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四章 一世长辞(第2/3页)

起丧、志哀、含珠入殓、呈定谥号,诸仪完备,大行梓宫又在朝阳殿停灵九日,这才发引出京,落葬于卫山文陵。萧元时送灵归来,赴太庙告祖,闭宫守制二十七日后,登基为帝,尊母亲荀氏为皇太后。

身为中宫所出嫡长子,萧元时一直以来都被当作储君在养育。他不是一个完全懵懂的孩童,能够理解执掌万里江山是个什么概念。但也正因为他已经懂得身为君主的意义,御座之上的孤冷才越发令人觉得惶恐。十三岁的年纪毕竟还小,萧元时知道骤失父佑的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满殿群臣山呼万岁的声浪带来的除了无上尊荣,更多的反而是一种闷闷的窒息感,唯有在看向金阶下大伯父熟悉的面容时,他紧绷的内心才能得到一份安慰。

那是从小依偎到大的怀抱,那是父皇临终前最后的安排,心中忐忑的少年天子毫无杂念地听从着这道遗旨,准备如同他的父亲一样,完全付出自己的信任和倚重。

先帝薨逝的丧讯与新君登基的诏书很快就邸传天下,两份驿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递到了萧平旌的手中。他从小便受到这位皇叔父格外的偏爱,悲痛之情不言而喻,只不过萧歆染病已久,他心里早已对这个消息做了充分的准备,尚能勉强稳住自己,传令全营摘缨挂素,以完国丧之礼,只在私下独处时痛哭了一场。

自古君权交替大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朝局动荡,萧平旌面上虽不显,心中委实挂记父王的近况。可惜两封简报上看不出更多的细节,他耐住性子又等了几天,总算等到了长林府寄来的家书。

节气的脚步此时已经不紧不慢地迈过了谷雨,议事厅前的庭院中满树新绿。众将官在当日早会后已全数离开,只有萧元启留了下来,静静地等着萧平旌阅罢家书,毫不见外地问道:“大伯父信中说了什么?”

萧平旌没有回答,直接将手中的信纸递了过去。萧元启接过快速浏览一遍,脸上的表情从凝重转为轻松,浅笑道:“陛下……呃不……先帝临终托孤,可见对于大伯父是全心信任。有他老人家在京城坐镇,你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萧平旌凝神思忖了片刻,轻轻摇头,“当然是信任,但更多的……还是想要保护。”

萧元启微有不解,“保护?”

“父王对朝中政务其实知之不多,先帝并非真的需要他辅政,而只是以进为退……想给父王一个托孤老臣,不可轻动的身份而已。”

萧元启失笑道:“老王爷这样的身份还不够吗?”

萧平旌心中闪过一抹尖锐的刺痛,起身走到厅口。父王功高年迈,本该就此尊养余生,就因为朝中没有了大哥,竟连先帝也开始为他觉得不安……

“元启,你去请魏老将军他们过来一趟。我也应该……做一下回京城的准备了。”

萧平旌这句回京前的准备,听上去语调平淡简单,让人以为最多就是安排一下甘州营的留守事宜。但实际上,这位新任的怀化将军整整花了半个月的时间,马不停蹄地巡查完甘南,又去了宁州和飞山,跟个陀螺一样和各营主将轮番会面,等最终再次回到甘州城后,整个人看上去又干瘦了一圈,让在军衙外迎接他的魏老将军好生埋怨了一番。

“虽说二公子年轻体健,但终究也不是铁打的人,忙到现在才回营,只能歇上一晚就要启程进京,路上更是没法子调补,这个模样让老王爷见着,那得多心疼难过啊。”

萧平旌由着他唠叨,并不反驳,直到走进了二门内,方才停了下来,微笑道:“老将军的好意我知道,可往返京城一趟至少三个月,若不安排妥当怎么放心?”

一同出来迎候的萧元启不解地问道:“北境全线近来不是一直都很安静吗?我是真的不明白你能有什么不放心的?”

“安静得已经不太正常了。”萧平旌眸光稍稍凝住,“有些微小迹象很容易被忽视,现在不仅是其他各营需要小心,咱们甘州营应该睁大眼睛的地方也不少呢。”

“我反正看不出来什么,”萧元启转头看了看身边的魏广和东青,笑了笑,“不过只要将军吩咐下来,这‘绝无疏漏’四个字,我们几个留守的人倒还能够做到。”

萧平旌不禁有些意外,“怎么,你也想留守?不跟我一起回金陵吗?”

“京城对你而言有老父在堂,对我来说还有什么呢?不过是一座旧居而已。”萧元启的笑容微显酸楚,“偶尔夜里倒是会梦见它,已经荒败得不成样子……”

“你虽不在,府中还有管家打理,怎么也不至于到了荒败的地步。你做这样的梦,终究还是心里牵挂。”

“我府里那个管家没什么大的毛病,就是太过惫懒。不瞒你说,我确实有些不放心。”萧元启伤感地又笑了一下,“可是千里迢迢赶回去看个院子也不至于,大不了派人跟着你走上一趟,带着我的书信敲打敲打管家,多少也能有些效用吧。”

萧平旌皱了皱眉,“你来甘州一年多了,就没有给京里捎过信吗?”

“纵有尺素,投寄无人……京中也没有人等着我报平安,除了给大伯父的请安书信以外,还能有什么好写的?”

这位莱阳小侯爷生来娇养,来到北境后竟然真的能吃下军中这份苦,和同袍诸将也都相处得不错,萧平旌早已对他刮目相看,此时见他情绪有些低沉,便拍了拍他的肩安慰道:“经过这一年,你已经不需要再向自己或者向任何人证明什么了。无论这次跟不跟我回去,我都希望你能好生考虑考虑,将来到底想要走哪一条路,你总得有个决断才是。”

萧元启低头浅笑,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默然跟随众人走上议事厅后,他努力强迫自己聆听主将临行前的安排,可是听着听着,胸口烦乱的感觉压之不下,渐渐还是有些走神。金陵旧府,塞外边城,究竟哪里才是将来真正的归处,他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思考,问题只在于思虑至今整整一年,他依然觉得心绪茫茫,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想法。

从军以来这些日子,萧元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名下更是积攒有军功,收获不可谓不丰,但是能在军中博取到的前程,即便再通畅顺利也终究有限,距离他想要踏上朝堂中枢的目标,此处仅仅只能算是起步而已。

可是此刻回到金陵又能怎么样呢?他受父母所累,别无依凭,先帝对于宗室子弟已算是极为宽容温厚,也不过是让他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边缘人。如今面对几乎陌生的新君,面对已然大改的帝都朝局,他又是否能够找到别的机会可以出头?

“……再过十天,咱们派往大渝的谍探又该送消息回来了,上次是元启陪我一起去碰的头,路途和人面都已熟悉,这次就还是你去吧。”萧平旌这时已经分派完其他的军务,转头对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