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守正(下)(第2/3页)

如今回头看,仓颉在侯冈十几岁时就将他带到了巴原,可能也是不欲让他小小年纪就卷入世间的权势争斗,让他在巴原去经历世事、逐渐成长,同时也避开了中华之地的天子嗣位之争,否则总会有人去拉拢他的。

“侯冈”也是个氏号,还是一支部族的称号。侯冈是这个部族名义上被册封的君首,以此为名,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名字就代表了身份。

丹朱听说卢张并没有搞定册封巴君的事,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失望,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派卢张乘云辇去册封巴君,本是重华的建议。若能成功则是丹朱的运气;若不能当场搞定,率先接触巴原、将情况带回中华,同样也是丹朱的功劳,反正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其实当时就算没有侯冈这个明白人在场,也没有瑶姬和玄源给巴君撑腰,卢张也是搞不定的,巴君少务岂是个糊涂人。巴君礼待卢张,也表示了愿意商谈接受天子册封之事,虽然事情没有达到最佳的预期,但卢张也不虚此行了。

接下来丹朱又询问了侯冈所了解的九黎各部情况。侯冈同样也没什么隐瞒,将他所知的、能说的基本都介绍了一遍。

人和人之间是有亲疏远近的,与丹朱相比,侯冈当然与虎娃的关系更近,所以他并没有道破虎娃等人的身份;但与九黎诸部相比,侯冈显然与来自中华之地的丹朱关系更近,犯不着为九黎诸部掩饰什么内情。

侯冈掌握的很多情况,恰恰是丹朱先前所不知或者需要更近一步了解的。重华虽安排了很多眼线,但毕竟没有像侯冈这样亲自深入到九黎村寨的生活中去。丹朱再一次对侯冈表示了感谢。

众人交谈中,伯羿突然以仙家神念单独问侯冈道:“仓颉先生近况如何,他如今的修为又到了什么地步,是否已求证天帝成就?我曾在太昊天帝的昆仑仙界中与他相见,返回人间后便再无消息。”

这句话丹朱与重华听不见,但虎娃却听见了,其中透露的信息太令人震憾了,甚至颠覆了自古以来凡人对于仙家的认知。

仓颉绝非驻留人间未曾飞升的仙家,他早就去过了帝乡神土。不仅是他,伯羿也曾去过,两人还在太昊开辟的帝乡神土中见过面。而自古传说,仙家踏过登天之径、飞升帝乡神土永享长生,便是一去不回。

还有一种传说,将仙人一去不回,与颛顼绝天地通联系在一起,认为仙人因此才回不来了。可仓颉与伯羿,又在人间出现了,如此说来,他们都是天上“下界”的仙人。

已飞升成仙之后,如何才能返回人间呢?或者说那么多仙家办不到,为何仓颉与伯羿就做到了?虎娃心中已隐约有了答案,关键应该就在于突破九境之后的选择,是立时飞升帝乡神土,还是留在世上继续修行、直至迎来天地大劫?

伯羿所提到的情况,应是少有人知的隐秘,至少中华之地绝大部分民众,都不清楚伯羿其实早已飞升帝乡神土,却又下界回到了人间。

侯冈也完全愣住了,怔了片刻才以神念答道:“师尊并没有告诉我这些,只是在我少年时便将我带到巴原修行。待我突破六境修为后,才得到了他留下的神念心印,至于他如今的清楚,我亦不清楚。”

很显然,侯冈原先也不清楚这回事,在他突破大成修为后,解读了仓颉留下的神念心印后,只是朦胧有所感悟,如今倒是突然被伯羿点破了,不禁也是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伯羿见侯冈也不知情,便不再暗中追问。丹朱又开口道:“侯冈大人,你既了解九黎诸部的情况,还去过各地村寨。如今我奉天子命南巡,正要招抚九黎诸部订立盟约,他们却提出了诸多要求。该如何应对,我也想向您请教。”

神念中介绍了他南巡九黎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几乎是毫无保留。侯冈暗叹了一口气,开口道:“天使大人又何必问我?师尊曾有教,若世事纷杂、真相难明,看不穿诸多阴谋算计,也不必去勉强琢磨。行事唯问己心,守正而已。”

侯冈并没有直接回答丹朱的话,只是解释了一种态度,便是“守正”。九黎诸部必然有求于丹朱,所以愿意订立盟约;但另一方面,他们必然也有自己的阴谋算计,想利用丹朱甚至留有什么埋伏。

世上每个人都是怎么想的,又暗地里打着什么鬼主意,假如一个个去琢磨,不累死自己才怪!面对这种情况时,人们首先要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每个人都有应该坚守的原则和立场,假如内心清晰,遇到什么情况便知道怎样去处置。

侯冈虽没有直接回答,但也等于给出了答案。丹朱既然代表天子巡视九黎各部,也想与之结盟,那就应该给九黎诸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他们斩杀妖邪,从而换取订立盟约的承诺。

而另一方面,像帮助山黎部攻打飞黎部的要求,就是不可能答应的。飞黎部并没有什么非分举动,丹朱代表中华天子,其身份和职责是为各部调解争端、建立威望,而不是主动去挑起内乱、有损中华天子美誉。

其实侯冈的处境也很微妙,丹朱既然开口问了,他也不能不给一个正确的建议。但另一方面,如果他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而丹朱也照着做了,就等于他也参与了帮助丹朱收服九黎之事。这在中华各部看来,可能会被理解为侯冈与丹朱结盟,至少是表达了与丹朱的亲善之意。

丹朱借助这样的场合,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向侯冈求教,明显就是在招揽,也是在显示亲近。

侯冈本人并不想在天子嗣位之争中有所偏向,如果一定要推举谁,那肯定也是推举最合适的,而不是与自己最亲近的。

但是从部族的角度,所谓最合适的,通常就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而对自己最有利的,往往也就是与自己关系最亲近的,古往今来许多事莫不如此。侯冈虽出身高阳帝一支,但他毕竟不认识崇伯鲧,如今却先遇到了丹朱。对丹朱来说,这就是一个缔结亲近关系的好机会。

在场的重华大人,同样也是高阳帝颛顼的后人。他能得到推举和任命,如今又受到丹朱的重用,也许就是帝尧或丹朱刻意要挑选与栽培这样一个人,以分化支持崇伯鲧的派系势力。而重华出身低微,仰杖帝尧的器重立足朝堂,又不可能真正取代崇伯鲧。

侯冈对这些事看得很淡,同样也看得很透,所以回答的很有分寸也很得体。丹朱又问重华道:“五部大巫公就在帐外,接下来我就要召见他们,定盟之事交给你来处理,你想怎么办?”

重华躬身道:“侯冈大人说得很对,行事守正而已。以您的身份、地位,没必要琢磨别的。我们就直接告诉飞黎部的大巫公,山黎部曾提出了那种要求,让他们自己当面说清楚彼此有何争执。再由您来当场调解,并问他们是否信服,这才是天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