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凶兽帝江(第2/3页)

她们逃到安全之处,互相对望。缁瑶钗拍着胸口:“那只怪物好可怕,差点就被它吃了。”

其他几人齐齐翻着白眼……你什么都没做,第一个就跑了,吃谁也吃不到你,何况那怪物哪来的嘴吃人?

印巧文看着白话:“现在该怎么做?”白话笑道:“恐怕我们唯一能够指望的,仍然是射日弓和震天箭,不过射日弓要想发挥最大作用,需要结合诛日太生法、绝断鬼门、太玄驭日法这等级别的强大招式才成,否则的话,只怕得把魔杀找来,才能用射日弓一举杀死帝江,不过到了魔杀那种级别,有没有射日弓已是没什么区别。”

又道:“骆姐姐,崆峒幻里应当是有太玄驭日法的,你没有找着么?”

“在这,”骆红蕖取出一本红册子,却又没好气地道,“我一出崆峒幻就被你带到这里,看也不曾看过它,哪能一下子就会?”

小姑娘笑道:“反正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对付帝江,骆姐姐你最好现在就开始学。”

骆红蕖无奈,只好找个地方静下心来,修习这太玄驭日法。

……

蜀中乃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益州又为古蜀文明之中心。

春秋之前,古蜀国开明王迁都于此,取周太王“一年成邑,两年成郡,三年成都”之意,定名成都。秦灭巴蜀,改成都为蜀郡,东汉之时,又称益州,因当地织锦业极是发达,固又称作锦州,三国时,刘备亦是立国于此。

唐朝时废除郡州制,蜀地被划入剑南道,但习惯上,人们仍是以蜀中相称。

而对于益州,当地老百姓却始终都是以成都自称,千百年不曾变过,所谓蜀郡、锦州、益州等等,都只不过是“官名”,在老百姓眼中与别称没有什么区别。

唐小峰来到成都,在一名太监的引路下,进入皇城锦宫。这锦宫自然比不得长安皇宫又或是洛阳皇城,甚至连江都都比不上,但因成都乃是蜀地之中心,三国时刘备亦曾住于此处,所以这锦宫亦不算小。

方自进入锦宫,一名大臣迎出,将那太监驱退,引唐小峰入宫。

唐小峰见这大臣面容刚毅,一身正气,于是施礼问名。大臣回礼道:“本官姚元崇,唐少侠不用客气。”

唐小峰立时动容,想着原来他就是姚崇?

姚崇亦是史书上有记载的名相,武则天时便已官至尚书,其刚正不阿,保住许多被无辜下狱的官员,虽然性子刚烈,却深得武则天赏识,后因得罪太平公主和二张,被贬至边疆,临去前又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亦得武后重用。

史书上,姚元崇三度为相,俱是在国家处在风雨交加的重要关头,故有“救时丞相”之称,李隆基当皇帝时,为避“开元”之讳,改名姚崇,深得李隆基重用,为“开元之治”打下坚实基础,后辞去宰相之职,向李隆基举宋璟自代,而所荐之宋璟亦是名臣。

可惜李隆基虽接连用了两位名相,励精图治,革新去弊,令大唐再现辉煌,接下来便开始骄奢淫逸,自以为天下太平,怠惰政事,又连着用了李林甫、杨国忠两任奸相,终于造成安史之乱,成为大唐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当然,现在的历史走向与唐小峰上一世读到的史书已极是不同,史书上,姚元崇三任宰相,第一次是武则天时期,第二次是李旦时期,第三次则是李隆基时期,而现在,李旦能不能再次登基都难说得很。

借着这个机会,唐小峰便向他打听孟家消息,姚元崇盯着他来:“茅山之上,佛、道、妖、魔各方聚会,选出了一位姓孟名紫芝的姑娘为盟主,不知这位紫芝小姐与孟家有何关系?”

唐小峰微笑道:“紫芝盟主便是孟家第七女。”

“原来如此,”姚元崇长叹一声,道,“可惜孟家在逃出洛阳时,已是家破人亡,孟谟孟大人已是病死于蜀道。”

唐小峰怔了一怔,又问:“那孟家的大小姐兰芝姑娘……”

姚元崇看着他来:“前些日子,孟家大小姐已被立为太子妃,不日便要与太子殿下完婚。”

唐小峰脸色微变:“这‘前些日子’是在茅山之会前,还是茅山之会后?”

姚元崇苦笑道:“唐少侠亦是聪明人,这种事又何必问我?”

唐小峰沉默片刻,跟着姚元崇继续前行,途中却又再次皱眉:“我们去的不是朝会?”

姚元崇低声道:“陛下于锦凤殿召见少侠。”

唐小峰道:“还有什么人在那里?”

姚元崇道:“还有皇后与武三思武大人、兵部尚书宗楚客宗大人、御史中丞周利用周大人、侍御史郑怡郑大人、益州刺史冉祖雍冉大人、宋昊宋大人皆在殿中。”

唐小峰失笑道:“这楚大人、周大人、郑大人、冉大人、宋大人,不就是老百姓背地里所说的武三思门下‘五狗’么?”

姚元崇赶紧道:“少侠噤声,朝中大事俱取决于他们手中,少侠既为结盟而来,不宜在这种时候得罪他们。”

唐小峰一声冷笑,中宗李显实在是历史上少有的奇葩,他还是庐陵王时,武三思不知多少次在武则天面前进谗言害他,若不是狄仁杰、张柬之等全力保他,他早已被武三思和武承嗣害死。

及至他登基后,不但不听从忠言除去武三思,反听从韦后与上官婉儿之言,仅过了两个月,便将武三思封作宰相,任由武三思控制朝廷,反过来将心向李唐的忠臣一个个地害死。

其实除了李显自己,天下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武三思与韦后、上官婉儿私通的,而在后世的史书上,他最后的下场竟然是被自己老婆下毒害死,原因就是为了可以不受干扰地在宫中跟别的男人鬼混。

李显在史书上已是奇葩,在现实中竟比在史书上还要奇葩。他的弟弟李旦虽然也奇葩,但好歹知道自己奇葩,当了三年皇帝就赶紧把帝位让给他那至少在年轻时极是能干的儿子,李显最奇葩的地方就在于他明明奇葩却还不知道自己奇葩。

来到锦凤殿前,唐小峰忽地眯起了眼,锦凤殿给他的感觉颇有一些压力,内中显然藏有一些高手,且对他杀意极重。只是他虽以灵郁之气看去,却什么也无法看穿,看来内中所藏之人颇有本事。

姚元崇低声道:“我只能将少侠引到这里,少侠小心,圣善寺寺主亦在内头。”

唐小峰轻声道:“多谢大人。”

姚元崇离去,两名黄门将他带入殿中。中宗李显坐于殿上,左边一名凤髻女子,自是韦后,右边上官婉儿跪于案后,持笔书诏。两侧立着数名官员,为首之人鹰鼻狼目,一眼看去就予人阴狠之感,架子竟比中宗还大,显然便是武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