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蒲松龄《聊斋行乐图》(第2/2页)

到了唐代以后,画坛的主流已经不是描绘神仙和帝王宫廷生活,山水画和文人画成为时代新宠,特别是宋代,山水画界诞生了南北二宗,出现了范宽、李成、荆浩和董源这些赫赫有名的大家。到了明清时代,山水画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表,唐寅、仇英、沈周、董其昌、四王、四僧是其中的代表。

而到了近现代,山水花鸟画、文人画,甚至世俗画为画坛主流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很少有人再去描绘以仙神鬼怪为主题的画卷,更何况还是这么大的篇幅。

带着好奇心,刘东继续往下翻,很快他就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在这幅神怪画轴中,居然大部分的主角,都是相貌姣好的狐仙。

提到狐仙,几乎所有中国人脑海中都会蹦出两个字“聊斋”,提到聊斋就不能不想到蒲松龄,想到蒲松龄,任何精通书画鉴定的人,就不能不想到那幅大名鼎鼎,现在已经不见踪迹的《聊斋行了图》!

一想到这个,刘东激动的心情再也压抑不住。刚才一直没用的舍利元光立即发动,果然从眼前画卷上喷薄而出的浓郁白光,以及芥子空间中的鉴定结果验证了刘东的猜测。

根据史载,蒲松龄生前十分重视《聊斋志异》手稿,其好友、清代文学名士王士祯曾许以500两黄金欲购手稿而未得。蒲松龄还为此立下家规:“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其后世也立下“长支传书,次支传画”的誓约。于是,手稿由长子蒲若一支世代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