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百鸟朝凤(第2/2页)

苏子修见此情形,变得失魂落魄,“我苦学琴艺三十多年,为此耗费重金求到一具古琴,没想到竟然还不如此人随意摘下的一片树叶!枉我还自称天琴先生,当真是坐井观天,自大的可笑!”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杨易如今所吹奏的这首曲子叫做《百鸟朝凤》,是杨易前世是世界民间音乐集大成者,这曲子自由欢快,可长可短,长短随意,最适合用唢呐来吹奏,如今他没有唢呐,便取来一片树叶以作代替之物,若是用古琴鸣奏,反而效果不太好。

这个曲子,杨易在前世听了不下百遍,实在是印象深刻,他此时深通音律,连黄药师都自承不如,音律的造诣之高,已经很难有匹敌之人,如今看见苏子修弹琴与百鸟互答,自然而然的便想起了这么一曲《百鸟朝凤》。

他吹奏之时,精神与乐声互相感应,思感竟然顺着乐声延伸了出去,与场中的鸟儿思感相连,因此才能向眼前这些鸟儿下达指令,使其听从指挥。

这其中变故,远非杨易事先所能预料,这种情况,杨易还是第一次遇到,虽然感到吃惊,却也不慌乱。

他嘴里吹奏不停,思感却不断延伸,与眼前的一个个鸟儿的精神互相感应,感受它们好奇、敬畏、小心翼翼的微弱情绪。

在他的思感中,这些鸟儿只有短暂而细微的思维片段,只有害怕与高兴这种简单的情绪,极易控制,心中稍一动念,这些鸟儿便应念而行,丝毫没有抵抗之意。

这种情况只有他本人能够清楚,外人却不得而知。

苏子修见他驱使鸟类神奇无比,只当是杨易乐声之功,却不知另有奥妙在其中。

乐声渐渐变高,由欢快而激越,群鸟舞动更急,叫声愈发响亮。

顾采玉身子在场中的舞步随着乐声而变得矫健起来,刷的一声,从背后抽出长剑,做起了剑舞。

一霎时场中剑光霍霍,寒气迫人,在顾采玉身边的鸟儿全都飞到一边,围成了一个圈子,勾长了脖子向场中观看。

苏子修刚才还在失魂落魄的叹息,此时见顾采玉随着乐声起舞,剑光闪闪,英姿矫健,不自禁的鼓掌叫好,连刚才的郁郁之情也抛到一边。

片刻之后,杨易口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尾音,场中群鸟齐声高叫,顾采玉手中长剑脱手而出,插进了苏子修刚才盘坐的青石之上,直没至柄。

乐声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