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三章 五行箭气(第2/3页)

战传说心头不由一阵焦躁。

在他看来,灵使之子假冒的是他,晏聪要揭穿灵使之子的真面目,就等于助他一臂之力,如果晏聪因此而有所不测,他将无比愧疚。

但晏聪已离开了六道门,与六道门的恩怨决定晏聪不可能再与六道门有什么联系,而晏家只剩下晏聪一人,战传说不知该怎样才能得知晏聪现在身处何处。

忽地,战传说想到了灵使。

“不错,灵使是惟一一条可以利用的线索!”

此念甫起,战传说不及细想,拾起摇光剑,向灵使消失的方向急追而去。

一口气追出三四里路,战传说如梦初醒般猛然止步。

“就算追上了灵使又如何?恐怕除了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外再无其他任何益处,绝不可能由灵使口中得知晏聪的情况!自己欲追踪灵使的举动实是一时急躁,糊涂可笑之极。”

战传说一下子泄了气,无力地在路旁的岩石上坐下,与灵使一战早把他的坐骑惊吓得不知去向了。此时因焦虑而淡忘的胸前伤痛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夕阳已经落山,不过天还未完全黑下来,这儿离八狼江颇有些距离了,再也听不到江水拍击堤岸之声,战传说的身后是密密的树林,冰凉的秋风从林中掠过,再吹到战传说的身上。他感到胸口伤痛似乎有无数极小的刀子在不停地切割着皮肉,虽然并非痛得不可忍受,但却让人片刻不得安宁。

林中不知名的鸟儿在长一声短一声、紧一声慢一声地鸣叫着,夜色一点一点地吞噬着越来越黯淡的光线,天地之间一片朦胧,让人感到整个世界都已不甚真切。

战传说静静地坐着,他想借此理一理自己纷乱的思绪。直到夜色完全包融了他的身影,而秋夜的凉意也悄然沁入心脾时,他的心中仍是一片茫然。

“看来,寻找晏聪的下落已是无望,但愿他无恙!”

虽然牵挂晏聪的安危,但眼下也只能将之暂搁一旁。

他记起了坐忘城,记起了赶赴“无言渡”时在途中的遭遇,顿时再也坐不住了,“腾”地站起身来。

虽已入夜,但以战传说如今的内力修为,其目力已远逾常人,此时仍能辨路。他再也不愿耽搁,认准了坐忘城所在的方向,匆匆上路。

此刻战传说所走的是由驰道通向稷下山庄方向的岔道,又走了半个多时辰后,他估计差不多要到与驰道交汇的地方了。

他的估计没有错,但就在他接近驰道时,忽然感到天色似乎比原先亮了些,不由有些疑惑,抬头望了望天空,却并无异常,但越往前走,这种感觉就越明显,直到最终猛地意识到是有火光从驰道方向射过来!明白这一点后,战传说暗暗吃惊,猜不透那边何以有这么亮的火光,竟将半边天空都照亮了不少!

怀着好奇的心情继续前进,渐渐地有马蹄声、车轮辘辘声、号令声传入他的耳中,在嘈杂声中透着雄浑气势。

战传说心头“咯噔”一声,一下子明白过来——一定是卜城的人马沿着驰道向坐忘城进发!

他没想到白天遭到剑帛人物语时,从物语口中听到的传闻到了晚上就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战传说脑海中不期然地浮现出与灵使一战中,在“三劫幻境”中所看到的情景。在“三劫幻境”中,坐忘城城内城外,皆是血流成河,死尸遍野……

战传说仿佛又闻到了弥漫于天地间的血腥气息,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忧虑。

他深知,虽然他曾看到的只是幻境,但眼下的事态发展下去,幻象就会变成残酷的现实,无论最终的胜负如何,双方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他默念道:“追根溯源,这一场战争是因我而起的,若是因为我而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命,那么我将是罪孽深重……不!我一定要设法避免这一场战争,哪怕为之付出性命!父亲为了乐土安宁,与千异决战于龙灵关,我是他的儿子,自应效仿父亲!”

此时战传说尚不知卜城开赴坐忘城的人马其实并无三万,而是一万余人。虽然他立志要使此战消弥,但想到数万人马长途奔袭,又岂会轻易更改?他不由有些不知所措了。

战传说悄然向驰道方向接近,过了一阵子,他已能透过林木看到驰道上有无数的火把向坐忘城方向快速地移动,犹如一条长长的火蛇,火光照出了前行的人马,照得铠甲与刀刃枪尖反射着与火焰相同的血色光芒。

卜城大军的进发竟是如此明目张胆,毫无隐密可言,他们似乎根本不担心夜间行军会遭到伏击,而一旦在夜间遭到伏击,其打击显然是致命的。

战传说隐于暗处,怀着复杂的心情,默默地看着驰道上前进的人马,良久良久,没有任何其它举动。

终于,战传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身子忽然如一片轻羽般飘然掠起,借着树干枝杈,无声无息地向驰道逼近。

正在前进的卜城人马忽然听到破空之声,紧接着有十几支火把几乎同时熄灭了,“火蛇”顿时被截成两段,中间出现约有十几丈的黑暗地带,因为一直有火把的亮光,火把突然熄灭后,众人一时无法适应,对黑暗的感知格外明显。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卜城人马大吃一惊,一片惊呼声后,紧接着便是刀剑出鞘声,战马惊嘶声,场面一片混乱,大军前进的步伐也一下子停住了。

正在这时,有一浑厚的声音高声呼道:“休得惊慌,快马营的兄弟早已把沿途的情形探明,途中绝不会有埋伏,这只是坐忘城派出的散兵游勇欲趁机作乱!”

此人的呼喊声颇有效果,加上熄灭的火把很快又重新点燃了,火光能给人以足够的勇气与胆量,加之事实上也的确没有袭击随之而来,慌乱渐渐地平息下来,很快队伍继续前行,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而这时战传说早已借机越过驰道,到达驰道的另一侧,并迅速攀越至一较高处,居高临下地望着下方驰道上的人马,心中十分感慨。

他想到卜城人马如此行军实是犯了兵家大忌,驰道南北两侧都是树林,南侧地势比驰道低,北侧则是高出驰道,而且有不少危岩峻峰,正是隐身伏击的绝好地势,若是以箭矢袭击,卜城人马燃起的火把正好把每一个目标都照得一清二楚,敌明我暗,又占有地利,定能花极小代价便予卜城人马以重创!

让战传说感慨的不是坐忘城错过了这样的良机,他相信即使殒惊天本人未想到这一点,其他人也会出此策略,但现在的事实是卜城人马无惊无险长驱直入。想必是殒惊天知其可为而不为,至于原因,战传说推测十有八九殒惊天是不欲与卜城自相残杀,使乐土平添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