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藉慈力干戈化香花 悯众生经典传东土(第4/6页)

..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长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传芳。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裁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穷尽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译布中华,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千焰,共拨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回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三藏回长安第二十年早春,译毕《大般若经》不久,于玉华寺溘然长逝。

据寺僧说法师寂灭时,曾闻天上一派仙乐,悠扬悦耳;又见半空祥云蔼霭,多时才散。一准是菩萨仙圣迎法师赴灵山成佛也!消息传出,长安城中无人不信。

1988.5—1993.8 草稿

1993.9—1994.9 稿

① 证义、缀文——为译主的高级助手,负责校勘译文辞义与文稿润色。

② 笔受、书手——为译场一般工作人员,负责记录译主口授的译文与誊清文稿。

1994.10—1995.9 二稿

1995.12—1996.3 三稿

后 记

八年前春天的一个清晨,窗外阳光明媚,丁香婆娑。我伏在书桌上写下《新西游记》的第一行字。时光流逝,转瞬八载过去。唐三藏终于到达他心中的灵山。我呢?

书稿写出后,有记者问我,是什么触发了我“突发奇想”,要重写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喜欢这部小说。上小学时就读过少年版的《西游记》,看得废寝忘食。成年后重读,感觉便不同了。我当然还是非常喜欢她;以至于愈喜欢,愈不能容忍她的缺点。小说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残酷,却又幻想“乐土明君”;歌颂孙大圣的反叛精神,又让他“知悔皈依”..

《西游记》思想性方面的“问题”,或可归之于原著者的“时代局限性”。

今人似不应苛求。但作品的最大不足还是在形象塑造上。在这方面,《西游记》与略先问世的《水浒传》相比,不能不说是相形见绌。华师大古典文学教研室郭豫适、简茂森教授指出: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但取经四众中,唐僧和沙和尚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就比较差。

唐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内容显得比较贫弱..沙和尚形象就显得更为苍白模糊、缺乏鲜明的个性。..看来,编述神奇生动的故事,吴承恩是很擅长的。但比起施耐庵、曹雪芹在同一部小说里塑造出成群的使人读了不能忘记的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西游记》在这方面就逊色了。①《西游记》还有一些明显谬误或败笔,如书中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为《多心经》,并派生出“多心和尚”的故事;如石猴拜师学艺、师父须菩提面目的不释不道;再如唐僧与八戒喝子母河水怀孕、师兄弟之间无聊地插科打诨等等。

谈一部古典名著的不足,并不是要否定她。而是为了丰富、完善她。吴承恩是在继承《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杂剧等丰富的民间文学基础上,创作出《西游记》的②。真善美战胜假丑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经艰难方取得真经,也是中国人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写不是“抛弃”,而是哲学上所谓的“扬弃”。这种隽永的题材是不应受时空限制的。中国文化是一条长川,莽莽苍苍从久远流来,她不拒涓流,方成江河。

《西游记》的最大特点是浪漫色彩浓郁。《新西游记》在保持神话色彩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写实,使诸佛菩萨、神魔鬼怪皆有“人性”。这也是《新西游记》的定位。

将神写作凡人,希腊神话恐怕要算是最好的例证:万神之王宙斯是个婚外恋专家;众神也“有父母,有子女,有家谱..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的身① 索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西游记·前言》。

② 据《中国文学史》第四卷,最晚自南宋起,便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 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并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在元代,取经故 事已经定型,有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的取经队伍。据(永 乐大典》与朝鲜《朴通事谚解》提供的资料证明,元末明初曾有一本类似平 话的《西游记》,“完全可以肯定,在吴承恩著《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的主 要内容已基本具备”,”重要情节甲已定型,力吴承恩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主 要的素材,打下了相当的基础”。

体,有痛苦,会受伤”①。最著名的公案发生在珀琉斯的婚宴上,三位女神为争题有“属于最美者”的金苹果,纷纷“贿赂”裁判特洛伊王子,最终导致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神人的七情六欲、生生死死,成就了不朽的《荷马史诗》。

中国的神灵呢?——他们高坐庙堂,不苟言笑。人们对其敬而远之。国人不像希腊人那样明确,”知道神是自己造出来的,他以自己编的神话为游戏”②。国人自己造了神,又反过来让神成为自己的精神枷锁。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利用这一点,自称“真龙天子”,让天下百姓服服帖帖、心悦诚服地接受压迫剥削。吴承恩应该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将神“人化”的勇敢的作家。《西游记》的批判矛头直指道家的最高教主,描写了玉帝、老君等神的昏庸、残忍(诚如《中国文学史》所言,这是作者所处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的真实写照);该作的基调虽是“贬道扬佛”,但对佛教仍不乏讽喻笔墨,如借孙行者之口称如来是妖怪的“外甥”;又写阿傩、伽叶因索不到“人事”,便给唐僧假经,如来得知,不但不主持公道,反而袒护索贿弟子,还讲了向时自己“贱卖经文”的故事。替人念经一遍,米粒黄金即得数斗,如来还嫌“忒贱卖了”。

吴承恩的讽刺锋芒何其尖锐!

同时,吴氏又以热情洋溢的笔墨歌颂孙悟空大闹天宫、降妖珍魔的斗争精神。以至数百年后,毛泽东同志也欣然写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字澄清万里埃”的诗句,赞颂孙大圣;且希望借此反击又重来的“妖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