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章 神弩惊城(第5/6页)

△△△△△△△△△

马武坚守淯阳,这也是背水一战,他绝不想放弃淯阳这座要塞,尽管这次他们夺下淯阳并不是一件很艰辛的事,但是他却知道,如果他放弃了淯阳,下次若想再夺回来,便难如登天了。而且此刻义军势弱,若他放弃淯阳,那么严尤的大军将长驱直入,直捣舂陵,这种可能性极大,是以他请命留在淯阳。

官兵在棘阳外耽误了几天,而马武则在城中再积下了近月的粮草,他作好了与官兵长期对峙的准备。

刘玄和王凤都已经泄气了,他们的七八万大军此刻所剩却只有两万余人,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而留下来的人也都斗志尽丧,毫无战意。被官兵这般穷追猛打,便连王凤与刘玄也失去了战意。

王凤想返回绿林山。在他们义军阵容最盛的时候都没法胜过官兵,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更是奈何不了官兵。

刘玄也禁不住暗自叹气,他明白王凤的心思。事实上,他也不曾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一战几乎将他的雄心壮志都给消磨了,昔日的梦想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自绿林军起事以来,还从不曾遇上这般的挫折,便是当时绿林军分三支而去,他们依然对将来充满了信心,因为那只是天灾,瘟疫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而他们与官兵交战还不曾有过败绩,但今次却败在严尤的手下,而且还是那么惨。

刘寅也很苦恼,他在静静沉思的当儿,刘玄和王凤双双而至。事实上,他已经明白刘玄和王凤的内心所想,他绝不笨,刘玄和王凤的锐气尽消,其结果自然有些麻烦。他很了解刘玄,尽管他并不对两人怎么看好,但是在这种时候,他也绝不想再自折手足。

“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们欲各领弟兄各回各地的话,还请三思之后再告诉我。”刘寅不待刘玄和王凤说话,已率先一步开口道。

刘玄和王凤不由得微怔,脸色微红,刘寅居然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这使他们一时之间倒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于是室中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

“王莽又派了大夫甄阜领大军五万相援宛城!”刘玄半晌才出声道。

“我知道,听说还有严说为前队副大夫!他们已经快到宛城了。”刘寅吸了口气道。

“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根本就敌不过这十余万官兵!”王凤直截了当地道。

“是的,以我们目前的状况,这样低落的士气,别说是对付这十几万官兵,便是对付严尤那几万大军已是严重不足!但是,你们可知道,马武仍在淯阳城死守?”刘寅的神情有些激动地道。

刘玄和王凤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羞愧之色,是的,马武以孤军死守淯阳,挡住了官兵的追击。否则的话,他们又岂能这般安然地在这里说话?

“不如我们召回马武,各回各地先休生养息一些日子,待我们力量足够之时再联合北上,那时……”“凤帅此言差矣,何谓力量足够?那我们还要再等多长时间?如果淯阳城破,严尤还会给我们再次联合的机会吗?他必会趁我们士气低落无心再战之时将我们各个击破!试想,我们各行其道后,有谁有与官兵一战之力?大丈夫既已揭竿而起,便应轰轰烈烈,战士可以惧敌,但我们身为主帅,又怎能惧敌?要知道,他们是为我们而战!我们起事又是为了什么?”刘寅打断王凤的话,肃然道。

“正因为他们是为我们而战,所以更不能让他们为我们白白地去送死!”王凤也微有些激动地道。

“凤帅!”刘玄似乎也被刘寅的某句话给触动了,不由得出言劝道:“寅帅说得也对,我们起事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和平的日子?他们不仅是为我们而战,也是为天下受苦的人们而战!如果我们再拖个一年半载地再北进,天下百姓只会多受这么长时间的折磨,我们又于心何忍?同时也对不起死去的兄弟呀!”王凤半晌不语,刘玄的话也让他不能不反思,半晌方道:“可是,我们就这样等死吗?如果只是这种局面的话,我们再战不也只是白白送死吗?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路是人走出来的,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我们愿意想,一定有办法解开眼前的僵局的!”刘寅也心中没底地道。

刘玄也是没有办法可想,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听从邓禹的话,若非急于攻占宛城,也便不会出现今日这般惨败之局了,可是事情既已发生,后悔也没有用。

“不如我们召开一个众将会议,看看众将的意见如何,如果想不出办法,大家表决,若多数人赞同各行各路,那便只好待他日再合兵了!”王凤仍然不死心地道。

刘寅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知道王凤并不是个能放眼天下的人物,毕竟出身草莽,危难之时,所有的宏图大志也都化为乌有了。不过,这种人只会享受眼前的安乐,倒也不会成为自己真正的对手,只有真正具有野心的人才会是他的对手,而这个人便是同族的兄弟刘玄。

当然,刘寅对刘玄也不怎么看好,这或许只是因为他极为自负,他不认为刘玄是块治理天下的料。

“那好吧。”“咦……吖……”门突地被推开,李通兴奋地步入,见刘玄和王凤都在,不由得一怔,道:“玄帅和凤帅都在。”“李将军有什么事吗?”刘寅见李通的表情,不由得问道。

“我收到一个大好消息,王常的下江兵在上唐乡大败荆州牧所派去的军队,已经引军北上,此刻安营于宛城东南不远处的宜秋集!”李通兴奋地道。

“啊,他已经到宜秋集了?”刘玄和王凤都吃了一惊,问道。

“消息千真万确!”李通肯定地道。

“这王常可真有能耐,居然能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便赶到了宜秋集!”刘寅忍不住赞道。

王凤的眸子里似乎也闪过一丝希望,这个时候他也想起了邓禹前不久所说的话,此刻才想到,也许邓禹所说真的是对的,如果他们早一步联合王常,有王常在后方相护,那么严允想自后方偷袭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便不会招至败绩,说不定真的可以困死宛城中的严尤,可是此刻后悔已是毫无用处。

“我们必须去联络王常!”刘寅肯定地道。

“可是我们在这种时候去联络他,只会被他们耻笑的!”刘玄有些担心地道。

“王常料来不会是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曾与他有过太多的接触,但却听说过其为人!”李通肯定地道。

刘寅欣然笑了笑,对李通的话极为满意,似乎只有李通才理解他的心思,于是动情地道:“成大事者何拘小节?只要能够在此反败为胜报我宛城之耻,能定天下、解万民之苦,便是要我行三叩九拜之礼又有何妨?”李通神色间闪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感动和尊敬,他欣赏刘氏兄弟,刘寅让人尊敬之处便在于他每时每刻都在为大局着想,绝不会因私人感情而坏大局。是以,刘寅虽傲,却是值得尊敬的!而这一番话更见其本性。对刘秀,李通则认识更深,因为他们在南阳之时,交往甚密,觉得刘秀确实是颇有思想和见地,其智计之深绝不逊其兄,少有大志,是以李通会随刘秀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