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夫子论德(第2/2页)

“当时。孔夫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人,经商。经常会在各个诸侯国中做贸易。在那些国家遇到很多鲁国的奴隶。子贡就自己掏钱将这些奴隶全都赎回来,却不向国家要补偿金。并且以此为荣,觉得自己道德非常高尚。谁知孔夫子知道之后,却把他骂了一顿。说他做得不好……”

“啊?那这是为什么呢?”

刘姓干部情不自禁地追问道,粱姓干部也是浑然不解。

范鸿宇笑了笑,说道:“因为孔夫子觉得子贡把道德的标杆拔得太高了。本来国家制定这条法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救鲁国的国人,另一方面则是彰显国君的仁慈宽厚,增加国家的凝聚力。为此不惜付出付出一定的代价给这些赎奴的人作为报答和补偿,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做了好事,又不吃亏。许多人都非常乐意,只要在国外发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施以援手,解救自己的同胞。但子贡把这个行情给破坏了。他自己很有钱,不见得其他人都和他一样有钱。子贡赎回奴隶,不去国库报销,如此一来,如果其他鲁国人赎回了奴隶,就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他去报销,他的道德就不如子贡高尚了,只是一个商人;如果不去报销,自己就要承担赎回奴隶的费用和损失。这个损失,并不是谁都能承担得起的,更不是谁都愿意去承担的。慢慢的,再有人在其他诸侯国看到成为奴隶的鲁国人,就不愿意赎回来了。赎回来没什么好处嘛……孔夫子批评子贡,就是这个道理。”

刘姓干部猛地一拍大腿,叫道:“我明白了,范镇长你这是不想让其他人产生误会,拿了奖金,自己不敢花,就没有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了,是不是这样?”

范鸿宇微笑点头,说道:“对。奖金对很多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所以我希望两位能够为我保密,不要说出去,免得影响到我们枫林招商引资的大局……呵呵,这事过去之后,我请两位喝酒。”

“行行,我们肯定不说……”

刘姓干部连连点头,一迭声地说道,再望向范鸿宇的目光,就不再是敬畏,而是敬重了。

难怪人家年纪轻轻能当副镇长,这胸襟,好生了得!

粱姓干部则有些骇然,砸了咂嘴,说道:“啧啧,四万啊……”

就这么花了,自己一分钱都不落下。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和刘姓干部都很期待范鸿宇请他们喝酒,能跟这样的人做朋友,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不知不觉间,办公室里的气氛就完全转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