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有文化的唐朝人(第5/5页)

上面说的这几种识字写字类教材,是几乎每个唐朝学童都会学习到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时也比较流行的教材,能不能遇上、学到就要看机遇了。比如《杂抄》《孔子备问书》是学综合知识的,《蒙求》《古贤集》是了解历史人物事迹的,《兔园策府》是学习文学知识的,《太公家教》《武王家教》《辩才家教》《新集严父教》是学家规家教的,《王梵志诗》《夫子劝世词》是格言诗句……这些都算启蒙教材。

您说这些都没听说过,看着怪眼生的。那好,再拿一本你熟悉的教材过来吧,这个您肯定一看就乐了,张嘴倒背如流啊:

“一 一 如 一,一 二 如 二,一 三 如 三……四 四 一 十 六,五 五 二 十 五 ,六 六 三 十 六……八 九 七 十 二,九 九 八 十 一。”

对啦,《九九乘法歌》也是唐代儿童要学要背的重要内容,这个发明得非常早,在春秋战国已经见诸文献了。不过要提醒您,您要是按现代习惯从“一一如一”开始背到“九九八十一”,那在唐朝真的算“倒背”,因为唐朝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一路从大往小背的,好玩吧?

您说这不习惯,您就喜欢从小往大里背。小心,看先生的棍鞭戒尺“嗖”的一下就抽过来了——别躲啦,躲也躲不过去,因为在唐朝“体罚”这种事太常见了,学堂里很少有哪天听不到淘气学生的号哭声。

打手心打后背还算轻的,真遇上脾气暴躁的启蒙教师,惹恼了会当众把您的裤子下衣扒掉,手持荆条鞭棍发狠往你屁股大腿上死劲抽,抽到你两腿上到处都是血痕才过瘾。一般家长也不会为这事找上学校来闹,因为社会上普遍认同“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反倒是溺爱孩子护犊子才会被邻里指摘。

话说某一天,某个学堂先生正在这样扒了下衣体罚学生呢,旁观有个淘气鬼偷偷拿手机拍下照片发送了,然后——然后这一幕场面被画到敦煌石窟壁上供后人观赏,直到如今笔迹仍在,那倒霉孩子就在那里被静静地鞭打了一千多年。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郑阿财,朱凤玉.敦煌蒙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唐群.唐代教育研究.西安:西安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