夜的梦境一般散去无踪,猴王怔怔而立,伸出毛茸茸的手掌,浑不知自己为何落泪,又伸手扯了扯那葫芦,想要摘将下来,那葫芦却仿佛生了根似的,半分儿也撼不动。

“大王,大王,这边石壁上有字!”又有一群猴子在石室东厢大叫。众猴拥着猴王,走上前看时,可不是,那边青苔石壁之上,一片朱砂篆字,疏疏密密,怕不有几百几千字。

猴王命众猴抹去青苔,仔细辨认:“……太上大道玉晨君……散化五形变万神……琴心三叠……亦以却老……”那些字儿,自己似乎认得,又似乎不认得,似乎极为熟悉,却又极为陌生,石猴出神观看,众猴儿都看,却哪里认识?只是干瞪眼罢了。唯有一个通臂老猿猴,年岁最长,在山中吞吐烟霞,有些道行,昔年也曾去过人间,有几分见识。看了一会,忽然高声叫道:“大王,这个似乎是长生之妙道,却不知何人刻在此处也。”猴王喜道:“老叔,你认得这些字儿?什么叫做长生之道?”通臂猿猴摇头道:“老猴昔年游历人间,也曾偶尔学得几个字儿,这壁上的字,我却大半都不认识。不过这长生之道,我早年曾经听人说起,知道一些词儿,瞧着仿佛与石壁上的这些字儿有几分相似。”猴王道:“老叔果然是有见地的,就请详细解说,解说。”通臂猿猴道:“老猴不才,却卖弄了。”猴王道:“不妨不妨,老叔请讲。”通臂猿猴清了清嗓子,说道:“大王,你可知道,自开天地以来,世间生灵万类,无以数计,莫不有死。其寿长者,譬如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其寿短者,譬如水面蜉蝣,存亡不过旦暮之间。然而无论寿长寿短,既有其生,便有其死,大限到时,自然气血衰败,身体朽坏,便即死去,重入轮回,如此循环生灭不已,此乃宇宙大化迁流之理,如我们猿猴一类,虽然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寿享数百年,死期一至,冥王拘押,不免身亡,诚可忧虑。”众猴听了,也不以为意,心想我等山中禽兽,生生死死,事属平常,且逍遥过活数百年,死便死了,又有什么可忧?

猴王听了,却大受震动,说道:“老叔,这长生之道,想必就是讲的跳出轮回,长生久视之法了。”通臂猿猴道:“正是,如今蠃鳞毛羽昆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冥王老子所管。”猴王道:“是哪三等人?”通臂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习得长生历劫之法,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据你说来,这石壁上刻的就是长生之道,依法行去,便可得长生久存?”通臂猿猴道:“这个老猴也不敢断言,只因我们都认不全这些字句,也不知其中奥妙,自然不知是否果有效验。”猴王听了,自己思索:“哪里寻个老师教授才好?”众猴都想,有几个小猴笑道:“大王,这个容易,我们山下,也常有人间船只经过,有时遇到风浪,也便在崖前歇宿,我想那些船上,必有识字之人。”众猴听了,都哄然道:“果然,果然,不说时倒忘记了,大王,自今我们分拨去山下守候,遇有船过时,便劫他几个人上来,教大王识字,不就好了。”猴王听了,心中欢喜,道:“如此可选数十名强壮的当值守候,遇有识字的书生,便请他上山来。”众猴十分踊跃,从中便有数十名身强力壮的大猿自告奋勇,跳将出来,果然便去海边等候过往船只。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