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文辩武辩(第2/3页)

“大是欢喜佛”将受伤的丫鬟放在腿上,又左手搂一个,右手抱一个,大笑道:“你们这些不懂事的丫头,平日里吃吃醋也就是了,怎的在这里让人看笑话?大家一起欢喜,才是真欢喜。”

燕紫琼与廉锦枫回嗔转笑,倚他身上蹭来蹭去,不停撒娇。

燕紫琼一边撒娇一边悄悄掐“师父”的腰……真的很不甘心。

唐小峰看向磨莲,笑道:“这第二辩,又辩什么?”

磨莲坐了回去,他身边另一弟子摩风踏上前来。

摩风在心中忖道:“我的本事最多与摩竹相当,但听他们这番话,杀了摩竹的这个女子,实力还不是她们中最强的,她这两个师妹这般挖苦她,她亦不敢还嘴,若是继续斗法,我恐怕毫无胜算。”

于是道:“武辩既已结束,接下来,自是要文辩。”

他却不知,唐小峰正是要他这样想。

唐小峰自然知道,自己身边这些“女徒弟”里,论起本事,唯一能跟林书香比的也就只有燕紫琼,但燕紫琼的燕家剑术实在太过显眼,而奉武则天之命将燕家灭门的,正是黄天道,这里有这么多黄天道道徒,她若出手,被人看穿来历的可能性实在太大。

林书香已经受伤,燕紫琼不能出手,包括魏紫樱在内,其他美眉的实力都远不及修了《欢喜经》,又持有六道转轮塔这等佛宝的林书香,磨莲剩下这名弟子只要跟摩竹法力相当,自己不管派谁上,都是必输无疑,一个不好,便是香消玉殒的下场,倒不如让这喇嘛自己放弃斗法,改成文辩。

当然,所谓“文辩”,辩的是对佛门经典的各种领悟,他身边熟读佛经的仍是只有林书香一人,但好在这些美眉无一不是才女,未必没有胜出的机会,况且纵然不胜,亦没有性命危险。

不过最好是这第二辨亦能胜出,否则的话,他将不得不与磨莲一战,问题是他习《欢喜经》的时间确实太短,而磨莲显然不是他的两个弟子可比,自己不全力以赴,必定落败,要全力以赴,就只能用出剑侠本事。

“大是欢喜佛”竟然是个剑侠?这不是让人看笑话么?

他往廉锦枫看了一眼。

廉锦枫会意过来,曼声道:“既是机锋,以何为题?”

长生宫里,也曾住过一些高僧,留了许多佛门典藏,当日她瞒着唐小峰和颜紫绡悄悄寻找与泰煞鼎有关的线索,连采女留下的采补之术都不放过,那些佛经自然也看过许多。

她本是水仙花仙子转世,看过的东西,自然能够记得,只是记虽记得,却实在没有多少研究。

然而现在蜀中无大将,她这廖化也只好做先锋了。

所谓机锋,乃是通过言语交谈彼此发难,通过引经据典来问倒对方,以证明自身境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是以清修为主的佛门也不例外,佛教里有各大宗派,这些宗派彼此之间,对佛学的理解各不相同,既有区别,自然要分出高下,大家都是僧人,怎好打打杀杀?于是用言语发难,就成了佛门相争的一种常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机锋”。

廉锦枫对于“机锋”虽然没多大信心,却不知摩风的信心其实也好不了多少。

机锋在佛门中虽然平常,但在中原,却发扬得尤为光大,中原宗派较多,佛门各宗明争暗斗,彼此发难质疑最正常不过,所以但凡有名高僧,无一不是辩才无双。当年玄奘西行取经,在天竺说佛,声名大起,当地高僧不服,竟在一日之间,三十多名大德高僧同来问难,结果全被玄奘以机锋辩倒。

佛学虽是从印度传来,但论起佛理,却早已慢慢将天竺甩下。

而在吐蕃,密宗独厚,不像中原百花齐放,在中原,每个大德高僧开坛前,都要做好被人发难的准备,密宗在吐蕃却已是无人敢去质疑。

于“机锋”一道,中原佛教整体上自然要远远高于密宗。

摩风不知道大是欢喜佛虽是和尚,却是和尚中的异类,想到中原佛学“机锋”一道甚强,不知以何为题才能胜出,犹豫难决。

廉锦枫却也怕他真出什么高深的难题,心中念头一转,柔身站起,斜压在“师父”肩头,娇笑道:“既然你这般难决,那不如就由我来出题吧,我先问,你先答,我不问别的,就问东边三里之外有一巷子,里面有一群孩童嬉戏,我就问你,那嬉戏的孩童,有五人?六人?还是七人?”

唐小峰大喜,心想锦枫美眉你果然聪明。

武五思等人却是愕然……这却不是比佛理,而是比神通了。

众人虽然大出意料,却也不能说廉锦枫犯规,她只说先由她问,却没说她先问什么,虽然她问的不是佛理,却也的的确确是“文辩”。

况且佛门原本就有“六神通”之说,这“六神通”,乃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虽然对佛教来说,神通只是修行中自然而然出现的东西,并非修行的本意,但这“六神通”却也是佛经里明确记载的。

唐小峰正暗夸锦枫美眉聪明,却看到那摩风的嘴角忽地流露出一丝冷笑,心里暗道不妥。

果然,便看到摩风双手合十,略一沉思,即道:“那嬉戏的孩童,共有八人。”

廉锦枫没有想到他真能答出,颇为愕然。

她却不知,这摩风在桑耶寺里,主修的便是“六神通”,舍弃功德,专修神通,虽已违了佛门本意,但这世上正道不学,专走邪路的人多了去了,他也不过就是其中一个。

武五思道:“可要派人去查看一番?”

廉锦枫无奈地道:“不用了,确实是八人。”

摩风淡淡地道:“现在该我问了,敢问南边十里之外,有两人在亭中说话,说话的是一男一女、两名男子,又或是两名女施主?”

廉锦枫闭上眼睛,蓦地睁开,微微一笑:“哪来的两人?明明只有一人,是个男的。”

摩风暗自佩服,他苦修二十多年,这才练成六神通里的天眼通和天耳通,范围也不过就是方圆十里,这小尼姑明明岁数不大,哪怕是从娘胎里就开始修习,也远远比不上他的修习时日,却没想到这小尼姑竟也同样能看到十里之外。

他却不知,廉锦枫用的并非是佛门中的“天眼通”,而是道家的内景神视之术,佛道二门虽然都有神通,但对于佛门来说,神通只是修行中附带出现的东西,而道家要的就是神通广大,不管是斋醮符咒,召神御鬼,都是为了能人所不能。

而这内景神视之术,恰恰便是廉锦枫除炼药之外,仅有的一样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