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宗教战争(第3/4页)

挖开大坝,拯救莱顿

这是在人民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比以《大宪章》的签订为终结的英国贵族发动的宫廷政变迈出的步子更大。这些善良的自由民们认为:“国王与其臣民之间应该有一种默契,双方都应履行某些义务,承认一些明确的责任。如果其中的一方违背了这个契约,那么另外一方也有权终止契约的执行。”英王乔治三世的美洲臣民在1776年也得出了一个同样的结论,不过在他们和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毕竟还隔着3000英里波涛汹涌的大洋,可七省联盟议会这一庄严的决定(如果失败就意味着慢性死亡),是在听得见西班牙军队的炮火,并始终怀着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恐惧之中作出的。他们的勇气实在让人钦佩。

沉默者威廉被谋杀

有一个很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作为新教教徒的女王伊丽莎白继承信仰天主教的“血腥玛丽”成为英国国王之后,一支庞大的西班牙舰队将出发去征服荷兰和英国。年复一年,码头的水手一直在谈论着这个故事,揣测它会不会真的到来。16世纪80年代,谣言变成了事实。据那些去过里斯本的水手讲,所有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港口都在大肆建造战船。在荷兰南部(今比利时境内),帕尔玛公爵正在招兵买马,一旦西班牙舰队到来,他们就从沃斯坦德进入伦敦和阿姆斯特丹。

1586年,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向北方进发。可弗兰德海岸的港口已经被荷兰舰队重重封锁,英吉利海峡也有不列颠舰队的严密防守。习惯南方平静海域的西班牙人,不知道在这狂风劲吹的北方严寒气候下如何作战。“无敌舰队”在遭遇风暴袭击后命运将会如何,不用我在这里告诉你们。反正战争的结果是,只有几艘船绕道爱尔兰得以侥幸逃生,其他大部分战船都葬身在北海冰冷的波涛里。

战局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轮到英国和荷兰的新教徒将战火烧到敌人的领土上了。

在16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霍特曼(一个曾为葡萄牙人服务的荷兰人)在林斯柯顿所写的一本小册子帮助下,终于发现了通往印度群岛的航线,结果成立了著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由此也引发了一场争夺西班牙与葡萄牙在所属亚非殖民地的战争。

“无敌舰队”来了

就在这个殖民征服的早期阶段,荷兰的法庭上进行了一桩颇有趣味的诉讼案。17世纪初,一位名为范·希姆斯克尔克的荷兰船长在马六甲海峡截获了一艘葡萄牙船只。希姆斯克尔克曾率领一支探险队,试图发现通往印度群岛的东北航线,结果在新泽勃拉岛冰冻的海岸上被围困了整整一个冬天。不过,他本人也因此而出名。

你应该还记得,教皇曾经把世界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一半给了西班牙,另一半给了葡萄牙。葡萄牙人很自然地将环绕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海域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由于当时葡萄牙并未向荷兰七省联盟开战,因此他们宣称,希姆斯克尔克作为一家私有贸易公司的船长,无权进入他们的领土盗劫他们的船只,这是严重的非法行为,于是他们诉诸法庭。

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聘请了一位名为德·格鲁特(或格鲁西斯)的杰出青年律师为他们辩护。这位聪明人的辩护词震惊了所有人。在抗辩中,他提出了一个“海洋对所有往来者都是自由的”惊人理论。他指出:“一旦越出陆上大炮的射程距离,海洋就是(根据格鲁西斯本人的理论),也理应是所有国家的所有船只自由开放的公海。”这是第一次有人在法庭上公开陈述这样一种惊人的理论。这个理论随即遭到所有航海界人士的反对。

为反击格鲁西斯著名的“公海说”或“海洋自由说”,英国人约翰·萨尔登写出了著名的关于“私海”或“封闭海洋”的论文,认为一个主权国家对其周围的海域理应视为其自然领土。我之所以在此提到这个争论,是因为这个问题时至今日都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引出了各种难题和混乱。

让我们再回到西班牙与荷兰、英国之间的战争。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人拥有的大部分有价值的殖民地,包括印度群岛、好望角、锡兰、中国沿海某些岛屿甚至日本,都被新教徒所控制。1621年,新成立的西印度公司征服了巴西。它还在北美哈德逊河出口建立了一个名为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的据点,那条河是亨利·哈德逊于1609年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这些新的殖民地使得英国和荷兰在一夜之间发了大财,以致他们有钱雇佣外国士兵替他们打仗,而他们自己则可以专心从事商业和贸易。对他们来说,新教徒的反抗意味着独立和繁荣,但是在欧洲的其他地区,它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恐惧。与之相比,上一次的战争就像是平日学校里的孩子们一次愉快的郊游。

1618年爆发的30年战争,最终以1648年签订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结束。这场战争是一个世纪以来日益增长的宗教仇恨的必然结果,难以避免。正如我前面说过的,它是一场恐怖而血腥的战争。人人都卷入战争,人人都在相互厮杀,直到参战各方都精疲力竭,无法再战时才停止。

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战争将中欧的许多地方变成了荒原。饥饿的农民不得不与更饥饿的野狼为一匹死马而进行搏斗。在德国,六分之五的城镇和村庄毁于战火。德国西部地区的帕拉丁奈特被洗劫多达28次,人口由1800万人口剧减到400万人。

几乎是从哈布斯堡王朝的斐迪南二世当选为德意志皇帝的时候,这种仇恨就迅速被点燃了。斐迪南本人是耶稣会悉心教育的成果,是一个最虔诚、最顺服的信徒。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立下誓言,要将自己领土上的一切异端分子和异端教派全部铲除,并尽自己的一切能力来信守这个誓言。在他当选皇帝的前两天,他的主要敌人弗雷德里克(帕拉丁奈特的新教徒选帝侯及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成为了波西米亚国王。这是对斐迪南的意志的直接反抗。

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军直接开进波西米亚。面对强大的敌人,年轻的弗雷德里克国王到处求援,但是一切都是徒劳。荷兰共和国倒很愿意提供援助,可当时他们正忙于与西班牙的另一支哈布斯堡王族进行激战,心有余而力不足。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则更关心如何加强自己在国内的绝对权力,而不愿将财力和人力浪费在遥远的波西米亚战争上。经过几个月的挣扎,帕拉丁奈特选帝侯被逐出了波西米亚,他的领地落入了巴伐利亚的天主教王室手中,然而这只是伟大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