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此时生子如天意(第2/3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的体系下成为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同心圆,使个人、家庭、宗族、国家、天下都形成了一个类似结构的简化模型,这大大降低了统治的成本。

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中国采取大圈套小圈的同心圆结构,使在工业革命以前、就达到自然疆界极限的巨大帝国的真正原因,而其它国家,都难以长期维持。

中国改朝换代,只是换家天下,但是基本上文明和格局是不变,这就是儒学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儒家的缺点和问题,是在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维持一个大帝国本身所造成的种种弊病,或者说,是一种必须的代价。

因此,杨宣凝明白这点后,他就决心在科举三步骤中,第一个取乡士,就以儒家学问为重,考的要点是,基本上能够形成统一的思想道德内涵底子。

而取县士的郡试,却在取乡士的基础上,入得郡中朝廷立的郡学,成为生员,而且起码必须学习二年以上,加强系统学习——基础明算、基础赋税、政治原理、基本法律,儒家内容就不考了,这些内容都还需要编写,内容不深,但是要整体上把握军政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运转原理,这样以后的官员才能有基本的概念。

县士可授从九品到正九品之间的官职,获得起步仕途的起点。

至于殿试取郡士,那就是深造了。

这就是取士以德,用士以才的原则论,幸亏这时,虽然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作到惟我独尊,加上自两汉到隋朝建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统治者或重视黄老思想,或推崇佛教思想,而儒家衰微,基本上不存在大势力了,因此,根本没有障碍可言。

哪怕是现在儒士世家,也没有谁觉得应该官员用儒取士,毕竟在这个时代,官员用才,还是相当正常的观念。

换句话说,儒修道德,才修法政,这是二套系统,并且加以融合。

就在闲谈之中,决定了国家大政的方向。

虞绰身为礼部尚书,又说着:“倭国又遣使来我朝,朝贡,不知王上可准备接见?”

“倭国?”杨宣凝略吃了一惊,说着。

“王上,倭国是海外一国,汉光武帝时,首见记载,赐倭奴国王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倭国献生口于汉安帝,到魏时,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朝魏。魏赐号亲魏倭王,其后,女王遣使朝晋,本朝时,攻占新罗五城,初次遣使赴隋朝贡,以后多次前来朝贡。”见他吃惊,虞绰还以为他不知道,因此解释的说着。

杨宣凝的确不知道,但是凝神听来,原来,二百年前,日本就已经陆续侵略朝鲜半岛,并且和当时朝鲜国家发生冲突,结果被百济国打了回去,但是只过了五十年,又派兵侵略朝鲜半岛,但是高丽不断强大,因此日本又和高丽发生冲突。

可以说,日本此时,正是建立正规国家制度的时候,但是已经不忘记侵入大陆了,只是到底兵弱人少,终不堪大事,但是历次进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和中原政权联合起来,消灭高丽,使日本获得到陆地上的据点。

听明白了,杨宣凝又记得了自唐朝建立后,日本派出遣唐使节,终有唐一代,日本先后共派了十九次。

日本来唐人员中,除了官方的遣唐使节外,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或随遣唐使团、或乘商船频繁地往返于两国之间。

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必定是肩负重大使命。日本学者池田温先生在解释唐代中日关系时便指出,日本遣唐使节的目的,就是书籍——请儒士授经。所得钱财,尽市文籍,泛海而还。

朦胧记得,日本大化改新,就差不多在这个世纪。

默然几分,杨宣凝身为王者,自然不会意气用事,心顿了一顿,思考一会,就说着:“寡人不日北上,请使节稍等就是,等寡人入洛阳,再接见不迟。”

又说着:“可赐住宅,并且先许之商贸,宋卿,这事就交代给你了,至于倭国所谋军国之事,暂可不论。”

在这个时代,的确可以不把倭国放在心上。

宋师道上前,应声说着:“王上放心。”

杨宣凝点头,他决定下旨锦衣卫,随船出行,描绘海路,并且进入日本内部,结识当地人士,查知情况,这事不急,说明白点,至少十五年内不会有任何大举动,所以调查和收买的时间,绰绰有余。

不过,这当然不必在内阁上说。

说得了些事情,杨宣凝还是心浮气燥,但是喝过几杯茶后,沉吟半晌,知道此刻空想无益,又取出几卷书来读,室中一片静谧,不知不觉之间,心中安静了下来。

就见黄昏将来,突然之间,门外传来了脚步声,门才一开,一个女官和太医就进来:“恭喜王上,恭喜王上,得一世子,母子平安。”

“啊!”正在读书的杨宣凝连忙立起,这个时代,就算是官家也好,生子是很危险的事情,连帝王家也不可避免,当下就起,不过,记起规矩,这时是不许入内见得,要清洗之后,第二日才可见,因此就说着:“很好,惠妃产子有功,特提拔为贤妃,礼部祭祀太庙,告慰祖先,告谢天地,你等也各赏十两银子,接生婆赏二十两,太医赏百两!”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臣等领旨。”顿时,内阁成员争相向杨宣凝祝贺。在北上大战时,王长子出生,这就等于天意,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事,现在皇后是宋玉致、贵妃是商秀珣、淑妃已定是石青璇,现在惠妃卫贞贞有子,而且还是第一个儿子,晋升贤妃也是可以,现在四正妃还有德妃一个空位了。

杨宣凝立在场地,兴奋的转了几圈,又挥挥手,让众位大臣依序入座,说着:“王长子出生,应该享有的各种礼仪就交给礼部了。”

已有准备的礼部尚书虞绰说着:“回王上,贤妃所生之长子乃是庶长子,臣准备以隋制拟订,不知规格如何?”

杨宣凝想了想,就说着:“寡人一入洛阳,就会称帝,因此还是按照皇子的规矩来办吧,这是皇长子,只要不逾矩,稍稍隆重些也是应该。”

在场的人,都早已经知道此事,因此说着:“臣等明白。”

只有宋师道默然不言,杨宣凝对卫贞贞可以说是相当宠爱,又先生下皇子,并且晋为四妃之一,四妃虽然不是皇后,但是也极其尊贵,有资格竞争大统,宋玉致必须要在几年内生下皇子,才算地位巩固,心中寻思要以后提醒。

杨宣凝又说着:“寡人长子出生,可赏三军酒食,也可壮其士气,罪犯等人,可大赦一等,以示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