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强国或陆上强国(第5/5页)

从那不勒斯往南,我们便进入了卡拉布里亚区。这一地区饱受偏远荒僻之苦。虽然有铁路线与北方相连,但是它的沿海地区却受疟疾困扰,中部地区由花岗岩构成,当地农业水平还停留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

一道狭窄的海峡——墨西拿海峡——隔开了卡拉布里亚区与西西里岛。这条只有一英里多宽的海峡,在古代以两个大海妖(漩涡)而闻名于世,一个叫做希萨瓦(六头女妖),另一个叫做卡里布迪斯。据说,如果航船胆敢稍微偏离航道半码,这两个大海妖就会将它们吞没。对大漩涡的恐惧使我们认识到古代航海的无奈,因为现在的机动船可以安详轻松地穿过这些大漩涡的中心,根本不必去注意水流是否有任何骚动。

谈到西西里岛,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它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世界的中心。另外,这里的气候也非常宜人,所以这个岛人烟稠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是,和那不勒斯一样,也许这里的生活太优裕、太舒适了,以至于在过去的2000多年中,西西里人一直默默忍受着外强的种种压迫和暴政。当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他们就居住在100英里外的非洲海岸)、汪达尔人、哥特人、阿拉伯人、诺曼人、法兰西人和以这个快乐的小岛命名的120位王子、82位公爵、129位侯爵、28位伯爵及356位男爵对这个岛的掠夺与折磨终于结束之后,西西里人便开始动手修复他们那些被埃特纳火山毁灭的家园。1908年的火山喷发彻底摧毁了西西里最重要的城市墨西拿,时至今日,每个人对此都记忆犹新。在这次火山喷发中,大约7.5万人丧生。

我们要在此提及一笔马耳他,虽然马耳他在政治上并不从属于意大利,但是它就像西西里的一个“海上郊区”。这个富饶的小岛恰好位于西西里与非洲海岸中间,控制着从欧洲经苏伊士运河前往亚洲的海上商道。十字军失败后,这个岛被转移给了圣约翰骑士,从此这些人便称自己为马耳他骑士。1798年拿破仑在东进途中顺路占领了该岛。他想先占领埃及和阿拉伯,然后将英国人从印度赶出去,这是一个天才的梦想,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因为他没有想到沙漠会那样浩瀚无边。两年之后,英国人以此为借口,占领了马耳他岛,并一直留在那里。这使意大利人非常懊丧,可马耳他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自己管理这个岛,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富庶。

我没有注意到意大利东海岸,因为这一地区并不很重要。首先,亚平宁山脉几乎一直延伸到海边,使这里无法大规模地定居。另外,由于亚得里亚海岸另一边山崖陡峭,不适宜居住,所以这里的贸易也不发达。从北方的里米尼到南方的布林迪西(邮船从这里出发前往非洲和印度),没有一个稍微重要的港口。

意大利的“靴跟”部分叫做阿普利亚。就像卡拉布里亚一样,这个地区也饱尝蛮荒之苦,因为它的农业水平也还停滞在汉尼拔统治时期。当时,他们苦苦等待迦太基人的支援达12年之久。可是,迦太基人始终没有来。

这里有一座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良港之一——塔兰托,可惜的是,它却吸引不来顾客。人们还以“塔兰托”来命名一种剧毒蜘蛛和一种舞蹈症,古人认为,这种舞蹈可以防止被毒蜘蛛咬伤的人睡着后昏迷不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地理分布变得更加复杂。谈到现代意大利,就不得不提到伊斯特拉半岛,这个半岛割让给意大利,是对意大利人在大战中倒戈的奖励。的里雅斯特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重要出口港,现在它已经丧失了它的内地贸易供应区的地位,所以这个港口日渐衰落。还有一个隐藏在瓜尔内罗湾最里面的港口——阜姆港(今克罗地亚港口城市里耶卡),这也是哈布斯堡家族从前的产业。对于在整个亚得里亚海岸没有其他良港的日耳曼人来说,阜姆就已经是个很好的对外窗口了。由于害怕阜姆会成为的里雅斯特的竞争对手,意大利人一直叫嚷着要拥有这个港口。当缔结《凡尔赛和约》的政治家要拒绝将其划给意大利时,意大利人就干脆去占领了它。更确切地说,是他们的诗人邓南遮,大名鼎鼎的作家兼无赖,为意大利人占领了它。于是,协约国只好先将这个港口变成一个“自由港”,但是经过南斯拉夫与意大利的旷日持久的谈判,最后终于将这个港口割让给了意大利。

这一章就剩下撒丁岛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岛,但是它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忘记它的存在。然而,它确实存在着,它是欧洲的第六大岛,面积达10.0013万平方英里。它与亚平宁山一脉相承,是那座史前山脉的最远端。它完全背离祖国大地,西海岸拥有优良的海港,而东海岸却布满悬崖峭壁,没有一个方便的登陆港口。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它在意大利历史上扮演着一个奇怪的角色。在1708年以前,它属于西班牙。之后,它沦为奥地利的殖民地。1720年,奥地利人用撒丁岛来交换西西里岛,而当时西西里岛属于萨瓦公爵,他的公国首都是处于波河流域的都灵。得到撒丁岛之后,萨瓦公爵便骄傲地自称为撒丁国王(从公爵到国王是晋升的关键一步),而现代意大利王国就是从这个以岛命名的王国成长起来的,只是在成千上万个意大利人中没有一个见过这个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