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回 守师命星额收遗骨 受残舍跛僧告祸殃(第2/4页)

十念之后,又唱宿愿圆满之偈曰:

轮回如轮岁如流,个中名利等浮沤。

漫劳计较分吴楚,且任称呼作马牛。

世事看来从理顺,人谋怎似所天休。

要知吊灭酬恩诀,念佛勤行成就秋。

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菩萨。

、大法师唱罢,相助的长老,亦诵偈语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坐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佛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长老唱罢,众僧都低头施礼,法会至此全部完毕。庵主、大法师立即拿起拂尘,来到照文身边,对二位国主所赠之经卷和香奠表示谢意后,对七犬士也寒暄致意,然后带着那个罐子,与相助的长老师徒一起,请照文等回到草庵。这个草庵很狭窄,只能容十僧一客,所以七犬士就在走廊铺上席子,并肩而坐。、大法师对赶来相助者表示了谢意,而对亲兵卫未能前来聚会,深表遗憾;同时提起了孝嗣和次团太等人之事。这时照文问、大法师今天在石塔婆上放着的那个罐子之事,、大答道:“这件事您不问我也想赶快告诉你们,但因没得到工夫。请犬士们也听着。”他回头看了看佛坛说:“那个罐子是今晨这位长老带来送给我的,乃先君季基朝臣的遗骨。长老是这附近能化院的住持,法名星额,继承前任住持宝珠和尚的法灯,我也是今晨才听说。其师父宝珠和尚,昔日与季基朝臣有方外交。因此在季基阵亡时,宝珠和尚便将其首级隐藏起来,与尸体一同火化了。但他另有想法,所以将骨灰秘藏在罐中,至今也没埋葬。这样过了多年,在宝珠和尚圆寂时,对现在的长老星额师父留有遗训,他说:‘季基大人的骨灰,无论如何总得设法转交给他的后代,所以多年来一直秘藏着。在我圆寂后,于癸卯年时,必有个云游僧暂且在此地居住,将在某处密林结庐。他是里见之旧臣,汝悄悄告知我意,将这遗骨转交给他。然而如无确切证据,则会使他生疑。我早就想到这一点了,季基阵亡时随身带着一口太刀,我便把刀和遗骨一齐藏起来。不知汝听说过没有,此刀叫狙公,是他家珍惜之物。汝千万要记住。’宝珠和尚如此叮嘱后,便将那骨灰罐和那口名刀拿出来交给星额师父。今春贫僧到此地来结庐诵经修行,星额长老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日前便带领徒弟前来,一夜之间便为我建立了石塔婆,并帮助布置法会的道场。今日清晨他便同徒弟们来到这里,先说明来意,然后将先君的遗骨和那口名刀交给贫僧。而且又帮着念经,何事能胜过这样的洪恩大德?贫僧来到此地便向村民打听是否有季基主公的坟墓。但无人知晓,深感遗憾。不料由于高僧之德义,使贫僧得到了遗骨,实不胜喜悦。这都是两位国主之孝行感动神灵所致,与贫僧了不相涉。请诸位拜见一下那口名刀,便知我所说的并非虚语了。”他说着取出狙公名刀递给照文。对这件奇闻不仅照文,连七犬士和坐在走廊一角的代四郎都感叹不已,说:“宝珠和尚智慧广大,能知未来;星额师父德高义厚,都十分难得。”他们一唱三叹,异口同声地予以赞扬。

当下蜑崎照文拿过狙公太刀,举过头顶两三次,为了让七犬士也看看,便往走廊那边凑凑,以便一同观看。那口刀长过二尺,从表面装潢上看,护手已多处锈蚀,缠刀把的线绳已脱落,刀鞘也破了。拔出来一看,里面刀锋毫未生锈,寒气袭人,真乃稀世名刀。小煅冶(4) 的小乌,干将、莫邪的太阿、龙泉(5) 也不过如此。刀棱上刻着十六个字:“依弓马之力,不料得到狙公之刀。源季基。”众人一见,疑念顿消,都一致叹赏。照文将刀纳入鞘内,还给、大说:“有关这口名刀的来历,法师可知道吗?犬士们恐怕就更不知道了。请星额长老也听听。卑职年幼时听家父辉武在夜谈时讲过。从前先君季基朝臣在上野的官邸时,一日带领四五名近侍去游山射猎,在蕃山山麓有个无底池,池畔长着两三棵繁茂的松树。树下有个耍猴的(注:即狙公) 汉子,将胳膊肘拄在树桩上睡觉。季基朝臣骑着马从蕃山来到这山麓,遥望池畔,见那汉子的头上有条可怕的巨蟒,其身躯无异千载之老松,从那池中出来,头在树枝上,尾巴在水中,其长也就可想而知了。它眼睛像两面铜镜;口似血盆,伸着长长的舌头,犹如喷射火焰似的。那汉子驯养的猕猴惊恐万状想逃生,但因被绳索拴着难以脱身,正在挣扎之际,便被那大蟒给吞了。然而蟒还不饱,又要吞那狙公,头朝那松树枝垂下,张口吐舌地到了那人身边。说也奇怪,那个狙公所带的腰刀,忽然脱鞘腾空而起,想截住那蟒将它杀死。大蟒吓得急忙退回躲在松树上。蟒退回去后,刀也就自然地回到鞘中。过了一会儿,大蟒又伸出头来想去吞食那狙公,腰刀又从鞘内飞出,抵御的情景如初。季基朝臣在百米外的蕃山脚下驻马,对这闻所未闻的奇观,既惊且怪,回顾侍从们说:‘汝等看见了吧?那汉子有德,刀护其身;但那把腰刀一定是世间稀有的宝物。我们只是这样旁观,未免太无恻隐之心了,得快去救他。’他说着拔出两支猎箭,策马向前来到射程之内,把箭搭在弓弦上等着。这时大蟒又把头伸出来想去吞狙公,季基手疾眼快,弯弓放箭,不偏不倚正射在那大蟒的右眼上,那蟒疼得立即向后一仰,季基接着射出第二支箭,恰好射在大蟒的咽喉上,两次都射中了要害,大蟒咕咚从树枝上掉下来死了。狙公虽被这声响惊醒了,但可能是受了蛇毒,既不能说话,也站立不起来。季基朝臣让侍从去把方才的情况告诉那个狙公,侍从骑马来到他的身边,取出腰间所带的解毒丹药给他服了,狙公才苏醒过来,听到人家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再看看那大蟒,吓得他神色大变,过了片刻才又十分高兴地跪下禀报说:‘小可是某村人,名叫朝暮七,是个耍猴的。今天被邻乡的村长找去为马棚做祈祷,喝了点喜酒喝醉了,回来走到这里不觉在树下睡着,以后之事便不晓得了。倘若不是老爷奋勇相救,不仅丧失了猕猴,小可也将葬身那大蟒之腹,这等再生之恩,何时能报?真太走运了。’那人感激得噙着眼泪叩头。季基点头道:‘哪里的话,汝之不死,是因有那奇异的腰刀。我将大蟒射死是后来之事。汝之腰刀定是名贵之物。是祖传的,还是汝买的?’朝暮七答道:‘这把刀是父亲传给我的,虽然每次出来耍猴都带在腰间,但既不懂拔刀术,也辨不出刀的好坏。倘若您想要的话,小可就把刀献给您也在所不惜,以报答救命之恩。’季基听了甚为喜悦,便说:‘那么我就买下了,请到我的住处来。’季基于是就带着他回官邸。路上见到走过来的庄客,季基便将此事告诉他们,说如将那个大蟒的尸体烧掉,就可以肥田。近村的百姓听说既惊且喜,都称赞季基的武德。按他的话照办之后,次年的庄稼果然得到了很好的收成。杀蟒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多年来因那个池塘有主神,村民害怕,不敢撒网或垂钓,夏季天旱时也不用那池塘的水灌溉田地,所以实是个无用的池塘。自此以后,人们没有顾忌了,因撒网捕鱼而得利者不少;或在浅水处种植荷花、慈姑出售;另外在稻田缺水时可从池里引水灌溉。因此不仅人人欢喜,而且连青蛙叫都好像在歌颂领主之德,所以近村的百姓便把它称之为武德池,这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