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第2/4页)

断头台

当法国背负起40亿法郎的巨额债务,国库几近倒闭,已经无法再立新税目来增加收入时,甚至连国王路易(他是一位灵巧的锁匠和优秀猎手,可极其缺乏政治才华)也隐约感觉到,应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了。于是,他召见了蒂尔戈,任命他为财政大臣。安尼·罗伯特·雅克·蒂尔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德·奥尔纳男爵。60多岁的他曾经是一个正处于迅速消失之中的土地贵族的杰出代表。作为一名成功的外省总督兼能力出众的业余政治经济学家,他确实竭尽全力来挽救危局。但不幸的是,他并没有创造奇迹。由于再不可能从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农民身上收取更多的税收,因此必须让从未缴纳过税的贵族与神职人员也为国家财政尽一点儿必要的义务了。这使得蒂尔戈沦为了凡尔赛宫的公敌。更糟的是,可怜的财政大臣还不得不面对皇后玛丽的忌恨,因为这位皇后非常讨厌“节俭”这个可恶字眼。不久,蒂尔戈被冠以“不切实际的幻想家”和“理论教授”,他的官位当然也岌岌可危。1776年,他被迫辞去了财政大臣的职务。

继“理论教授”之后的是一个讲求实际的生意人。这位工作勤奋、任劳任怨的瑞士人名为内克尔,他靠做粮食投机生意以及与人合伙创办一家国际银行而发家致富。他野心勃勃的妻子硬把他推上这个他力所不及的政界,以便为她的宝贝女儿争得一定的地位。后来,他的女儿真的嫁给了瑞士驻巴黎大使德·斯特尔男爵,并成为19世纪初期知名的文化人士。

和蒂尔戈一样,内克尔带着满腔热情投入了工作。1781年,他递交了一份关于法国财政状况的审计报告。可路易十六根本看不懂这份复杂的报告。他刚刚派遣了一支军队去北美,帮助当地的殖民者反抗他们共同的敌人——英国人。由于这次远征耗资巨大,国王要求内克尔搞到急需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他没有增加税收,反而印发了更多统计和数据,更有甚者,他居然也开始用起“必要的节俭”之类的讨厌字眼来了,这意味着他作为财政大臣的日子就不长了。1781年,他被当作一个无能的官员被国王解职了。

继“理论教授”和讲求实际的“生意人”之后的是一位伶俐讨巧、左右逢源的人物。他向所有人许诺,只要他们信任他无懈可击的运作体系,他保证每人每月都能拿到自己的钱。这个人就是查理·亚历山大·德·卡洛纳,一个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官员。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和不择手段的欺瞒谋取了高位。他发现国家已经债台高筑,可他聪明过人,想要拉拢每一个人。于是,他发明了一个快速的补救办法: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这是一个老掉牙的办法,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自古以来,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法国又新增了8亿法郎的巨额债务。只要国王陛下和他可爱的王后陛下提出要求,他就会毫无顾忌、笑容可掬地签上自己的大名。要知道,这位迷人的王后早年在维也纳便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现在要她改掉几十年的习惯是不太现实的。

最后,就连对国王唯命是从的巴黎议会(是一个高级法庭,而不是立法实体)也无法坐视不管,决定要采取措施。卡洛纳计划再借8000万法郎的外债。由于那一年农作物歉收,饥饿与悲惨的生活在法国的乡村地区蔓延。如果再不采取明智的措施,法国经济就会走向崩溃。国王还是像以前一样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征求一下人民代表的意见难道不是一个好主意吗?自从1614年以后,全国性的三级会议就从未召开过。面对日益逼近的恐慌,人们要求召开三级会议,然而毫无主见的路易十六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因而拒绝了。

为平息民怨,路易十六在1787年召开了一个知名人士的集会。这是一次全国的显贵们的聚会,讨论该做点儿什么,能做点儿什么,并不触及封建地主和教会的免税特权。指望这些贵族老爷们在政治、经济上做出牺牲,这是不可能的。这127名显贵们断然拒绝放弃他们的任何一项古老的权力。于是大街上饥肠辘辘的群众要求重新起用他们信任的内克尔做财政大臣。显贵们当然不同意,饥民们就开始砸碎玻璃,并发生了一些其他的暴力事件。显贵们仓皇而逃,卡洛纳随之也被免职。

主教洛梅尼·德·布里昂纳,一个平庸无能的家伙,被任命为新的财政大臣。路易十六在饥饿民众的暴力威胁下,只得同意“尽可能快地”召开三级会议。这一含糊其辞的允诺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满意。

近一个世纪以来,法国从未出现过如此严寒的冬天。庄稼不是毁于洪水就是在地里被冻死。普罗旺斯省的所有橄榄树几乎都枯死了。虽然私人慈善机构进行了一些捐助,可面对1800万的饥民,这点儿救济实在是收效甚微,到处都是哄抢面包的混乱场面。如果是在20年前,这些骚动本来可以靠军队的武力镇压下去。但是,新的哲学思想已经发挥了作用。人们开始意识到,靠枪杆来对付饥饿的肠胃,绝不是最好的办法。更何况,来自社会底层的士兵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可靠了。在此危急关头,国王必须做出明确的决断,来挽回民众对他的信心。可他又一次犹豫了。

路易十六

在各地各省,新思想的追随者们纷纷建立起一些独立的共和政体。在忠实的中产阶级中间,也能听到“没有代表就不纳税”的呼声(这一口号是15年前由美洲反抗者提出来的)。法国处于无政府状态的震荡之中。

为了安抚民众,挽回王室声望,政府出人意料地突然取消了以往非常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一时间,大量的印刷品如洪流般席卷了整个法国。每一个人,不管身份贵贱,都在批评别人或遭到别人的批评。超过2000种形形色色的小册子相继出版。洛梅尼·德·布里昂纳在一片斥责与叫骂声中下了台。内克尔被急忙召回,重任财政大臣,尽其所能地平息全国的骚乱。消息传出之后,巴黎股市暴涨了30%。民众的激愤情绪暂时得到缓和。1789年5月,三级会议即将召开,整个国家最杰出的头脑将汇聚一堂,这肯定能迅速解决所有问题,将古老的法兰西王国重新建为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园。

当时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人民的集体智慧能够解决所有的困难。实际上这种观点被证明是一种灾难性的错误。特别在局势最为严重的时期,个人的努力得不到发挥。内克尔不仅未能将政府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反而让一切放任自流。此后,在关于如何改造旧王国的最佳方案上,又爆发了一场新的激烈辩论,各地警察的权力遭到削弱。巴黎近郊的人们在职业煽动家的领导之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开始扮演在此后大动荡的岁月里一直属于他们的角色。他们的野蛮暴力被大革命的领袖用作工具,来夺取他们不能通过立法途径得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