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2/2页)

李世民:“哦?我现在能有什么喜事?”

“你自己看。”

李世民一看就笑了,韦氏一死,让他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李显在帝镇中活的像个鹌鹑,就窝在小茅屋里尽量不出门,骂他他也没反应,打两下也只是抱头哭,好像不比司马衷聪明多少。在他生前也是韦后独揽朝政,专权没有一点阻拦,排除异己也很容易,现在看起来韦氏准备走武曌的路。但是她忘了一件事,不是每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后、太后都能有篡位的机会。李隆基果然不错,难怪……会被她选中给李弘做嗣子。

这万骑他创立的,当初选拔骁勇善战的人,让他们身穿绘有虎皮花纹的衣服,使用绘有豹皮花纹的马鞍,亲自带队射杀猛兽作为训练,那时候叫百骑,武周时期该做千骑,到现在又成了万骑。他知道韦后派去接管的两个韦氏子弟不被这些勇士看在眼里,那两个蠢货就以鞭笞勇士立威。

勇士没直接杀了他们是怕牵连家人,换成家里没人的光杆,早就杀了那两个废物。

“等到天明,希望有新的好消息。”譬如李隆基直接登基。一个能结交兵士的宗室子弟,能果断杀掉韦氏的人,似乎很不错。韦氏敢来地府么?李显追封的皇后就不敢来。

李世民问了他最后一个疑惑:“我听人说,武媚娘是是天上二十八宿的心月狐,奉玉帝旨意下凡,祸乱李唐。这件事是真是假?”她虽然名叫媚娘,但不妩媚,也没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算真是按照雉奴的爱好……那也不对,她出生那年雉奴还没出生呢。

武曌这个人呢,每逢大事,总能选对。如果说生前如有神助,等到死后,她怎么就那么聪明,知道我打算杀她呢。一开始是一定要杀,后来有人求情又被他们翻出些顾虑,这才决定看看她的态度,看看她认不认得清情况,再考虑杀不杀。神龙政变真是帮了她。她可是夺走了我的江山啊。

阎君们哈哈哈哈的笑了起来:“当然是假的。”

“别把说书人编的故事当真。”

“还记得山里那个又大又圆又深的天脐祠,和长安城成一线的那个么?好像是王莽修的,唔,等到三国时天帝才注意到,让我们问为什么要修那蠢东西。”(口径约260米,底径约170米,深约32米)

李世民:我若去祭天,岂不是等我死了,上天还没注意到我?

“好了,该你说了,你好像觉得阎君有必须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有。”李世民轻松的点点头:“你们的心力已经达到上限,无法管理更大的疆域和更多的鬼魂。我听人说起,白发阎君的状态和五百年前不同。”

白发阎君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嬴政。

李世民只当没看见,继续说:“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那些惨死的男女老幼畏惧噩梦记忆,大多去投胎了,但大部分死的不惨的人不敢去投胎。稽留在阴间,始终不肯离去。”

“在汉朝时,每亩地能收二百六十多斤稻谷,和汉朝人间的记录一样。现在到了唐朝,人间每亩能收三百多斤稻谷,地府每亩地却只能收二百一十多斤,饮酒却更多。我还听说那时候民风淳朴,鬼魂不固定每日两餐,鬼差也只在工作疲惫时才去吃一顿饭,补充阴气。现在的鬼魂不知饥饱,不饿也要吃东西取乐。就连各地狱也已售卖美食为己任。”

粮食少,百姓多,收成减少,是绝大多数谋反的前奏。

每次禁酒都是因为筹措军粮,或是粮食不够用。

阎君沉吟了一会:“把门关上。”

这事儿也让他们头疼。总不能赶人去投胎,也不能下令每个月只许吃一顿饭啊。只能扩大屯田范围,扩大之后耗费了更多的阴气,土地的收成减少,施肥也不好使。

一直聊了很长时间,到了人间的清晨,新的消息送来。

[李隆基与父相拥而泣。]

[李公主与李旦父子一同上朝,宣读皇帝禅位诏书,李重茂在李显灵前无措,太平公主揪住他的衣领,从宝座上拽下去搁在旁边。]

[现在李旦与李重茂登台安抚百姓。众臣诛杀韦氏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