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2/4页)

“耆那教的祭司绝不杀生,”阿姆丽塔说,“如果离开庙宇,他们会让仆人扫净道路,这样就不会意外地踩到虫子。”

“他们老是戴着医用口罩,”查特吉说,“以免不小心吞下任何活物。”

“他们从不洗澡,”克里希纳补充道,“因为他们尊重生活在自己身体上的细菌。”

我点点头,暗自揣测克里希纳是否也尊奉耆那教的传统。加尔各答惯常的气味中夹杂着未经处理的污水臭味,再加上克里希纳,我开始觉得有点儿受不了了。

“他们的宗教禁止食用任何活着的或者曾经活着的东西。”克里希纳快活地介绍。

“等一下,”我说,“那等于什么都不能吃。他们靠什么为生呢?”

“啊,”克里希纳笑了,“问得好!”

我们继续行驶。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家位于霍特普路。我们把车停在附近的一条小街上,步行穿过一道门进入更加狭窄的庭院,然后在一间小招待室里脱了鞋,最后才进入两层的小楼。

“出于对泰戈尔的尊敬,人们像供奉神庙一样供奉着这间屋子。”古普塔肃穆地说。

克里希纳踢掉脚上的凉鞋。“我们国家的所有公共遗迹到头来总会变成神庙,”他大笑起来,“在瓦拉纳西,政府修了一座亭子,在里面放了一幅巨大的印度地形图,用来向愚昧的佃农介绍我国的地理知识。现在那地方已经成了神庙,我见过有人在外面顶礼膜拜。它甚至拥有了自己的节日。一幅地形图!”

“安静。”查特吉说。他领着我们走上一道阴暗的楼梯。泰戈尔住过的套间里没有家具,但墙上陈列着一排排照片,展柜里摆着各式各样的遗物,有价值连城的原始手稿,也有一罐罐大师最爱的鼻烟。

“看来这里只有我们。”阿姆丽塔说。

“哦,是的。”古普塔表示赞同。这位作家笑起来就更像啮齿动物了,“这间博物馆周日通常不开放。我们能进来是经过了专门的安排。”

“太棒了!”我其实只是在喃喃自语。突然间,墙上的喇叭里传出了泰戈尔的录音,喇叭声音很大,伴着刺耳的吱嘎声,泰戈尔读着自己的诗作节选,还唱了几段自作的歌谣。“真棒!”

“M.达斯的代表应该很快就到。”查特吉说。

“不急。”我回答。博物馆里有好几幅泰戈尔的油画。他的风格让我想起了N.C.魏斯——印象派风格的插画家。

“他得过诺贝尔奖。”查特吉说。

“是的。”

“他谱写了我们的国歌。”古普塔说。

“对,我差点儿忘了。”我回答。

“他写过很多伟大的剧作。”古普塔说。

“他建立了一所了不起的大学。”查特吉说。

“他就死在这里。”克里希纳说。

我们所有人停下脚步,望向克里希纳指的方向。除了一团团灰尘以外,那个角落空空如也。“那是1941年,”克里希纳说,“老人灯尽油枯,像没上发条的钟一样日渐虚弱。他的几位弟子闻讯而来,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这里。很快所有房间里都挤满了人,有的客人甚至从未见过这位诗人。好几天过去了,老人一直处于弥留之中。于是狂欢开始了。有人去了美军司令部……当时已经有士兵进了城……带回了一台放映机和几卷胶片。他们开始放《劳雷尔和哈迪》,还有米老鼠的卡通片。昏迷的老人躺在角落里,几乎被人彻底遗忘。他一次次从死亡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就像鱼儿浮上水面透气。想象一下,当时他有多困惑!越过朋友的背影和陌生人的脑袋,他凝视着墙上闪烁的图像。”

“泰戈尔就是用这支笔写下了那些著名的剧作。”查特吉大声介绍,试图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克里希纳身上引开。

“他写了一首诗来描绘当时的感觉,”克里希纳继续说道,“在《劳雷尔和哈迪》的陪伴下死去的感觉。在那最后的日子里,他给自己的诗作标上日期,他非常清楚,每一首诗都可能是最后的遗作。在那昏迷之间短暂的时光里,他依然争分夺秒地写着。感伤的乐观主义已经消逝,他最广为传颂的作品中那标志性的温和雅致也不见了踪影。因为,你看,在一首首诗作之间,他直面着死神的黑暗脸庞。他只是个饱受惊吓的老人。但那些诗……啊,卢察克先生……那些最后的诗作,真美。充满痛苦。就像他的死亡一样。泰戈尔望着墙上闪烁的电影画面,暗自揣想——‘我们是否都是幻觉?是投在白墙上的短暂幻影,是无聊神祇打发时间的浅薄娱乐?是这样吗?’然后,他死了。就在这里。在这个角落。”

“这边走。”古普塔喊道,“这边还有很多可看的东西。”

他说得没错。我们看到了泰戈尔的朋友和同时代其他人的许多照片,包括爱因斯坦、萧伯纳和威尔·杜兰特的签名照,照片里的杜兰特非常年轻。

“这位大师深深地影响了W.B.叶芝先生。”查特吉说,“您知道吗,《第二次来临》中那‘什么样的野兽’——狮身人头的怪物——就来自泰戈尔向叶芝描绘的毗湿奴的第五个化身?”

“不,”我说,“我不知道这个。”

“是的。”克里希纳说。他伸手抚过布满灰尘的展柜,然后对查特吉笑道,“泰戈尔送了一本自己的孟加拉诗歌合订本给叶芝,你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古普塔和查特吉皱起眉头,但克里希纳没有理会。他弯腰低头,双手虚握,仿佛抓着一把看不见的武器。“嗬,叶芝在伦敦的家里冲到起居室对面,抓起一把别人送他的武士刀,对着泰戈尔的书劈了下去……嘿呀!”

“真的吗?”阿姆丽塔问道。

“是的,真的,卢察克夫人。然后叶芝大喊:‘泰戈尔见鬼去吧!世上鲜血横流,他却在歌颂和平与爱!’”

喇叭里泰戈尔的音乐戛然而止。我们所有人蓦地回头,看见一个男孩走进房间。小男孩大约有八岁,衣衫褴褛。他背着一个帆布袋,但那个袋子太小了,形状也很不规则,完全不像是装着手稿的样子。男孩挨个儿打量着我们,最后来到我面前。

“你就是卢察克先生?”男孩的腔调怪里怪气,好像这些话都是强行背下来的,他似乎根本不会说英语。

“是的。”

“跟我走。我带你去见M.达斯。”

一辆人力车在庭院里等着,看样子除了男孩以外,还能坐得下阿姆丽塔、维多利亚和我。古普塔和查特吉快步走向他们的车,准备跟在我们后面,只有克里希纳站在门口没有挪步,他似乎失去了兴趣。

“你不来吗?”我喊道。

“不去了,”克里希纳回答,“我们回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