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宦海波澜(第4/5页)

凌云山庄在白云寺东边约二里许,是顺着山势开出来的一片山庄,还引起一道流泉,汇成一个小潮,玲戎楼阁,围着小湖而建,楼与楼之间,隔着十几个花圃,可以想见设计的人特具匠心,当然建这一片山庄所花的银子也着实可观。

代王朱桂好赌,他的那些皇族弟兄们也酷好此道,一年是太祖生日,诸王子齐聚金陵为太祖贺寿,兄弟们没事就赌了起来,那时的燕王棣也就是现在的永乐帝,由于手气太差,输了好几十万两银子,一时手头不便,就把这所山庄折价输给了代王。

代王弄到了手之后,也着实花了一笔钱将它修缮得美轮美灸,这是一个术士说的,燕京有帝气待兴,不日将有帝王出马。

代王花了大本钱,也想看看能否上应天象,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

所以山庄内有些设备,竟是系照天子的规格所建,太祖在世之时,代王推说是为孝顺父皇而建的行宫,因为他本是王子,倒也没人去管他的闲事。

太祖崩,传位王孙允炆,没几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逼走了惠帝建文,改号永乐而且移都于燕京,于是紫气又再度照临燕京被称为北京,倒顺应了天象,却不是应在代王身上而已。

永乐帝多疑而善忌,代王自然不敢住进那所别庄中,他本来想献给永乐帝而讨好一下的,但永乐帝却拒绝了——那是朕昔年输出来的,皇帝若得之归还,岂非向人表示朕输不起吗?此事万万不可!

代王对这所山庄只是既烦又恼,自己不能使用,又不能变卖,每年还得化费大笔的钱去维护它。所以沐晟要借去给武士们居住,他满口就答应了。这正好是个机会,试探一下永乐帝的态度,皇帝若是不在乎,自己以后也可以公开地使用了。

夜色初深时,梅玉与姚秀姑都是一身黑色的袍装,伫立在凌云山庄的围墙外,墙高三丈,飞越不易,外面也看不见里面,门口有代王府的卫士逻守,硬闯倒不难,但是却会打草惊蛇。

梅玉为了进去而发愁,姚秀姑却笑笑,打开背上的包袱,拿出一根丝绳,头上带个小金爪,轻轻地甩了几圈,抛上去,勾住了墙头。梅玉见了笑道:“夫人,你已经是一品贵妇,居然还会把这些走江湖的玩意常带在身边。”

姚秀姑轻叹道:“公爷,这个贵妇可不能与一般的官眷相比,你这个一等公也是一样,只是风云际会而已,并不是仗着汗马功劳挣来的,因此,你我都不能把眼前富贵当作满足,随时随地,都得准备回到江湖上去。”

梅玉有点惭愧地道:“夫人说的是,我也不是安于富贵的人,不过我们不会回到江湖去,大哥那边离不开我,最了不起终老边夷就是了。”

姚秀姑叹息道:“公爷,你为大哥想得太多,做得也太多,这固然是你的兄弟手足之情,但仔细想来,对你们双方都未必是好……”

梅玉一怔道:“这是怎么说呢?”

“圣光寺的圣僧,本来是地位超然,只是一个精神上的领袖,所以才得到万邦的尊荣,但你们却使圣光寺的权力横展的太大,渐渐地移到了政事,甚至于直接干预到一邦之主的存废。”

“这……是为了那些百姓,我们希望每一个邦主都很贤明,为生民谋福利,圣光寺居于监督的地位,督促那些国君们兢兢业业,不敢懈怠。”

姚秀姑道:“这不等于另一个朝廷吗?别说那些国君们心中不高兴。就是大明朝廷也未必会高兴的。”

“大明朝应该不会吧,郑和对我出掌西南都护府十分卖力支持,那当然也是皇帝的意思,郑和本人是做不了主的,皇帝如果不高兴,就不会支持我了。”

“这是目前,风闻安南交趾那边渐有不稳之象,朝廷不想用兵,利用你们去镇压而已。”

“安南不在我的辖区之内,一直是沐王府在管的。”

“你是西南都护,所有的西南夷,都是你的事,朝廷就是因为沐王府的气焰太盛,也想利用你去压一压。”

梅玉不禁呆了道:“你怎么知道的?”

“李珠夫人跟我说的,她的父亲当年致力于经营西南,对那边的势力十分清楚,闲下无事,她就跟我谈这些,深以为忧,认为圣光寺在西南的扩张,实在无此必要,就教化万民而言,责任已经够大够重,现在反倒是舍本就末,去干预各邦的政事了。”

“那是大哥的理想,他一直想成为一个圣君,为生民立命,为万众主心。”

姚秀姑道:“妾身跟李珠对他都有一个相同的看法,认为他心高于天,才薄如纸,根本不是一个很称职的皇帝,徒具理想,却缺少实际的计划和魄力!”

“你们怎么可以那样的批评他?”

“公爷,我们都曾对他忠心不二,但不是把他视为神明一般的愚忠,至少该认识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梅玉终于一叹道:“事实上,他自己也明白自己,接位太早,太祖薨时,偏偏他的太子父亲先死了,轮到他这个皇孙继位,年纪轻不经事,又有一大堆的长辈在上,所以永乐人替,他是心平气和地让出来的,但他也有他的理想,所以他希望在海外一展抱负,我相信他给永乐帝的私函上也提出过这个请求,永乐帝也答应了,所以才会派郑和两度西征,作为对他的支持,甚至于派我都护西南。”

“不过圣光寺真要在西南弄出个局面来,皇帝就会担心了,一邦不稳,朝廷犹且不能漠然视之,何以西南诸夷,领土加起来,犹大于中原!”

“对!我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我才要老三娶了吉马族的新酋,尽力发展建设金马岒,将来把圣光寺的中心移到苏门答腊去,远隔重洋,朝廷也放心得多!”

姚秀姑道:“你想到这一点就行了,李夫人是怕你们在缅甸投入太多,那虽是外夷,却与云南接壤,大军可以直接开过来,无险可守!”

“我知道,方天杰是家传兵法韬略专家,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因为李至善一开始就把圣光寺总寺设在仰光,只好将就着拖一阵了,事实上他已经在暹罗设立了第二个中心,也是想把权力中心转移得离中原远一点。”

姚秀姑道:“大家都有这种看法就行了,慢慢朝这方面去做好了,现在我们倒是设法把那条项链取回来为上,虽说皇帝把责任硬压在张辅身上,我们还是靠自己的好。”

两人已经进入了凌云山庄,只是不知道项链藏在哪儿,也不知道黔中三鸟住在哪里。两人只有一间间屋子探索过去,好在姚秀姑当年走江湖时,见过黔中三鸟,还有一点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