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姐姐与弟弟(第2/3页)

唐小峰抱着柔弱无力的姐姐落在落雁峰头,却有一女掠来:“主人、小姐……小姐你怎么了?”

来的竟是琼英。

唐小峰问起,才知琼英本是一直都在岭南等着他们,后来听得主人在河南一带出现过,又急赶而来,还未进入河南,却听得“姑奶奶的”盟斩杀阴烛,助秦岭大破震古之事,又听得公子现在华山,于是又折到了华山来。

林书香也落了下来,与琼英相见。

另一边,却是唐锦心与纪沉鱼飘了过来。

落雁峰上,本就有徐丽蓉、颜紫绡、廉锦枫、唐锦心、纪沉鱼、易紫菱、卞宝云、孟华芝等四十多位花神,现在又加上林书香、琼英、章家十媳等十几人,自是变得莺莺燕燕,幽香满峰。

大家年纪都相差不多,彼此相见,又觉亲切,竟是打打闹闹,一团锦绣。唐小峰走到这边是美少女,走到那边也是美少女,大饱眼福,心想果然是“红颜莫道人间少”么?

不过像易紫菱、姜丽楼、张凤雏、纪沉鱼等都还未画上天女散花图,他便让秀英的妹妹田舜英、孟家姐妹中的孟瑶芝等几人,帮他补了上去。百花中无一不是才女,精通琴棋书画的自有不少,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其他人都画得,唯有他姐姐却怎么也画不上去,花神中不管找了谁来,要画他姐姐,都是提着五色笔却下不了笔,唐小峰暗自称奇,找了纪沉鱼来,让她试着对姐姐读心,结果却也无法做到。这种“做不到”倒不是因为姐姐使用了什么心法,让她读心无效,而是纪沉鱼从意识深处,就不愿去对姐姐做这种事情,就算强迫自己也是无用。

难道是因为姐姐是百花仙子,其他人只是花神的缘故?

话又说回来,画完这天女散花图,到底会出现些什么?

难道真的会出现神龙?

……

唐小山躺在床上,喝了一碗廉锦枫熬制的药汤,休息了一会儿。

蓦一睁眼,看到窗台上坐着一个小姑娘,于是微微一笑:“白话?”

小姑娘跳了过来。唐小山撑着身子,摸了摸她的脑袋:“不要再到处乱跑。”

紧接着又是一阵急咳!

白话立在那里,两只小手放在身后,看向一旁:“我有一个法子,可以让你好起来……”

“不要。”

“可是……”

“那个时候,你是把你的先天元神给了我,所以我才好起来的,”唐小山轻叹一声,“我也知道我的先天元神一直在消耗,你让我对你使用古今颠反如意挂,那时候我不知道你是让我对你做什么,如果我知道那样子会害死你,让你形神俱灭,我是绝不会那样做的。”

“这次不会了,”白话不自在地道,“这一次,只是让小山姐姐你的身体好起来,但是、但也只是这样了……”

“是吗?”唐小山微笑,“那就教我吧。”

“嗯!”

……

唐小峰来到姐姐房前,琼英却守在那儿,不让他进去,说小姐正在洗澡。

洗澡?唐小峰疑惑地问:“她一个人在里面?”

琼英道:“还有白话来着。”

“小月呢?”

“没见着啊。”琼英摇头。

唐小峰倒也没有去想太多,就在外头等了一会儿。

等姐姐洗完,他来到内头,见姐姐穿着一件翠色衣裳站在那儿,云鬓略湿,幽香满室,脸儿红红润润,美若空山灵雨,白话却从窗口跳了出去,也不知在做什么。

他疑惑地看着姐姐,唐小山却笑了一笑:“我们走走。”

唐小峰诧异地道:“你的病。”

“刚才不知怎的,突然就好了。”姐姐道。

唐小峰更是疑惑,搂住姐姐,便要亲她。

唐小山睁大眼睛,一只手挡住弟弟嘴来。

两人的身体轻轻贴在一起,唐小山的乳儿略抵弟弟胸膛。

唐小峰轻咳一声:“我帮你看看。”

姐姐脸儿飞红:“嫂溺叔才可援之以手,姐姐病了弟弟才可以亲,我既然已经好了,你还想做什么?”

真的好了?唐小峰仔细看去,见她精神不错,血气红润,看上去真的已经恢复健康。

难道是锦枫炼制的药起了作用?早知道应该早点把锦枫送到太行山去。

这样子贴着,实是有些暧昧,他赶紧分开一些,又想着不管姐姐有没有恢复健康,一直卧在床上总是不好,既然她想到外头走走,那就陪她走走。

于是带着姐姐到了外头。

外头下起了雨,雨并不大,唐小峰撑了把伞,与姐姐在雨中漫步。

雨中的华山别具美感,缥缥缈缈,宛若仙山。

来到一处崖上,下方,徐丽蓉、易紫菱正冒着雨,对一批新人进行训练。

唐小峰用五行幻化的剑气挡住风雨,弄干草地,姐弟俩坐在草地上,唐小山问弟弟:“有了华山,人手也开始多了,你打算怎么做?”

唐小峰道:“加入的人虽然多了,但以往都只是些下九流中的江湖人物,与龙族作战,跟江湖纠纷截然不同,所以必须要用军队的办法训练他们,这一点,倒是可以借用秦岭的做法,组织性和纪律性,永远都是军队的首要。但是在保证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前提下,兵种和作战方式却可以多样化,要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战斗。所以,只能通过各种演习和训练,让他们做到即便是遇到突袭又或是在其它各种恶劣环境下,也会习惯性地自行组织起来,互相配合,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解释给姐姐听。

唐小山一脸讶异地看着弟弟。

唐小峰知道,这种“现代化”的作战理念,与这个时代的习惯颇有一些不同,姐姐会惊讶也是正常的,他向徐丽蓉、芸芝等人解释时,也花了许多时间。

其实随着时代不同,后世的战斗理念,并不一定适合古代,并不是说一两千年后的作战理念就一定比古时候的兵法更强,皆因时代不同,这些理念根本无法套用。

在消息不畅,士兵又大多没有受过基础教育的古代,去试什么“现代化战争”,不过是搞笑罢了。

在古代,一般认为,能够控制住十万大军而不乱的,便已经算是将才,不但不乱,还能做到“如臂使指”的,已是将才中的将才。

而像韩信那种随手招揽大批降卒和流民,稍加训练,马上便成为精兵的,简直就是千古难遇之名将。楚汉相争时便是这样,刘邦面对项羽,屡屡打得全军覆没,只好把韩信的部队要来,而韩信每次将亲手训练出的精兵交给刘邦,靠着招募流民又或是收拢各处逃亡的残兵败将,转过身来,又是几万或十几万的精兵,别人的部队都是越打越少,韩信在将部队交给刘邦后,却又总能从无到有,再越打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