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一章 生存之道(第5/5页)

让王统略略安心的却是天和街的每个路口都已设下了哨卡,在他发现林渺返回天和街时,立刻封锁了所有的出路,他绝不能让人溜掉!否则,只怕是无法向王兴和齐府交差。但很遗憾的却是,他追过几条胡同,竟把林渺追丢了,仿佛林渺在瞬间完全没入了整个天和街的民宅之中,惟有马蹄声与官兵奔走的脚步声乱响……

很快,都骑卫和侯府家将将整个天和街都搜查了一遍,却没有发现林渺的踪迹,倒是找到了四具都骑卫的尸体。

这四人显然是被人偷袭致死,他们是分处两个哨口的哨兵,结果连一声警告都没能传出,就被人扭断了脖子。出手之人,不问可知便是林渺。

王统最后在这四具尸体附近找到了一个地道,通出天和街的地道,出口之处却是在他的封锁之外。

这一发现,几乎让王统气得吐血,辛辛苦苦布下的局却仍是让林渺给溜了,这怎么不叫他惊怒?而齐府的高手则在天和街外围封锁线上白费力气,也是怒极,但这却是没办法的事。

△△△△△△△△△

宛城再一次热闹起来,四处张贴着刘秀、邓禹的画像之余,又加上了林渺的画像。

官府悬赏五百两银子买林渺的下落,却花两千两银子买刘秀和邓禹的下落,也算是花大手笔了。

街头到处都有官兵巡察,全城一片紧张,而宛城之中更流传着天和街被全面封锁的消息,甚至说整个天和街的居民全都被抓了起来,这引起了宛城百姓极大的恐慌,使整个宛城的秩序全乱了套。

而人们茶前饭后更有了闲谈的话题,许多人都知道刘秀和邓禹的大名,但对这个林渺却是十分陌生,没想到也能值五百两银子,这可是足以让普通人十年无忧的财富。不过,这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保命要紧,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之中的凶险,一个不好,不仅得不到银子,还会将命搭上。

△△△△△△△△△

大通酒楼,在宛城并不入流,但在大通街却是数一数二的。

大通街不属宛城繁华之地,相对来说,更接近城北贫民区一些,在这里生活的,多是一些仍能够混日子的中家之人。

[注:汉代的户等划分,大致可区分为“细民”或“小家”、“中家”与“大家”三个等级。三等级的划分,大致以资财的多少为依据,但又不十分严格,且无明确的划分标准与界限。换而言之,也便是贫民与富家的划分,而“中家”则处于贫民与富家之间。]

因此,大通酒楼的生意并不坏,其档次虽不高,可服务却还是很周到,环境也不赖。

大通酒楼分上下两层,上层雅座,下层则为比较普通。这里最有名的便是菜,因为酒楼中有一个好厨子小刀六。

小刀六的厨艺绝没人会怀疑,知道他真名的人少得可怜,不过大家都知道他的绰号叫小刀六。

事实上,这个名字也挺爽口,挺亲切,亦很对胃口。

来这里吃饭喝酒的人大多数是冲小刀六的厨艺而来。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特别之处是他不仅是大通酒楼的老板,更是大通酒楼的掌厨,即使是他将生意做大了,仍没有改变亲自下厨的习惯。所以,来这里的,很多都是老顾客,与小刀六极熟悉的人。

小刀六从不会当自己是酒楼的老板,他仅将自己与店小二同等对待,对任何人都是和和气气的,也许这正是他何以由一个小人物成为酒楼老板的主要原因。

算起来,小刀六确实是个人物,白手起家,却只靠一把菜刀。

大通酒楼,今天的生意似乎有些冷淡,或许是因为这两天街头到处都是官兵的原因,许多人怕惹麻烦,因此懒得出门。

当然,官府仍会挨家挨户地搜寻,对于这种情况,宛城的百姓已经见怪不怪了。

小刀六今日没有亲自掌厨,或许也是因为顾客少的原因,他只是在厢房之中独自喝着闷酒,仿佛有种说不出的心思,或是心绪甚坏。

没有人来打扰小刀六,大通酒楼中的店小二和其他厨子及请来的掌柜都很明白小刀六的脾气,因此没有谁来理他,只是为他准备了一大坛烈酒和一桌菜。

小刀六吃喝之际,并不在乎有没有人陪,他只喜欢静,安安静静地去品尝酒的辛辣和菜肴的香美。所以,在某些人的眼中,小刀六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其实,只有小刀六自己知道,他并不是在乎吃喝,尤其是今天,他只是在等,等待一个人!只要对方没有死,没在大牢中出不来,这个人便一定会来见他,这是小刀六的自信,所以他今天不想掌厨。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刀六依然闷头喝酒,但是他已感觉到有人掀开了帘子,因为有一丝凉飕飕的风吹了进来,还使厢房之中多了一丝光亮,只是这些又很快消失。

脚步声很轻,然后是椅子挪动的声音,进来之人便坐在小刀六的对面,仿佛是在静静地看着小刀六。但是小刀六仍没有抬起头来,不过他也停止了喝酒,只是定定地望着碗中的烈酒。

沉默,厢房之中,如死寂般的沉默使人有种窒息的感觉,抑或是因为即将降下的雷雨使得整个天地变得十分沉闷。

这是一间独立的厢房,却绝对清静洁雅,里面的布置还颇有几分诗意,泛着古典的气息,只是在沉默之中,这点诗情画意全都似在酝酿着风暴。

来人取下竹笠轻放在一旁的椅子上,发出了一声淡淡的声响,却有种惊心动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