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此身苦淹留(第2/4页)

“哐当!”一声暴响响起!泣不可抑的二人一愣,侧耳一听,是中殿!未待二人有所反应,又是一声。尹梅意忙一拭眼泪,向后奔去,转过金漆屏风,见赵长安仰卧在锦衾缎被的拥簇之中,双眼微张,鼻翼扇动,状极痛楚。她大惊,复大喜:“年儿,你醒了?是不是身上哪儿不舒服?”赵长安头慢慢转向床里:“没有……”

“没有?那你摔的什么杯子?砸的什么碗?”紧随尹梅意进来的皇帝面凝寒霜。尹梅意低声劝止:“年儿他才醒,脑子还不太清楚……”

“你退下去,朕有话问他!”尹梅意一怔,记忆里,皇帝还从未用这么严厉的语气喝令过她。她看了看对方不容置疑的脸色,轻叹一声,出去了。大殿门关上了,除了烛花爆燃时“噼啪”的轻响,再无一丝其他动静。皇帝恨恨地逼问赵长安,何以要千里迢迢地跑到姑苏去送死?赵长安仍然面向床里,不回头,也不做声。

见他倔冷如此,皇帝语带威胁:若他今后再敢有类似愚行,他就会让无辜之人来为赵长安殉葬!

一语刚毕,他见赵长安浑身轻颤,心疼,气愤,更是困惑不解:“年儿,你到底怎么啦?三个月前,你那趟出京,究竟碰到什么让你伤心的人,或是什么令你伤心的事了?你要没命地作践、败坏自己?那人是女的吗?她是谁?你告诉朕,朕一定能让你称心如愿的!嗯?”

赵长安仍不回头,仍不做声。皇帝气极,也迷惑极了:“你倒是出气呀!蔑视君上,戏辱天子,还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你当你的一条命就全是你自己的呀?你想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娘?还有……朕?你倒是说话呀!”

赵长安慢慢地转过头来,眼神空空洞洞,与死人已没有分别:“臣……罔顾……皇上和朝廷的恩典,屡行……不……不忠不义……不孝之行,上愧对……圣上,下无颜见……母后,臣现有一事,想恳请……圣上的恩准。”

“何事?”一皇帝隐感不安,“你先说出来让朕听听。”

“臣自觉……尘缘已尽,愿落发……为僧……”“啪!”他脸上被狠狠地掴了一掌。他没有反应,好像这一掌,打的并不是他。

望着他那苍白面颊上慢慢显现出来的红肿指印,皇帝咆哮如雷:“出家?做梦!永远也别想!没朕的旨意,天底下,看哪家寺院敢为你剃度,敢收留你?遁入空门?这种糊涂心思,你最好立刻就收拾起来!现在你给朕听好了,你是宸王世子!你现在身份尊贵,以后还会更加尊贵!什么死?什么活?什么在家?出家?从现在起,这些该死的念头,你统统别想……”他胸脯起伏,恨声不绝,“你要不听,到时可别逼朕行那‘非常之举’!你听清楚了?嗯?”

赵长安呆望头顶,半晌方道:“臣……听清楚了,从今天起,臣只当……自己,是一个……畜生!乖乖……地活,乖乖地……过。”

皇帝火冒三丈:“好!好!好!居然……成畜生了?那……你娘,还有爹,又是什么?好!挺好!不过,即便做畜生,也有做畜生的规矩!做畜生什么规矩?吃了睡,睡了吃,不准东想西想,不准无中生事,不准惹麻烦,特别是不准给养畜生的人惹麻烦!只有这样,才是个好畜生!”他霍地转身,向殿外疾步行去,“听好了,即日起,你不得擅离王宫半步,若是哪一天,你又跑出去让人宰,你从王宫九门的哪一座门出去,朕就砍了守哪一座门的所有侍卫的头!”

十一月二十二,冬至,是宁致远的大喜之日。婚讯半月前就已传遍了武林,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一众门派帮会的掌门、帮主,都带同门下弟子,携礼亲往泰山道贺。不过十一月十八,泰安城中所有的客店驿馆便全客满了,再过两天,一些从西域、并州等地千里赶来的人,在城中已觅不到宿处,只好住在城外。一时泰安城中的人,比平常多了一倍还不止。十一月二十二,距行礼的吉时还早得很呢,有那性急的,或是与宁致远、四海会交情深厚的人,已先期赶到了宁宅。近午,客人已到了一半,贺礼将前三进院子塞得满满当当的,眼看着堂前的两条抄手游廊也快堆满了,西门坚、丛景天只得吩咐弟子们,将还在源源不断抬进来的贺礼移到后堂,在昭阳公主的梳妆处暂放。

但见这座前后八进的巨宅中,处处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笑语喧沸。一花白头发的老者坐在侧厅里,不禁赞叹:“嗬,这场面,可比当年剑神诸葛靖,还有天方教掌门高猛的豪阔多了!”

一个中年大汉点头:“是呀!当今武林,恐怕也只有宁少掌门才能有这样的人缘,有了这样的人缘,才能有这样的派场。”

“管三爷说的是!”一个美貌妇人附和,“现如今的江湖,要论风头、名气、人缘,除了宁少掌门,还能有谁?”

“不,不,锦二娘,你这话就过头了。当今武林,要说到名气嘛,至少还有一人,跟宁致远有得一比。”

“老爷子说的是那个大魔头?”锦二娘皱眉,“他天良丧尽,无恶不作,怎么能跟宁少掌门比?”一直静听的管三爷忍不住了:“锦二妹,我倒觉得,赵长安八成是被冤枉了!”

“咦?管老三,你脑瓜子被雷劈啦,怎么说出恁没谱的话来?”锦二娘与他私交甚厚,是以说话也比较随便。

管三爷解释道:“赵长安确实像是被人陷害了!是这样,前些日子,赵长安在姑苏晏府雪姿堂前的那一战,想必你也听说了吧?”

“是。那一役精彩极啦,六位英雄跟那魔头血战了近千回合,才把他打瘫了,正要杀的时候,他的心腹侍卫冯由却领着三千禁军赶来,杀开一条血路,把他救走了。”覃老爷子、管三爷连连摇头,感叹何以才一月余的工夫,此事就被传得如此不堪。

锦二娘问道:“怎么?莫非实情不对?”

“当然不对!那天我跟覃老爷子都在场,真正的情形是这样的……”管三爷向锦二娘细述了那一战的详情。

听罢,她发了一阵感慨,随即话题就转到了宁致远身上,主要是新娘子身上,但不是赞扬,而是诟病,诟病何以以宁致远如此出色的声名家世,却要娶一个出身含混、来历不明的无名女子?

管三爷、覃老爷子对涉及闺阁隐私的话题不感兴趣,二人正想岔开话头,忽听大门外迎宾的礼乐又欢快地吹奏起来,同时还鸣放礼炮。众人不禁注目,不知又是哪一位大有身份的前辈名宿到来,使得四海会要如此隆重地欢迎?然后,就见从后堂赶出来一人——吉红礼服,乌纱礼冠,如意黑履,将他衬脱得越发俊朗神气。正是今日婚典的主角,新郎官宁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