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行宫遇险(第4/5页)

永乐帝的脸色微微变了一变,终于叹口气道:“朕知道,你跟允炆的感情很深,不可能再对第二个人有那种忠心了。允炆在那儿还好吗?”

“大哥性怡淡,在外邦参悟佛理,日子过得很平静。”

“圣光寺可不是参禅的地方。”

永乐帝的脸上又显出了那种阴挚之色。

每个人都焦急地看着梅玉,连郑和也是一样,梅玉知道自己此刻的答话必须十分小心,一个不慎,就可能牵出无限风波。

他顿了一顿道:“大哥毕竟是朱家的子孙,就是要学佛,也得与众不同些……”

“有什么不同法?”

“大哥出身帝胄,所习所事,都是帝王之学,即使要学佛,也必须是至高至上的万家生佛,在那个地方非常适合大哥。”

“他不想回到中原了吗?”

“那倒是从来没想过,大哥也明白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于中原,他是才不居人上,品不能居人下的人,只有在西南夷的地方适合他,也只有圣僧那种地位适合他。”

也亏他有那个胆子,居然敢侃侃而言,但永乐帝显然十分欣赏,笑笑道:“他会在那边以圣僧而定吗?”

梅玉道:“以前有李至善那种人兴风作浪,西南夷可能会作怪,现在已不成问题了,至于大哥,陛下乃可放心,他是最怕与人争战的,否则也不会轻易地跑到海外去了,反正他是不会与陛下争的。”

话很直接,永乐帝听得不太顺耳,不过也没办法,梅玉代表建文帝的说话,无论如何,天下原来是属于建文帝的,因此他笑笑道:“好,关于允炆是个怎么样的人,朕是完全明白的,朕对他也不想做得太过分。以前,谷王和李景隆对他迫得紧一点,那可不是朕的意思。”

若非皇帝授意,谁又真敢多事,但是谁都没把话拆穿。

永乐帝笑笑道:“朕说这话,你也许不相信,不过朕也不必说谎来讨好你吧,朕假如真有对付允炆之意,该叫三宝去帮李至善,加把劲就行了……”

这下子梅玉也没话说了,因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永乐帝笑笑又道:“朕叫郑三宝去帮了他那么大的一个忙,可见朕对他没有恶意了,他既是无意再回来,手中把持着一样东西不肯交回,又是什么意思呢?”

梅玉知道永乐说的是传国玉玺,倒是无话可答,只得道:“这个臣就不知道了,大哥与陛下是一家人,这些家务事外人不足与闻的。”

他推辞得很技巧,永乐帝大笑道:“你很会讲话,允炆的家书呢?希望在信上他有个交代,否则可不能怪我这个叔叔不念亲谊了。”

梅玉把信从身上取出来,交由郑和转呈了上去,信封上写的是七叔亲拆,文侄颐首。

可见建文帝是撇开了皇帝的身份,纯论亲谊了,永乐帝看了就笑道:“允炆这孩子某些地方还是很聪明的,他是上一任的皇帝,现在对朕的称呼很难,倒不如只谈亲谊了。”

他拆了信封,一字字看得很仔细,一直等他看完了,才抬抬手道:“火来。”

郑和忙到一旁的香炉旁,取过了火,交给了永乐帝,又退了开去。

永乐帝自己把信烧成灰之后,用嘴把残灰吹散才笑笑,道:“原来允炆不仅把那件东西交了出来,还把一笔价值数亿的宝藏交了出来,可见这孩子是真心跟朕合作了,也不枉朕对他的一片心意……”

郑和一怔道:“怎么还有一笔宝藏呢?”

“是的,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前元灭之后,开国公徐达首先进入大都元宫;取得了所谓的忽必烈藏珍,这批珍宝是三次派人西征所得的战利品,完全是一些奇珍异宝,价值数亿,他把这笔藏珍密献给太祖洪武爷,因为天下尚未安定,一时也没有取来,暂时藏到一个地方去了。太祖殡天后,似乎没有对此作个交代,肤遍寻宫中诸人,也没有知道的,原来太祖还是告诉孙子了。”

郑和道:“信上把藏珍地点说出来了?”

永乐帝笑笑道:“这封私函听说是允炆先交给你,再交给梅玉带来的。”

“是的,不过微臣没有看过信中的内容。”

永乐笑道:“这个朕相信,不但你没有看过,梅玉也没有看过,否则你们两个人也不会如此大意,随便把信放在身边了,我一直在奇怪,老九这次胆大妄为实在没道理,他玩的这一手可以杀头抄家,却没有一点好处,现在才知道他还是有用的,多少也知道一点风声的了。”

郑和一怔道:“九王爷怎么会知道的?”

“这虽是天大的秘密,但老九是掌管秘探的,他自然也听到了一点蛛丝马迹,所以他对搜查允炆的事十分着力,却不对朕说明一声,看来他的野心不小。”

郑和立刻知趣地不问下去了。

永乐帝却高兴地笑道:“建文这封私函随便用酱糊封了口,骑缝处也没有签名盖章,想起来倒真是太大胆了一点……”

梅玉道:“但这封信只经过郑总监和微臣之手,大哥对这两个人都是信得过的。”

永乐帝一笑道:“这就是他与朕不同的地方,他是以心来待人,朕却是以利害来待人,如果由朕来处理,绝不可能把一件大事作如此草草处置的,现在朕倒希望知道一下,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梅玉感到十分为难,永乐帝却笑道: “没关系,你说好了,我们这是私下谈话,我想听听你心里的真话。”

梅玉道:“臣以为以心换心是为上策。”

永乐帝一笑道:“不错,朕也以为如此,只不过这样做有一个缺点,万一所托非人,就会全盘皆失,而识人难,识人心尤难,允炆当皇帝时,就是太感情用事,虽然他也用对了几个人,交到了几颗人心,但大部分的人对他的忠心却不足,他做人是成功的,做皇帝就失败了,国家大计是不容有一点错失的,而且必须以严刑苛法与紧密的监视去督促臣属做事,不能光靠信任。”

梅玉心里尽管不同意,但是口中却不便驳斥。

永乐帝轻叹道:“朕知道这番话你听不进去,你跟允炆一样,都是很重感情的人,所以你适合游侠江湖,却不能居朝堂……”

梅玉忙道:“臣自知无食肉相,所以对继承侯爵一事,甚感惶恐……”

永乐帝一笑道:“那你倒不必客气,你们家一门忠烈,数世忠良,侯爷是太祖皇帝所赐,后世子孙怎可轻易退还,你父亲先前只是有点想不开,现在不是好了嘛,他是领惯了兵的人,朕没有兵给他带了,他自然闲不住,所以看破世情出家修道去了,对他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皇帝的话说得很含蓄,但也表示了对梅玉不满,只是没有作进一步的斥责而已,梅玉也不便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