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第2/2页)

先生们见过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吗?考虑事情,决定计划,必定是这些人。然而他们不能用一两句话使君主高兴,所以说话必称先王,谈论必道上古;思虑问题,制定策略,就要夸饰先王的成功,说明他们的失败和祸害,来使君主的意念志向有所恐惧,有所喜欢,以求达到自己的欲望。言多虚妄,没有什么比这更加厉害的了。然而要想使国家富强,事业成功,使自己能对皇上尽忠,非这样做不行。卜筮者是解除迷惑、教化愚昧的人。那些愚昧迷惑的人,怎么能靠一两句话就使他们聪明起来呢?所以说话不要厌烦多说。

所以骏马不能和疲驴同驾一车,凤凰不跟燕雀同在一群,贤人也不会与不贤的人同处一列。所以君子身处卑下隐晦之地来避开凡夫俗子,自我藏匿来避开世俗人伦,暗中察看天地人事万物之理来除去种种祸害,来表明上天的德性,帮助皇上养育下民,他们对世人的功利日益增多,但不追求尊宠美誉。

先生这类人不过是些只会叽叽喳喳的人,哪里知道长者的道义呢!

宋忠、贾谊恍恍惚惚,若有所失,茫茫然,面无血色,怅然失意,噤口不能再说什么。当时就整衣起身,拜了两拜,辞别了司马季主。行走时似无所归,出门后仅能自己爬上车去,趴在车厢前的横轼上,低着头,始终不能喘过气来。

三天以后,宋忠在殿门外见到了贾谊,便拉着他避开众人谈了起来,他们相互感叹道:“道行越高越安全,权势越高越危险。身居显赫的地位,丧身就将指日可待了。卜筮即便有不灵验的时候,也不会被夺去饭碗;替君主计谋如不周密,就无立身之地。这两者相差太远了,就好像是顶天的帽子和着地的鞋子相比似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名是万物的本源’啊。天地广阔无边,万物熙熙和乐,有的安全,有的危险,没有人知道自己该身居何处。我和你,哪里够资格评论他们呢!他们时间越久就越安乐,即使是曾子(当为庄子)的主张,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差异。”

过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目的地就返回了,因而受到惩罚;贾谊担任梁怀王的太傅,怀王从马上摔下来不幸去世,贾谊引咎绝食,含恨而死。这些都是追求浮华从而断绝了性命根本的人啊。

太史公说:古代的卜人之所以不被记载的原因,是他们的事迹大多不见于文献典籍。待到司马季主,我记述他的言行并撰写出来。

褚先生说:我就任郎官的时候,在长安城中游览观察,见到过从事卜筮的贤明大夫。我观察他们的生活起居、走路坐起都自然得体,端正好自己的衣服帽子,才去接待乡野之人,具有君子的风范。看到性情随和风流浪漫的妇人来占卜,面对着她们脸色严肃,未尝露齿而笑。自古以来,贤能的人逃避世俗,有居住在荒野大泽之中的,有生活在民间而闭口不谈世事的,有隐居在卜筮行当中来保全自身的。司马季主是楚国贤明的大夫,在长安城中游学,通晓《易经》,能阐述黄帝、老子的道义,博闻远见。观察他对宋忠、贾谊两位大夫贵人的言谈,称述引用古代明王圣人的道术,本来就不是浅薄的见闻或小小方术的才能。至于靠卜筮立身而且名扬千里的人,到处都存在。

古书上说:“富足为上等,尊贵次之;即使显贵了,也要各自学会一技之长使自己能在社会上立身。”黄直是位大夫,陈君夫是位妇人,他们靠擅长相马立名天下;齐地的张仲、曲成侯因善于击刺学习用剑而立名天下;留长儒凭相猪立名;荥阳的褚氏凭相牛立名。能够靠技能立名的人很多,他们都有高于世俗、超越常人的风范,哪里能够说得完呢。所以说:“不是合适的土地,种什么也不会生长;不是他自己的意愿,教导他也不会成功。”家长教育子孙,应当观察他爱好的事物,孩子的好恶如果符合生活的道义,就要因势利导使他成功。所以说:“建造什么样的住宅,如何教育孩子,从中足以观察士人的为人;儿子有了安身处世的职业,父亲可以称为贤人。”

我就任郎官的时候,和太卜官待诏为郎的人同在一个衙署,他们说:“孝武帝在位的时候,会集了占卜的各派专家来问事:某日可以娶媳妇吗?五行家说可以,堪舆家说不行,建除家说不吉利,丛辰家说大凶,历家说小凶,天人家说小吉,太一家说大吉。”各家争辩不休,只好把情况向上报告。皇上命令说:“凡事要避开各种死凶的忌讳,应以五行家为主。”于是人们就采用了五行家的意见。