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第一人(第2/2页)

这一次,萧芸之所以决定返回海内大陆团聚的原因,其实也是她知道,一个月后,常年奔波于外的儿子也会在那时返回海内大陆。

宁府家主大殿,书房内。

“呵,不到二十岁的宗者……”

桌案后方,穿着一身墨绿色锦袍的宁常德贴靠在桌椅上,一手摸着下巴,一手拿着一封书折,浓眉下的深邃双目中神色变幻不停,那浅显着几条皱纹的眼角,也是时而抽搐抖动着。

宁常德手中拿的书折,乃是五个月前,负责大千传音塔的长老呈递至宁家的,里面说的便是樊国立储君之事。

由于刚接手中州大陆不久,很多事务都需处理,五个月前,宁常德也暗中离开了天之城去了一趟中州大陆,因此,对于前些日子在天之城一些好事者们口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樊国立储君之事,他直到今日才刚刚知晓。

对于龙辰公开的身份,宁常德倒是一点也不意外,早在古界开启之前,萧破天就已经坦言了龙辰是其后人,至于龙辰被命为樊国储君,这却是也他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宁常德却是着实没有想过,龙辰的实力会提升得如此之快,如今竟是已跨入了宗级行列!

宁常德清楚的记得,两年前,龙辰还只是一名中阶尊者而已,哪怕是因三系玄者的特殊身份,成为了天之城六大家年轻一辈玄者之中的无比瞩目的新秀,可也仅仅只是一名新秀而已。

尤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的视线并未在龙辰身上停留太久。

三系玄者固然稀有,但历来都是弊大于利,因为,越过了中阶尊者这一阶段之后,往后再提升,所需的玄气量便是以万来计算!而若想达到高阶尊级禁典反噬的标准,一名三系玄者,需得拥有比单系玄者多出一万六千重的玄气量!

这也意味着,当龙辰将玄气量提升至能满足高阶尊级禁典反噬的标准之时,别的玄者,已经能够进行第一次破脉通玄向宗级迈进了,更别说,在禁典反噬时,还需面临比普通玄者更艰难数倍的考验。

所以,在人们看来,当时获得玄斗大会头名的龙辰,也就只是一个昙花一现般的存在,先不说往后能不能平安度过高阶尊级禁典反噬,单单只是要将玄气量提升至单系八千重的标准,估计,至少也要十年以上。

至于何时步入宗级,又能不能步入,人们根本想都没去想,毕竟这将是几十年后的事情,没有谁有兴趣去关注。

可现今,满打满算都还不到三年,这个已经被人们选择性的遗忘,完全不看好的年轻人,不仅完成了高阶尊级的禁典反噬,更是完成了破脉通玄,跨入了宗级行列!

若不是信折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宁常德甚至想揉揉眼睛,看看自己是不是眼睛花了。

“回来了?”

就在宁常德盯着手中书折有些走神之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声音并不大,可入耳之后,竟是如钟鼓齐鸣,震得他体内脉络激荡了一下,血气上涌,好似澎湖灌顶一般。

“尊祖?!”

宁常德自是晓得谁来了,急忙站起身,毕恭毕敬的朝不知何时进来的老者行了一个礼。

来人,正是宁家大守备,宁忠陵。

穿着一身灰色长袍,系着大辫子,身材有些略胖的宁忠陵走到书桌前,扫了一眼宁常德手中拿着的书折,很直接的问了一句道:“对于这个龙辰,你如何看?”

宁常德愣了一下,旋即便回道:“古往今来,天之城领域三十龄以内的年轻玄者之中,第一人!”

“第一人?实不为过。”

宁忠陵微微点了点头,淡淡回道,算是比较认可宁常德的说法,接着,白眉下的双目微微一眯,盯着宁常德,道:“老夫此番过来,只是想提醒你一下,那孩子即是有着我们宁家外部成员的身份,那么,他便是我们宁家之人,你,切莫生出嫉才之心。”

说到后面,宁忠陵的语气也变得凌厉了起来,而微微躬身低着头的宁常德,不禁抖了一下。

方才,在得知龙辰已经拥有宗级实力时,宁常德心中,确确实实有过那么一丝嫉妒之意,甚至想过,要不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当然,这个念头很快便消失了,毕竟,龙辰曾助宁家夺得中州大陆,有功于宁家,而且,他也一直非常欣赏龙辰,并几度都想认其为义子。

如今被宁忠陵一语道出了刚才的恶念,宁常德也本能的惊了一下,手心里冒出些许汗来,而他也不可能开口辩解自己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只能低着头听询尊祖接下来的话。

“我们宁家,消沉的时间有些太长了,天之城领域,安宁的日子也太久了。”

宁忠陵语气有些感慨的莫名叹道,旋即往桌上留下一张书折,随后,轻轻甩了甩衣袖,背影竟是有些佝偻的走向了书房门外,同时道了一句:“想办法,不着痕迹的多派一些长老去海内大陆,同时,你也把精力着重放在两阁三殿和蔺家之争上面,另外,你那孙女也长大了,下个月,让她随萧芸和龙灵母女去海内大陆吧,争取让我们宁家和两阁三殿能够多一门姻亲……”

宁常德有些木然的听着宁忠陵的话,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直到宁忠陵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廊道尽头,他才微微抬起头,神情凝重万分。

因为,宁常德很清楚,尊祖刚才那一番话,绝对不仅仅只是因为龙辰跨入宗级行列,而是,天之城领域,极有可能再度引来一场大变动!

宁常德转过头,将目光锁在了尊祖留下的书折上,深吸了一口气,才将其拾起,展开。

书折上,只有十二个字。

“六尾白狐,古界而来,入驻蔺家。”

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