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犁庭扫穴(第2/6页)

一面,他发动大批的民工,在海边筑城垒石,阻止大军登陆,一面向各小岛城邦召求援助。

郑和的水师一共才两万人,分乘战船百艘,但是李至善却很放心,因为高港的港湾狭窄,最多只能容纳一二十条大船,五分之四的兵力俱将被阻于外海。

陈祖义本身所属约两万人,其余各邦国如果同心协力支持,也有三万人,可占绝对优势了。

李至善也有把握那些土王会支持他,因为那些土王小国,多半是海盗聚集成群而霸地称王,他们中很多是汉人,而且都在内地犯罪少有案底,逃之出来的,对抗拒官军他们一定会支持的。

永乐四年春,郑和的西征大船队,终于开到了高港之外,密密排列,把高港封死了。李至善又遣了一名代表,出港来乞见郑和,代表是以陈祖义的名义派出的,也姓陈,叫陈永义,是陈祖义的族弟,一直在陈祖义的手下担任助手,颇有权势。

在高港,有权势的人一定是李至善的亲信,否则绝不可能爬得起来。

陈永义见到郑和后,表示出来意,道:“大酋长愿意向天朝归顺,上表纳贡,以示臣服。”郑和笑道:“陈祖义要什么条件?”

“大酋长没有什么条件,只求钦使大人能接受大酋长的一片诚意,以后大酋长也会每三年派遣专使,到天朝纳贡……只希望能得到天朝的册封。”

郑和道:“那没问题,本使受命代天巡狩,对于肯接受保护的番邦有代册之权,本使也在事前铸好了大明正委苏门答腊国王的银玺,拜印受封后立即生效。”

陈永义道:“那就请钦使示知册封的时间以及各种仪式,敝人好通知大酋长受册。”

郑和道:“时间为三天之后凌晨卯正,地点就在本使的座舷之上,陈祖义须率同手下大臣等三十六人,前来接受册封。”陈永义微一迟疑道:“不能把受册的地点改到陆上吗?”

郑和笑道:“那自然可以,本使也认为海上举行受册大典不够庄重,那就要你们多费事了,本使率领所部,大概有两万人,其中一半留守,一半要移师在岸上搭营,请你们在城中圈出一片可纳两万人的空地来。”

陈永义骇然道:“要这么多人吗?”

“当然,册封大典是何等庄严隆重,必须辅之以军仪,这还是因陋就简,若是移至在中原举行,二十万禁军全部出动,那才叫隆重呢?”

“敝大酋长当不起如此重仪!”

郑和的神色微愠:“这是本使所要维持的必须仪仗,与陈祖义无关,军仪也不是为他而设,而是为上国之体面。”

“可是高港城窄地小,容不下这么多的军队。,,郑和一声冷笑:“陈永义,你把本使当小孩儿在哄,陈祖义聚集了两万人在城中,怎么会没有地方的,叫他撤走一半的人,这才是诚意。”

“是……是……是,在下这就回报大酋长,叫他遵谕而行。”

郑和又冷笑一声道:“也好,本大使告诉你,受册仪式定在三天之后,本使的人却必须在明天登岸进城,叫陈祖义准备好,赶快做个安顿。”

陈永义十分狼狈地走了。

谷英又道:“监军大人,一天工夫,要他们准备好一万人进驻是不可能的。”

郑和一笑道:“我知道,就算给他十天时间,他也来不及准备,他的兵都是分散驻扎在城中,借住民房,我们的兵却不能如此接待,城中根本没有这么大的地方,高港建城不过才十几年,只有一些民房而已,完全不具规模,我是存心试探他一下。”

“这又是试探他什么?”

“他如果真有乞顺之意,应该自己到船上来接受册封,这家伙根本没有那个意思,只想把我们骗到城里去,利用人多截住我们,我岂会上这个当。”

“他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吧?”

“谷将军,他没有这个胆子,他的舅舅李至善可是只老狐狸,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你看好了,他的答复一定是限制我们进城人数,不会多过五百人。”

谷英道:“实际说来,一个册封仪式有五百人也够了,陈祖义只是一个盗匪的头儿,值得如此隆重对待吗?”

郑和笑笑道:“陈祖义手下有五千名精兵,那是李至善为他训练的,这五千人不好对付,所以我一定要以加倍的优势压住他,谷将军,这不是普通的出使,我们此行身负上国的体面,朝廷也不可能再派出第二支船队来经略西洋了,所以我们此行绝不能有差错,一定要小心为上。”

第二天上午,陈永义又来了,果然带来了陈祖义的一封口气十分谦卑的信,信中再度表示了乞顺愿受册封之事,只是高港地:方太小,宾馆中最多只能容纳五百人。恳乞郑钦差大人简从进驻,至于册封时所需军仪,可以由陈祖义的部属担任。

这封信的要求合情合理,安排也很妥当,可是郑和却当场撕了信,而且沉下脸道:“陈祖义要用他的兵来担任军仪,他有没有弄清楚,是大明朝的皇帝册封他,还是他在册封大明天子,真是混账东西,本使给他最后的机会,本使所提的条件不准打一点折扣,限他明天上午前答复,否则本使立即攻城。”

然后他又责怪陈永义传达消息不力,解释事情不够明白,责打了四十军棍,把人赶了回去。

这一发威,倒是使城中的陈祖义发了慌,找到了李至善,哭丧着脸道:“舅舅,这个郑和就是不上当,我们又怎么办呢?”

李至善道:“实在不行,只有付之一战了,他一共才只有两万人,我们足可抵挡的。”

陈祖义忙道:“舅舅,我们真正能打的兵员,不过才五千人,其余的一万五土兵都是就地召集的,唬唬附近的土王们还行,可经不起真打。”

李至善道:“我也知道那些人不能打,可是人多摆上架势就可以使对方的军心大乱。”

“怎么乱法,他们的一百条战船泊在外港,看来多惊人,我们的土兵这两天已经跑了一两千,真到打仗时,他们不跑光才怪!”

李至善道:“我已经约齐了各岛的土王们联合抗拒明军,等他们的兵员开到,里外夹攻,郑和必败无疑。”

陈祖义道: “那些土王们会来吗?他们只是口头答应而已,真到要他们出兵时,他们不见得有那个种。”

李至善冷笑道:“他们敢不来,老夫的安排是万元一失的,只要他们敢不合作,立刻就会人头落地,然后换个合作的人顶他们的位子。”

“舅舅在他们身边都安排了人?”

李至善冷笑道:“当然了,要不然你这个苏门答腊王怎么做得安稳,你以为当真是自己的本事威镇群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