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来日奉上妃暄头(第2/3页)

现在,杨唐已占天下六成,李阀自然明白巴蜀是不容有失,若汉中陷落,杨宣凝可直接入关攻打长安,关中就再无任何生机。

“这个,镇南王统筹安排就是,闻听说,宋法亮兵法谋略以及武功,都一时之选,寡人甚是欢喜,和李靖一起,必可得蜀中。”

宋缺也心中一凛,锦衣卫和厂卫,的确无孔不入,这等消息随手拿来,但是还是淡然自若的说着:“圣上可知,宁道奇向我挑战,这本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但际此统一在望的时刻,却令我进退不得。梵清惠啊梵清惠!你真懂得挑时间。”

杨宣凝失声说着:“宁道奇?”

宋缺沉声说着:“正是,师妃暄特来传话,代宁道奇约战与我。”

杨宣凝顿时明白过来,心中涌起不能遏止的怒火,要知道,蜀中攻略,大半就在宋缺身上,如宋缺一去,只怕春来之间根本不可能取下成都,在解晖已经摆明了投靠李阀的情况下,只怕李阀一支偏师,就可得大半蜀中。

宋缺微笑的说着:“圣上勿为此愤怒,战争就是这么一回事,各出奇谋,不择手段的打击对手,为最后的胜利不可错过任何致胜的可能。我要立即动程迎战宁道奇,看看他的散手八扑如何名不虚传。我如胜出,当然继续主持攻蜀之计。若我有不测,圣上也无需担心,现在蜀中据点已有,慢慢攻略,自可得胜,无非是多耗费数年就是。”

杨宣凝默然不言,现在天下形势已经如此明显的情况下,慈航静斋还坚持支持李阀,这虽然没有超过他的预料,但是也使他生出杀机。

慈航静斋扎根于胡教,胡教这时已经满布于天下,信徒不计其数,作为一个天子,他不能感情用事,而贸然开战,但是,看来慈航静斋和胡教,并不识趣。

杨宣凝沉思半刻,蓦地抬起头来,他这时,才二十岁,面如冠玉,但是此时却浮上一层青气,问着:“这事,并非是师妃暄或者梵清惠单独的决定,必须得到宁道奇点头同意,这种决斗,生死存亡,宁道奇凭什么这样为胡教拼命?”

宋缺再喝一杯茶,微笑的说着:“圣上生出杀机了?宁道奇虽是道家出身,实得道佛两家之长,故其散手八扑讲求道意禅境,但是无论怎么样,宁道奇肉身对他至为重要,是他成仙成圣的唯一凭藉,而一旦动手交锋,必以一方死亡始能终结此战,宁道奇肯如此,也远超我的预料,要知,以前四十年,宁道奇不肯与我对战,就是为了这个,不过,宁道奇擅长相术,当年曾经用相法看出李渊和李世民都是帝王之相,所以慈航静斋才敢落实她支持的人选。”

杨宣凝青气收敛,淡淡的说着:“天下之争,龙蛇并起,我明白宁道奇的意思了。”

宁道奇既已扶助李阀,立刻和它气数相连,如果李阀败亡,他再无可能成仙成圣,只怕立刻万劫不复,也许如此,才能够解释吧!

至于说宁道奇爱上了慈航静斋某人,这连深恶他的杨宣凝也不会这样想,毕竟如果爱慕女色,他修炼不到今日的地步。

杨宣凝又是一阵沉默,说着:“镇南王决心如此?不如寡人派得……”

宋缺哈哈笑着,打断了他的话:“圣上追究不是武者,不能明白武者之心,我以刀道入手,这次机会,实是我进窥天道的机会,就算没有我,圣上也可统一天下,重兴汉统,如此,我再无牵挂,更能抛开一切,舍刀之外,再无他物。”

说罢,就再行一礼,洒然去了。

杨宣凝默然不语,等会,才说着:“给寡人召见虚行之。”

等虚行之一到,他就问着:“城中粮食状况如何?”

虚行之说着:“禀王上,如今,洛阳城内,所有对外所有粮道均被截断,粮食和日用品均告短缺,虽有粮仓,但是城中十数万军,存粮只可节衣缩食的勉强支持一个月。只是,城中储备大量凿好的方石,准备必要时修补破损的城墙。因此围攻不易。”

杨宣凝点头说着:“如此就好,寡人给你一个任务,那就是密切观察监督宋缺与宁道奇之战,但是不必干涉,宋缺也不是傻瓜,不会有让人围攻的可能,宋阀高手足够保证这点。”

听到宋缺与宁道奇之战,虚行之也吃了一惊,应着说:“臣遵旨。”

“还有,寡人穷搜天下,也要找出慈航静斋的要点,朕要将其连根拔起,时至今日,它还敢于与朕敌对,朕岂能容它?就算天下再死个百万人,朕也不会迟疑了,还有,宁道奇,这人无论胜负,都不许容他活了,你组织高手,务必将其杀死,其家族与师门,朕也要连根拔起,鸡犬不留。”

说到这里,他以朕自称,却已经以天子身份说话了,这个世界上,已经容不得这二族了。

他当然知道,要动慈航静斋,势必和满天下胡教为敌,说不定类似白莲教之类的宗教势力连连起事,死上百万人毫不夸张,但是此时,他已经下了决心,胡教和慈航静斋,到现在快要穷途末路之时,还要与之为敌,那不杀,何以立威天下?

“圣上,宁道奇已经是大宗师,如蓄意逃走,天下恐怕无人单独可把他拦住,但是假如有邪王之助,臣还是有七成把握一网打尽。”

杨宣凝掠过一丝莫测高深的笑意,平静的说着:“世事往往出人意表,邪王出不出手,连朕也未必说了算,不过,卿可作出准备,这事势在必行,却未必要立刻执行,无论多少年,你等厂卫都要提前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立可雷霆行之。”

虚行之肃然跪地:“臣恭谨遵旨。”

等他出了去,杨宣凝心中涌起一阵连他自己都不明白的情绪,这一着,就使师妃暄和自己再无缘分。

虽然深恨师妃暄,但是无可非议的是,此女的确是宛然天女,琼花似雪。

在书中,遥想当年洛水桥上一回首,天上明月也为之失色。三个桀骜的男子,也登时看呆了眼,连高傲,视天下美女如无物的徐子陵,也一头栽倒在仙子脚下。

本来,他还想与师妃暄,在上林宛拈花微笑的一刻,毕竟胡教的势力庞大,自己不可能一举消灭,只有相互容忍。

却不想,到了这等穷途末路之时,慈航静斋还敢如此,逼着他不得不下杀手解决。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时,天色暗沉下来,多云的夜空偶见稀疏暗淡的星光,月儿尚末露面。

杨宣凝把这些情绪排出心湖外,淡淡的自言说着:“既然如此,那见你的人头也可以了,朕虽早闻你之名,但是还没有见过呢?”

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平坦的。总有很多无奈和不如意的事,生离死别,悲欢离合、这八个字道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